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意教学刍议(新编写)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82105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创意教学刍议(新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创意教学刍议(新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创意教学刍议(新编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创意教学刍议 和田路小学周季春 众所周知,二期课改的课程与教材,体现了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 的转移,语文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 必定 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火花。 因此现代语文教育观提倡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 学以人为本, 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注重健全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让学生 在言语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而“学会提问”则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能 力。宋代学者陆九渊就已提出: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想而 知,这种能力从古至今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低年级儿童,特别是初入学的儿童, 假如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学习,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

2、习兴趣。读书有疑, 方始是 学。如果读一课书或一篇文章,什么疑问也没产生,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平平 常常就读完了,这说明根本没有读进去,没什么烙印,没什么收获;读书有疑, 才能促进思考,加深理解。疑是劈开书本这块“坚木”的一个缝隙和一把利斧。 如果沿着一个个疑问思考下去, 就会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读书有疑, 方能有所创见,有所发现。在别人都无疑之处看出疑问,才能有独创。如何让学 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 乐学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呢?让学生在众多的思维线索中寻找出合理性的结果,把创造思维和常规 思维结合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富有创新思维训练的平台。 一

3、、创意教学,在字词教学中加强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 是培养学生创造 性思维的首要工作。 在教学中, 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 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 才会有创新思维,才能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 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具备的。教师应该倍加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 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动人序曲。 1对字形质疑,培养想象力 低年级的学生是最富有想像的, 他们的思维既形象又活跃。 因此我们在生字 字形教学中, 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提问能力,在字形的质疑中, 让一 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 如在教“叫”字时,我先引导学生针

4、对字形提问,有的问:为什么它是口字 旁?只见有个小朋友把两只小手拢在嘴边,望着远方大声叫着:“喂!快来人哪! 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了。”然后解释说:“你们看,我这两只手多像叫的右 半部分呀。”接着请全班同学都学着他的样子拢着小手叫。“想像力是知识进化 的源泉。”学生创造性的想像力使祖国的文字有了灵性,有了生命。 2从特殊用词存疑,生成学习问题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的重点。抓住课文中的特殊词语进行重点讲解,让 学生在充分理解这些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最后的玉米一课的教学中对,对“心灰意冷”一词,我首先引导孩子 们

5、存疑:玉米它心灰意冷, 是因为什么呢?在深入学习中大家知道是因为它始终 没有被摘走。 而在它的心目中, 好玉米的标准是什么呢?先被摘走。再引导孩子 知道:它失去信心, 是因为它不知道能留作种子的才是最好的玉米,更不知道它 要被留作种子, 以为自己长得不好才没有被摘走。这是一个误会, 这个误会让它 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 意味自己一无是处。 在教学中最关键的是, 要启发孩子思 考讨论:为什么一个误会就让它看轻自己?由此引导学生揭示主题:对自己要有 信心,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现,而且本领越强,用处越大。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 我觉得还可以打破常规,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 改变文 本,引导学生思考当玉米

6、“心灰意冷”连连叹气,老是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的时 候,可不可以让玉米振奋一下, 主动问问老婆婆, 你为什么不摘我?是我长得不 好吗?让学生根据问题, 同老婆婆交流一下, 帮助玉米消除这个误会, 这样的教 学同样能达到文章的意图,同时也给学生塑造一个“坚强”的“玉米”的形象, 还能告诉学生遇到挫折不要气馁,要继续努力这一文章的中心。 作者写作的妙笔往往在于课文中的特殊词语中,我们要注意在这些地方细细 品味,并引导学生存疑,从而体会这些特殊用词之巧妙,用词之传神。 3由辨析归类生疑,提高学习效率 到了二年级下学期, 我们的生字学习就应该是以新带旧,新旧联系, 特别是 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要让学生

7、仔细比较,反复辨别,牢固掌握,以减少错别 字。在生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从部首的不同来辨别,经常让他们对字形提问, 通过比较分析, 有利于学时对生字的巩固, 能让学生少写错字, 提高辨析识字的 能力。在教学薄荷茶中的“摊”字时,学生会问这个字为什么是“扌”?而 “海滩”的“滩”为什么是“氵”?此时我就让学生从其部首的不同来辨别区 分。 在爱写诗的小螃蟹的生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词语“螃蟹”的字形质 疑,为什么它们都是虫字旁?你还知道哪些词的字形和它们一样,也具有这一特 点?其实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像这样的字从其自身就能理解它的意思,学生对 字形规律的掌握,有助于提高生字学习的效率。同样的在打碗

8、碗花一课中对 “忐忑”一词的教学中,学生觉得奇怪:为什么它们都是心字底,而一个是上, 一个是下呢?其实这两个字是会意字,老师只要讲到心里不安稳, 不安定就可以 了。像这样的字从其自身就能理解它的意思,如此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 4联系生活释疑,激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一天,一个 学生问:“老师,篮球不是用竹子做的, 可篮为什么是竹字头的呢?” 我趁机说:“这么平常的一个字你就能提出这样高深的问题,老师真佩服你!如 果你还能解答出这个高深的问题,就更不同凡响了。 回去再想想好吗?” , 第 二天早锻炼上,我带着孩子们去打篮球。在休息的时候,我问:“篮

