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威胁与承诺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787561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X 页数:72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弈论威胁与承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博弈论威胁与承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博弈论威胁与承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博弈论威胁与承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博弈论威胁与承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弈论威胁与承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弈论威胁与承诺ppt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威胁与承诺,房 琳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5.9,game,猜数字游戏 任选一名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 老师在0-100之中任选一个数字写好; 学生在0-100之间猜数字,有5次机会,每次猜完后老师告知大于或小于目标数字。,目录,4.1 动态博弈的描述 4.2 威胁与承诺的可信性 4.3 序贯理性 4.4 逆推归纳法,4,尝试考虑以下问题 1、是不是信息越多越有利? 2、过程是否重要? 3、动态博弈与静态博弈有哪些异同之处? 4、人们对已经过去的博弈是更注重结果还是更注重过程?其意义何在?,4.1 动态博弈的描述,4.1 动态博弈的描述,动态博弈:博弈方先后、依次进行选择、行动,且后行动方

2、知道先行动方的选择。,静态博弈:同时或可看做同时,动态博弈序贯博弈,一方在行动时不知道对方策略,行动有先后顺序,不同的参与人在不同时点行动,先行动者的选择影响后行动者的选择空间,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做了什么选择。 为了做出最优的行动选择,每个参与人都必须这样思考问题: 如果我如此选择,对方将如何应对?如果我是他,我将会如何行动?给定他的应对,什么是我的最优选择? 下棋、买东西、谈婚论嫁,4.1 动态博弈的描述,为进入一行业,进入者必须付出4000万元的(沉没)成本建工厂。 进入者不进入,在位者能继续定高价,享受垄断利润10000万元。 进入者进入:在位者可以“容忍”,维持高价,此时在位者

3、只能赚到5000万元,进入者将赚到1000万元的净利润;在位者可以“阻挠”,把价格压低,这种商战导致双方的低利润:在位者的利润下降到3000万元,进入者将有1000万元的净损失。 进入不进入,阻挠不阻挠?,4.1 动态博弈的描述,每一种可能行动组合下的收益是共同知识 如果企图进入者不进入,则在位者独享10000万元利润; 如果进入而在位者容忍,则在位者得5000万元,进入者利润1000万元; 如果进入并且在位者阻挠,则在位者利润3000万元而进入者-1000万元。,4.1 动态博弈的描述,信息完全且完美,4.1 动态博弈的描述,不进入,进 入,容忍,阻挠,(0,10000),(1000,500

4、0),(-1000,3000),扩展形表示法(博弈树),扩展形表示法(博弈树)的构成:,节点(nodes),决策节点(decision nodes),终点节(terminal nodes),树枝(branches):每一条树枝代表一个行动,信息集(information sets):参与人在决策节点选择行动时,需要有关信息;对此前博弈过程的一个全部而明确的认识就构成一个信息集。,4.1 动态博弈的描述,战略 在动态博弈中,博弈方的战略是在不同时点做出的,因此战略不再是单一的行动。 是一个完备的行动计划,为博弈方在每个时点上规定一个动作。 “华容道”、刘备“过江招亲”,4.1 动态博弈的描述,战

5、略 一种无条件的回应规则 限制/规定自己的行动,达到博弈的目的 (提前说明规则) 一种威胁或承诺 楚国孙叔敖令治水渠,4.1 动态博弈的描述,4.2 威胁与承诺的可信性,4.2.1 威胁与承诺 4.2.2 一个威胁可信性问题 4.2.3 一个承诺可信性问题 4.2.4 威胁与承诺的可行性,可信性 动态博弈中,先行为的博弈方是否应该相信后行为博弈方会采取某种策略或行为。 后行为博弈方的许诺是否可信呢? 后行为博弈方的威胁是否可信呢?,4.2.1 威胁与承诺,威胁对不肯与你合作的对手进行惩罚的一种回应规则。 强迫性威胁 人质事件 阻吓性威胁 核武器,4.2.1 威胁与承诺,承诺对愿意与你合作的人提

