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最新版)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92638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3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最新版)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最新版)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最新版)新修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批农民纷纷涌向城市,成为了农民 工,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被留在农村上学,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 题,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他们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期,由于 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观念的滞后以及社区教育的空白,其安全、学习、心理和 生活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一代或几代人的成 长与发展,关系到外出务工农民的根本利益,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 会的构建。但是,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

2、看,这一问题并未受到社会的实质性关注,许多 问题函待解决。因此,关注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 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 2 - 一、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一、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 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 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它家人照顾的年龄在 14 岁以下的 孩子” 1 。基于一些客观情况的限制,将留守儿童的年龄范围主要限定在义务 教育阶段(6-14 岁)。和“留守儿童”相对而言的概念是“非留守儿童” ,是指跟 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农民子女,其父母亲没有外出务工。在“留守儿童”这个概

3、念中,本研究认为“留守儿童”首先是农民的子女,必须是以异地转移的形式外 出务工农民的子女,不包括那些以就地转移的形式务工的农民子女。这是因为, 尽管这些农民也务工,但每天完工以后仍然回到家里和子女一块儿生活。 目前, “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就是由祖 辈抚养的监护方式。监护方式在广大农村采用的比较的多。但是这样的监护制度 弊端很多。由于照顾儿童的祖辈们大多年龄偏高,身体不好,有些还需要承担繁 重的家务劳动,加之他们与孙辈们代沟沿重,无法交流好思想情况。受文化水平 的限制,他们的教育方式不适应孩子们的成长。有些照顾留守儿童的祖辈,多采 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而较少精神,道

4、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 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 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 这种监护方式也属于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 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 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 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 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不能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学习。三是 教师监护,教师监护是这几年才产生的。即一些“留守儿童”的家庭因为经济条 件比较宽裕,所以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留守儿童”所读学校

5、的老师或班主任。 一般,一个老师会带五六个左右的留守儿童。这种监护制度的弊端是教师所带学 生过多,还有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教育管理“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现状及问题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 3 - (一) 心理状况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关爱和引导, 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的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加上监护人 的各种因素,致使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充满亲情的环境里。 1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 能力很差。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

6、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 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 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在农村的看护人队伍中,爷爷、奶奶、外公、外 婆这类“隔辈看护”较多,孩子认为他们年龄大、体力劳力不如自己,在认识 和思想上落后,对他们的话听而不从,甚至对他们指手画脚,我行我素,唯我 独尊。 2道德缺失 许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 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网吧和游 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 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二)

7、 学习情况 1缺少监督,学习成绩普遍偏差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学习主动性本来就低,再加上祖辈们大多 文化水平偏低,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孩子的家庭作业往往很难得到及时辅导, 普 遍对学习兴趣不大,加之缺乏父母必要的引导和鼓励,使得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普 遍较低,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和他们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有很大的关系, 留守儿童因为年龄都还较小,自我控制力较差,他们需要有人进行有效的监督, 才 能很好的完成学业。 而放学回家后,其监护人因为种种原因而很少对其监督和辅 导。另外,父母外出务工造成孩子家务负担加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 4 - 2缺少学习监督 父母的外出务工,不仅使留守

8、儿童少了一个生活上的照顾者,也使他们在学习 上缺少了一个好帮手,尽管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不是所有学生家长都能辅导 孩子的学习,但对于那些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外出, 确实使留守儿童失去了很好的辅导机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因素分析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20 世纪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著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 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 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系母子间的爱 ,因为她们 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 ”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9、得不到父母的关心 和爱护,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 首先,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情感的缺失会使 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例如,这些孩子由于“情感饥饿” 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 等。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时一般不易察觉,不知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 知的“雷区” 。其次,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本应与父母健全的关爱和沟通 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 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 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父母

10、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 理行为问题。 监护人监管不力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又一重要因素。由于父亲外出打 工是当前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主要模式。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以母亲在家的单 亲监护为主。在某种程度上,母亲在家能使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得到更细心的照 顾。但男性外出也加重了妇女的家务和劳动负担,从而使母亲忽视了对留守儿 童心理和情感上需求的关注。加上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只能给予孩子生活上的 - 5 - 照应,不能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由于负担 过重,很少顾及到留守儿童的情绪与情感的变化,也没有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 的意识。这充分说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行

11、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关注较少。这些不利因素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虽然学校也认为家长外出打工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品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 从未想到这是一个“问题” 。目前他们对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和方法。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校甚至放松了对部分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的 教育和管理。这些因素无疑都会促使留守儿童大面积失学、辍学。同时,受经 费的影响,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很多教学活动他们 根本无法开展,也没有为远处的学生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提供寄 宿条件。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有

12、组织、有计 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忽略了对留守儿 童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此外,学校很少召开家长会, 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几乎没有。由此可见,作为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 所的学校,不仅对留守儿童问题缺乏重视,而且由于师资力量和经费的限制, 也很少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对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加以解决。学校对 留守儿童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 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 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三)自身原因 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于缺乏法律、 生理、安全方面的知识,留守儿

13、童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 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寻求的援助对象是同学或好朋友。原因是当父母 外出后,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和生活需求既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又不 能从老师那里获得时,他们就往往把这些需求的满足转向朋友。但留守儿童因 自身年龄的因素,阅历和经验并不充足,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好坏,交友不当, 很容易被一些坏人引入歧途,从而导致严重问题的发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 常不利。从儿童与发展的角度看,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 6 - 也是人早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儿童在青少年成长时期,不仅是个体生物性发 育的阶段,更是他们发展自我的心理发育阶段。留守儿童正处

14、于这一特殊时期, 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其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面临着种种心理危机。 由于长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加上监护人 的监管不力,导致情感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儿童心理和性格 朝着非健康和非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其他的孩子,在行为上容易 出轨。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要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 对家长来说应该摆脱狭隘思想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切实重视子女 的教育。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和自身发展最为有利的环境。 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所

15、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方面 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父母可以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与子女进行经常 性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肯定他们 所取得的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家长 不应将孩子学习的好坏认定为教师和学校的义务和责任,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就 是拿钱和进行督促孩子上学,推卸自己的教育责任。同时应该树立科学教育观 念,并将其有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 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应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 的权利,克服自私的实惠观,将子女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家长要与学校和老 师保持经常性的联

16、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地引导 和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 相对就要少得多因此,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 当可靠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 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 - 7 - 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注重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 隔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具体来说,一 是在沟通时间的分配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能给孩子打一次电话,与孩子交流 一次。如果经济允许,可以一个学期中间回来一次,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 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 在沟通的内容上, 不能只谈学习、 考试, 要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理、 心理与情感, 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 所想、 所为。 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时就想他们, 但父母回家时就烦,因为父母总问他们的成绩,而且禁止他们看电视。三是在 交流沟通的方式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