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机耕道技术条件(最新版)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86669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机耕道技术条件(最新版)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机耕道技术条件(最新版)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机耕道技术条件(最新版)新修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农村机耕便民道通用技术条件(试行)农村机耕便民道通用技术条件(试行)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机耕便民道的术语和定义、路线、路基、路面、下田坡道、桥梁、涵洞 及配套设施等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农村机耕便民道。改建农村机耕便民道的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 时,对本标准的个别指标,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作合理变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40 公路

2、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1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F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农村机耕便民道 指行政村内,主要用于农业机械和其它行走机械通行的农村道路,包括村组道路、田间道 路和入院便民道。 3.1.1 村组道路 连接村与村民小组、相邻村民小组之间的道路。 3.1.2 田间道路 通达田间主要用于农业机械通行和农业生产运输的道路。 3.1.3 入院便民道 通达村

3、民聚居院落的道路。 3.2 砂石路面 由碎石、天然砂砾、泥结碎(砾)石、矿渣和炉渣等稳定性较好的加固土铺筑的路面。 3.3 硬化路面 使用水泥混凝土、块石(片石)等材料铺筑的路面。 3.4 硬化路肩 使用水泥、块石(片石)和砂石等材料浇筑(砌筑)的路肩。 3.5 下田坡道 连接机耕便民道与田块,供农业机械下田的坡道。 4 路线 4.1 设计为单车道,设计速度不大于 15km/h。 4.2 道路在平面和纵面上由直线和曲线组成。 在设计布置平曲线及竖曲线时, 应做到平面顺适、 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平、纵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及周围环境相协调,避免大挖大填和水土流 失。 4.3 路基、路面、路肩宽度见

4、表 1。 表 1 路基、路面、路肩宽度 类别村组道路田间道路入院便民道 路面宽(m)2.53.52.03.00.82.5 路肩宽(m) 0.250.5 0.250.25 路基宽(m)3.04.52.53.51.33.0 4.4 村组道路应根据需要设置错车道,错车道间隔距离不大于 400m,错车道处的路基宽度不小 于 6.0 m,有效长度不小于 10m,相邻两错车道之间应通视。设置错车道应选择地势相对平坦、 开阔,前后无障碍物、通视良好的路段。 4.5 平曲线半径一般不小于 15m。特殊困难地段行车速度可按 10km/h 设计,平曲线半径应不小 于 10m。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150m 时,应设置

5、超高和加宽,超高和加宽值应符合表 2 的要求。加 宽应设置在平曲线内侧。 表 2 平曲线半径及超高和加宽值 平曲线半径(m)15010510570705555404030302020151510 超高值()23456788 加宽值(m)0.40.50.60.70.91.11.251.5 4.6 回头曲线的最小半径一般为 15m。特殊地段行车速度可按 10km/h 设计,回头曲线的最小半径 应不小于10m。 超高横坡度为6, 最大纵坡为4.5。 连接相邻两回头曲线间的直线距离不得小于45m。 4.7 道路设计最大纵坡不得大于 11,合成纵坡不得大于 13。海拨 2000m 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 最

6、大纵坡不得大于 8。在工程特别困难地段,在具有相应安全设施的前提下,最大纵坡可增大至 13。 4.8 挖方路段的最小纵坡不宜小于 0.3%。 4.9 纵坡的最小坡长不宜小于 50m。 4.10 当纵坡大于 5时,应在不大于表 3 的规定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纵坡不得大于 4。 表 3 不同纵坡最大坡长 纵坡坡度()5667788991010111113 坡长限制(m)900700500350200150100 4.11 越岭路线连续上坡(下坡)路段平均纵坡大于 6时,应在不长于 2000m 处,设较平缓的 缓和坡段。 4.12 竖曲线半径不得小于 200m,特殊地段不得小于 100m,竖

7、曲线最小长度为 20m。 4.13 路线设计应保证会车视距不少于 30m。 4.14 农村机耕便民道与其他道路交叉时,一般采用平面交叉,交叉位置应选择在纵坡平缓、视 距良好的地方。 农村机耕便民道应设置一段水平路段并加铺与交叉道路相同的路面。 平面交叉路 线应为直线,并尽量正交。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 45 度。 5 路基 5.1 路基应符合 JTG 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和 JTG F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的要求。 5.2 路基高度的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同时应考虑地下水、毛细水 和冰冻作用,不致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沿河(溪)及经常受水浸淹的路基应高出最高