6、供回报的一种回应规则。 强迫性许诺 证人 阻吓性许诺 劝诱,威胁与承诺有时难以区分 打卡扣钱制度 威胁:迟到一次罚款10元(警告) 承诺:不迟到就不扣钱(保证),4.2.1 威胁与承诺,当实施威胁策略或承诺策略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可信度问题。 进口食材的威胁 曹操寿宴 兄弟之间 承诺与威胁的可信度有多大,策略成功的概率就有多大。,4.2.1 威胁与承诺,4.2.2 一个威胁可信性问题,“只要进入就阻挠”的威胁是否可信?,4.2.2 一个威胁可信性问题,事实上,这个威胁是不可信的,因为理性的在位者知道(如同潜在进入者所知),一旦进入已经发生了,容忍并保持高价是符合自己利益的。容忍得5000万元,

7、阻挠得3000万元。,稳定的结果是(进入,容忍),新的博弈格局:,4.2.2 一个威胁可信性问题,设在位者现在(而不是后)投资于万一进入发生时增加产量和进行价格战所需要的额外的生产能力,成本是3000万元。 当然,如果今后在位者保持高价(不管是否有进入),这个额外成本将减少在位者的得益。,4.2.2 一个威胁可信性问题,阻挠的威胁是完全可 信的,它是在位者投资额外生产能力的决策的结果。(3000万元2000万元) 潜在进入者现在知道 进入的结果是商战,所以不进入该行业是理智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在二氧化钛行业中阻止进入,投资近4亿美元增加生产能力,4.2.2 一个威胁可信性问题,

8、先来后到的启示 后进者信息多,但利润不如先进入者。,4.2.3 一个承诺可信性问题,开金矿 甲去开采一价值4万元的金矿,缺1万元,乙恰好有1万元可以投资。甲向乙借1万元开金矿,并“许诺”成功后与其对半分成。 乙是否该借钱给甲呢? 如果乙借钱给甲,甲是 否该分钱给乙呢?,甲的承诺是否可信?,4.2.3 一个承诺可信性问题,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 甲的选择是不分,而乙清楚 甲的行为准则,则选择不借。 对乙来讲,本博弈中甲有一 个不可信的承诺。 怎样使甲的承诺变为可信,既让乙能保住本钱,又能有更多的收益呢?关键在于增加一些对甲行为的约束。,4.2.3 一个承诺可信性问题,若乙采取法律手段,即打官司

9、保护自己的利益,则产生了一个新的博弈过程如图所示。 在新的博弈中,乙的唯一选择是打官司,对甲来讲,乙打官司的威胁是可信的,是肯定会信守的,他最理智的选择就是分。,4.2.3 一个承诺可信性问题,法律保障的开金矿博弈分钱打官司都可信,乙的策略:第一阶段借,如甲在第二阶段选择不分,则第三阶段选择打;甲的策略:若乙第一阶段借,则他在第二阶段就选择分。 在双方这样的策略组合下,本博弈的路径是(借,分),双方得益为(2,2),实现有效率的理想结果。,4.2.3 一个承诺可信性问题,若乙采取法律手段,但结果是劳民伤财,使自己经济上受损。 在新的博弈中,乙的唯一选择是不打官司,对甲来讲,乙打官司的威胁是不可

10、信的,甲最理智的选择就是不分。,4.2.3 一个承诺可信性问题,法律保障不足的开金矿博弈分钱打官司都不可信,开金矿的启示 让别人有机会对你发出一个威胁永远不是好事。你大可以选择按照对方的希望行动,却没有必要等到听见一个威胁。,4.2.3 一个承诺可信性问题,4.2.4 威胁与承诺的可信性,以色列的一贯原则:坚决不跟恐怖分子谈判 这是一个威胁,意在阻吓恐怖分子,打消他们企图劫持人质,以此索取赎金或者要求释放犯人的念头。假如这个决不谈判的威胁是可信的,那么,恐怖分子就会意识到他们的行动注定徒劳无功。,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项羽率领大军渡河。然后“破釜沉舟”,命令士兵只携带三日粮,以此表示有进无退

11、。于是历史上闻名的巨鹿之战上演了:当时,诸侯军救巨鹿的十多支队伍,却没有人敢向围城的秦军挑战。 而只有项羽的军队勇猛、 视死如归,以一当十。这 一战不但打垮了秦军主力, 也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彻底击破,更一举奠定了“楚兵冠诸侯”的英明。 在军事上,孤注一掷有时并不是一个愚蠢的策略。军队通常借助断绝自己后路的做法而达成遵守承诺的目标。,4.2.4 威胁与承诺的可信性,4.3 序贯理性,4.3.1 动态博弈中的理性要求 4.3.2 子博弈 4.3.3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4.3.1 动态博弈中的理性要求,在动态博弈中,博弈方如果是理性的,他应该“向前看” 不管事前制订的计划如何,他在新的时点上做