9、球是用什么 做成的?”“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那为什么篮球的篮却是竹 字头的呢?”孩子们七嘴八舌,我特意请昨天那位学生发言。他说:“最早的篮 球是美国人发明的,把竹篮作为篮筐,用足球作为工具,每投进一次,都要爬上 梯子取出球再进行, 后来在竹篮的底部挖洞, 这样就方便多了, 慢慢地又改进为 用铁筐加网兜了。所以篮球的篮是竹字头。”学生们恍然大悟。 对于学生的提问, 教师要鼓励, 要引导,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题都能激活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质疑问难解惑中增强创新意识。 二、创意训练,在练习设计中渗透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离不开学生的实践。而这实践, 可通过课

10、堂练习来达到“发展”的目的。语文教学从字词到阅读到理解,都应当 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操作的训练过程。层次清晰,内容多元,形式多 样,角度多变的练习,应当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知识在练习中获得, 技巧在练习中掌握, 能力在练习中形成, 思维在练习中发展, 同时练习也激起了 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1诱导模仿催生创新的萌芽 以课本内容为依据, 设计一些仿效式的练习, 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必要的。 同时通过形式上的模仿, 争取内容上的创新, 甚至是形式上的创新。 我们课堂上 常用的朗读、背诵、复述、听写、填词等等练习,都可用仿效式的练习。比如, 在用“乐滋滋”造句的

11、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 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再让学生模仿句式“谁乐滋滋地干什么”,用 “乐滋滋”说说自己高兴的一件事。 接着,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造句, 如 “谁 怎么样,心里乐滋滋的。 ”有的学生说:“妈妈回来了,我乐滋滋地去开门。 ”有 的学生说:“我考试得了满分,心里乐滋滋的。 ”学生从理解到模仿,到句式上、 内容上的创新,达到了造句的要求,也就是模仿型练习的目的。 又如在教学句式“ , 是, ,, 也是, ”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是个难点。怎样让学生掌握这个句式呢?我采用了模仿的教学法。即先从课文中 的句子为例, 让学生认识这个句式的特点和用

12、法;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出现的 句子写句;再要求学生所造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在内容上有较大的不同。通过 举例,学生知道了例句的句式用法,但他们只能说出“你是学生,我也是学生”, “你是儿童团员,我也是儿童团员”等句子,只能变换其中的部分部件,对句式 的掌握程度仅停留在模仿上。这时,我出示:“, 是书,, 也是书”的填空 题,通过练习,是学生掌握懂得“, 是, ,, 也是, ”句式不仅可用在 人身上,还可用在事物身上。 经过这样一点拨, 学生的思维也立刻迸发出创造的 火花,仿佛猛然醒悟,他们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先后说出 另外“我的铅笔盒是绿的,他的铅笔盒也是绿的”, “天空是广

13、阔的,大海也是广 阔的”等佳句。在这练习中,引导了学生进行了创新思维。这时,我又采用分讨 论、集中反馈的方法, 使人人都有了思考和表现的机会。我想如果能经常进行这 样的造句训练,无疑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鼓励求异激活创新的灵魂 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是求异性, 而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过于求同。 求同过多, 形成“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的弊端,所以,训练学生思维,不止限于求同, 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求异,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是创造的先驱。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 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 生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

14、知识,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如这条小鱼不在乎中“这位先生 停下来,注视着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在教学中我问:这“注视” 可换成“仰视、眺望、凝视、远望、盯”等词语吗?经过讨论,并让学生通过对 “仰视、眺望、凝视、远望、盯”等词的替换的训练中,既辨别了这些词的相同 处和不同处,又发现“注视”这词最能写出小男孩此时的专注,同时学生们也提 出“凝视”在这里也同样适用的想法。对此我予以了肯定,并鼓励了学生的不同 见解。我想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 情绪 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学习。可

15、见,课堂练习的求异思 维往往是为了突出教学重点, 及时巩固教学内容, 让学生学会知识的理解、 积累 和迁移的重要手段。 3驰骋想象挥舞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 是创新的翅膀, 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 是人们对头 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 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 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 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 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 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 盈, 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 , 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各方面,特别是在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童话故事的课文生动有趣, 结尾

16、处常常留下余味, 教师如能处理好课文的结 尾,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狼和 小羊这课就是这样的,课文最后写到:“狼龇着牙,向小羊扑去”就结束了。 但教师则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拓展想象: “事情的结果怎么样了呢?”这时,学生 的思维在撞击, 学生表达的语言也有趣极了。有的说狼吃掉了小羊; 有的说小羊 身体一歪,狼扑过去,掉进河里淹死了;也有的说这时来了一个猎人,一枪打死 了老狼;甚至有人说小羊搬起石头, 与狼进行搏斗 , 可见,学生的思维空间极 为广阔。但也有一些学生的构思富有创意。异想天开地说:小羊用角一顶,把狼 的肚皮顶破了, 怎么办?这时, 我在肯定他的想象真丰富的前提下,笑眯眯地指 出:想象不同的结局要符合情理。我再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这么多 的想法中,哪些同学的问题比较合理, 哪些同学的问题不够成熟呢?让学生在众 多的思维线索中寻找出合理性的结果,把创造思维和常规思维结合起来,让课堂 成为学生富有创新思维训练的平台。 练习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迁移, 设计练习时既要利于旧知, 又要含有新知。 置 新旧知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