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专家共识解读

上传人:T****4 文档编号:148776750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专家共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专家共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专家共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专家共识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专家共识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专家共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专家共识解读(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I.目前感染疾病诊治的挑战,II.SAA指标特点及其与CRP联合检测的价值 III. SAA+CRP在感染疾病中的应用 IV. SAA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目前临床感染疾病的形势,患者是否发生了严重细菌感染?治疗效果如何?,ICU,不明原因发热,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急诊科,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病毒感染居多,如何鉴别?,儿科,呼吸系统感染来自何种病原?是否应用抗生素?,呼吸科,发热、白细胞异常是否由感染引起?,血液科,手术后患者是否发生严重感染,如何早期诊断?,外科,自身免疫病 or 感染?,风湿免疫科,放疗化疗后的发热是否由感染引起?,肿瘤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挑战,感染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病

2、、多发病 儿科门急诊大多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其中以急性 呼吸道感染最多见,且以病毒感染为主,约占90%以上。,理想 仅需使用抗病毒药 物,当继发细菌感 染时可适当选用抗 生素治疗。,现实 由于许多感染性疾 病临床表现缺乏特 异性,很难从症状 及体征上鉴别细菌 及病毒感染。,结果 有些医生会经验性 使用抗生素治疗, 促进了抗生素在儿 科滥用和细菌耐药 性的产生。,寻找对病毒感染有较高诊断价值的标志物,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产生具有积极意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挑战,2、服成人药 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 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用成人药 物喂儿童,是很错误的。比如 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氟哌 酸

3、),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 又如成人复方新诺明片,儿童 长期服用会严重毒害其肾脏, 还可诱发贫血症等。,1、滥用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 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 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用 抗生素是不合适的。而且长期 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 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孩子听神 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 ,甚至耳聋;长期使用氯霉素 ,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3、服药过量 有的家长急于求成, 给儿童服药时擅自加 大剂量,这样会引起 儿童脏器中毒。如镇 痛类药物服用过量, 会伤及肝脏(中毒性肝 炎)。,4、滥用退烧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 护机制。有些年轻的 妈妈一见孩子发热, 就给孩子

4、吃退热药。 这样做很容易掩盖症 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近年防止细菌耐药-抗菌药物管理-国家政策法规,国家政策法规起了引导、管理和制约的作用 200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8年卫生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的通知 2009年卫生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 通知 2012年84号部长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5年更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6年8月,14部委联合发文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 2020年) 2017年国卫办医发10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针对碳青霉烯

5、类和替加环素临床不合理 过多应用 2018年5月10日,国卫办医发20189号文件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近年防止细菌耐药-抗菌药物管理-国家政策法规,2019年3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12号 ),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药事管理政策法规分析,2009年3月23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 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第四部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 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指出医疗机构 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 细菌耐药

6、监测工作。三级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 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 2012年2月13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第84号) 第二章 第十三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符合实验室 生物安全要求的临床微生物室。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 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提供病原学诊断和细菌耐药技术支持, 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药事管理政策法规分析,2013年5月7日 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 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卫办医政发201337号) 第四部分重点内容 第八条

7、 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医疗机 构要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提高血液及其他无菌部位标 本送检比例,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015年08月27日 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卫办医发201543号 ) 指出: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感染性疾病、药学(尤其临床药学)、临床微生 物、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专 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咨 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不 具 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与

8、邻近医院合作,通过聘请兼职感染科医师、临床药师, 共享微生物诊断平 台等措施,弥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力量的不 足 。进一步强调了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药事管理政策法规分析,2019年3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12号 )指出 推进感染性疾病多学科诊疗 ,各医疗机构要重点针对疑难感染性疾病加强重 症医学、感染性疾病、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等学科的联系协作,做好医院 感染预防与控制,提高感染性疾病综合诊疗水平 。 着力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能力 高度重视相关学科建设 通过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健全抗菌药物