12、决策都应该根据当前的情况选择最优的行动。 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序贯理性 要求博弈方在一个接一个的决策节点上都要选择最优行动。 进一步,如果某个博弈方是序贯理性的,那么他所使用的战略将是由他在每个时点上的最优行动组成。 该战略不仅在事前最优,也是事后最优的, 将满足动态一致性原则。,4.3.1 动态博弈中的理性要求,4.3.2 动态博弈中的子博弈,动态博弈要求博弈方是序贯理性的,这意味着从任意一个决策点开始的决策情形就像是在原有博弈基础上开始一个“新的博弈”。,4.3.2 动态博弈中的子博弈,子博弈:能够自成一个博弈,由一个动态博弈的某阶段(第一阶段除外)开始的后续博

13、弈阶段构成。具备进行博弈所需的各种信息。,38,4.3.2 动态博弈中的子博弈,注意: 原博弈的初始节点开始的博弈为原博弈本身,不称它为原博弈的子博弈,即第一个节点不能作为子博弈的初始节点。,可以看出,每个子博弈都代表这博弈方所面临的一个决策时机或情形,即每个子博弈都是一个独立的博弈,那么也有它的纳什均衡。 一个博弈中有多个子博弈,那么博弈方在每一个子博弈上选择的最优行为就构成相应子博弈的纳什均衡。,4.3.3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4.3.3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在动态博弈中由于博弈过程是逐步深入的,这一过程由每个阶段所采取的策略构成,由此引出“路径”的概念。 路径:从第一阶段开始通过每阶段一

14、个行为,最后达到博弈结束的一个终端各博弈方的行为组合。 找到了路径也就找到了一个分阶段的策略组合,这一策略组合恰似一个完整的计划,计划的最终实现取决于过程中各阶段的实现。,4.3.3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在开金矿案例中, 策略组合(借,分)是 一个稳定的策略组合, 因为如果不分,则有 乙打官司的威胁,这 是双方都不愿得到的结果。 “稳定”意味着博弈方都不会单独 改变策略,这恰似纳什均衡的概念。,4.3.3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由于动态博弈与静态博弈有较大的差异,那么如何才能使静态博弈中的纳什均衡在动态博弈中亦有相应的概念发展? 以开金矿为例(注意此例与以前开金矿例子的差异),开金矿博弈的变形

15、甲开金矿,向乙借钱,如果甲在获利之后不分钱给乙,而乙打官司对自己并没有好处,不能增加自己的利益时,博弈发生了变化。,4.3.3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4.3.3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逆推可得,乙不借,乙打官司的威胁不可信。甲在第二阶段分的许诺也变为不可信。 结局是,甲开不成金矿,乙保本,甲失去挣钱的机会。,变形,按照静态博弈的分析方法,(借,分,打)的策略组合为一个纳什均衡,因为任何一方都不会单独改变策略而降低自己的得益 这与逆推法得到的结论相矛盾,原因在于路径(借,分)的纳什均衡策略组合包含了一个不可信的威胁,即乙在第三阶段会选择打官司的行为是不可信的.,4.3.3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4.3

16、.3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由此需要对静态博弈中的纳什均衡的概念有所调整,即应满足: 是纳什均衡,从而具有策略稳定性 不能包含任何不可信的许诺或威胁 这样的动态博弈组合策略称为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4.3.3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定义(Selten泽尔滕,1965): 如果动态博弈中各博弈方的策略在动态博弈本身和所有子博弈中都构成一个纳什均衡,则称该策略组合为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Subgame-Perfect Nash Equilibrium 。 直观上看到的是:各参与人稳定的行动选择,它们 构成一条走得通的路均衡路径(equilibrium path)。,动态博弈所应注意的两点 要求各博弈方的策略对每阶段每种可能情况都设定一个行为方案 假定所有博弈方都是理性的且不会犯错误,4.3.3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4.4 逆推归纳法,4.4.1 逆推归纳法海盗分金 4.4.2 逆推归纳法应用 4.4.3 理性与非理性,4.4.1 逆推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