8、水位 的 0.5m 以上。 5.3 路基施工应采用压实机具,全幅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其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若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则必须经过 12 个雨季,使路基相对沉降稳定后,才能进行路面处理。 表 4 路基压实度 填挖类别路基顶面以下深度(m)压实度() 零填及挖方 00.3 填方 94 00.8 0.81.5 93 1.5 90 5.4 路基应根据沿线的降水与地质水文等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地面排水、 地下排水设施, 并与 沿线桥涵配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的稳定。 5.4.1 地面排水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挖方路基和低填方路段均应设置边沟,沟 底纵坡不应小于

9、 0.3%, 深度和宽度不得小于 0.4m。 截水沟和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不得小于 0.5m。 特殊困难路段和石方路段边沟深度和宽度不得小于 0.3m。 5.4.2 排水设施应与农田灌溉,人畜引水等工程相结合。 5.5 路基边坡应以生态防护为主、与结构防护并举,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 路基边坡应根据土石的种类和挖填高度确定,一般可以按照表 5、表 6 选用。 表 5 挖方路基边坡高度和坡度 土石种类边坡高度(m)边坡坡度 一般土20 1:0.51:1.5 碎(砾)石土201:0.51:1 风化岩层201:0.51:1 一般岩层 1:0.11:0.5 坚石 1:0.1直立 表 6 填方路基边

10、坡高度和坡度 边坡高度(m)边坡坡度 填料种类 全部高度上部高度下部高度全部坡度上部坡度下部坡度 粉质土砂类土20812 1:1.5 1:1.75 砂、砾12 1:1.5 漂(块)石土20128 1:1.5 1:1.75 不易风化的石头20812 1:1.31:1.5 5.6 路基填料要求 : 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路槽底面之下 80cm 深度的路 基应优先选用跞土、砂类土作为填料。用不同填料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应为同一填料。 5.7 应规划设计取土坑和弃土场,禁止任意从路基两侧取土修筑路基或弃土。完工后应对取土 坑和弃土场予以修整或复耕,消除安全隐患,采取措施防止水土

11、流失和淤塞河道。 6 路面 6.1 路面分为硬化路面和砂石路面。 6.2 路面结构应有基层和面层,特殊路段应有垫层。基层、垫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面层应坚实、耐磨、平整,满足抗滑和排水的要求。 6.2.1 基层厚度一般不得小于 0.15m。当路床为石质基础时可适当减薄基层厚度。 6.2.2 砂石路面面层厚度不得小于 0.10m。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一般不低于 0.18m,面层设计抗 折强度不小于 4Mpa。 6.3 路拱横坡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砂石路面一般采用3,硬化路面一般采用12。 路肩横坡应比路面横坡大12。 7 下田坡道 7.1 农村机耕便民道根据实际需要应设置下田坡道。

12、 下田坡道为扇形合成坡, 坡度不大于 18, 宽度不小于 2.0m。 7.2 下田坡道应采用混凝土面层,其技术要求按照路面要求执行。 7.3 下田坡道坡面应作防滑处理,增加附着系数。 7.4 选择下田坡道位置应方便农业机械进出农田,宜设置在田角。 8 桥梁、涵洞 8.1 桥梁的设计和建设应符合 JTG 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1公路圬工桥涵 设计规范、 JTG D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3 公路桥涵 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4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等标准的要求。 8.2 永久性桥梁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 JTG 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

13、的公路-级车道荷 载效应的 0.8 倍,车辆荷载效应的 0.7 倍。 8.3 对季节性小河修建永久性桥梁暂时有困难的,允许修成漫水桥或过水路面。 8.4 涵洞的单孔跨径应大于 0.5m。 8.5 新建小桥原则上与路基同宽。当利用原有桥梁时,桥梁行车道宽度应与两侧路面宽度一致 ; 如桥梁宽度与路基宽度不一致时,桥头引道应设置渐变路段,渐变率不应小于 1/7。 9 配套设施 9.1 农村机耕便民道应按其使用功能、作用,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指示牌和警告标志等。 9.2 农村机耕便民道边沟外的两旁和边坡上应种植花草、乔木、灌木,以稳固路基,美化道路, 保护环境。 9.3 不具备倒车条件的断头路,在路的末端附近设置倒车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