9、临床应用管理 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临床药师培养和配备,转变药学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感染性 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认真执行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相关的卫生行业标准与专家共识,提高细菌 真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水平。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水平。省级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上述要求纳入医院评审,促进工作落实。,近年来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医药政策带来的思考,经验性应用抗感染用药在规范化制度的基础上,必须有实 验室检验数据作为支撑,才能做到规范合理应用抗感染药 物。 临床药师知识水平的提升表现知识面的拓宽,不仅是了解 到患者服用的药物对实验室检验数据的影响;还表现在能 正

10、确解读实验室数据究竟能否应用抗感染药物;选择哪种抗 感染药物更为适合治疗疾病细菌?病毒?真菌?正确解 读实验室数据,才能参与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用哪些实验室指标来判断,1.病原学检测:微生物培养、病原体核酸、病原体抗原/抗体检测 感染性疾病诊断“金标准” 常规微生物培养至少需要18-48h; 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感染的发生; 微生物质谱分析技术基于数据库中已有病原体信息,可以鉴定细菌、 真菌等,但培养后才能鉴定,不能实现早期诊断。 病原体抗原/抗体检测已经广泛临床对病原体的鉴别,范围仅限于部 分常见病原体 2.血清学炎症标志物的检测 一些血清学炎症标志物感染早期被检出,又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动

11、态变化密切相关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过程中的理想标志物。 杨曦明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感染性疾病中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42(3):186-191,血清学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可较好辅助细菌感染的诊断,但对细菌之外 的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有待商榷。 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 相反应蛋白,SAA水平变化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危险评估、疗 效观察及预后评价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SAA在细菌感染中、

12、病毒感染中有不同程度升高,根据其升高的程度 或与其他指标联合运用,可以提示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弥补了目前 常用炎症标志物不能提示病毒感染的不足。,儿童发热诊治的辅助手段,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 王艺;万朝敏;.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11-10,感染鉴别诊断困难重重,WBC鉴别细菌病毒感染 ( WBC细菌性感染阳性率仅为60% ) 细菌感染时,WBC一般升高,其中以中性粒细胞(N)的升高为主; 病毒感染时,WBC不升高或小幅升高,中性粒细胞(N)减少以及淋巴细胞(L)的升高 常见;,中性粒细胞(N)增

13、高 : 急性感染或炎症:N最多见原因,尤其化脓 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或全身性感染,此外, 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真菌等;病毒如流行性出 血热,乙脑、狂犬病;立克次氏体如斑疹伤寒 ;螺旋体如钩体病,梅毒;寄生虫如肺吸虫。,中性粒细胞(N)减少: 病毒感染:流感、麻疹、风疹、病毒性肝 炎 细菌:伤寒,严重的细菌感染(尤其是革 兰氏阴性菌) 淋巴细胞(L)增高: 感染性疾病:病毒、麻疹、风疹、肝炎等,CRP对病毒感染不敏感,感染性质和机制的不同,病毒性感冒误诊的危害,细菌感染一般在细胞外,细胞膜磷脂外露导 致CRP结合,并促进炎症反应的扩大。 病毒主要在细胞内进行复制,一般不破坏细 胞膜,不能暴露CRP

14、结合点,所以病毒感染 时CRP一般不升高或轻微升高,除腺病毒、 疱疹病毒等严重损伤组织的病毒外。,病毒性感冒可以导致心肌炎、引发肺 炎和风湿类疾病,如果误将病毒性感 冒当成细菌性感冒,延误治疗会使病 情加重。 滥用抗生素不但治不好病毒性感冒, 还会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出现呕吐、 恶心等症状,加剧病情。,WBC+CRP ? 感染诊治需要新的炎症标志物!, SAA特点及其与CRP联检的价值,血清淀粉样蛋白A,简称SAA,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与血浆中的高密度脂 蛋白结合,是载脂蛋白家族中的异质类蛋白质。 作为淀粉样沉积的前体物质,是在研究淀粉 样变性的过程中被发现的。 主要由肝脏分泌,在健康人体血

15、液中微量存 在,在病毒或细菌感染36内明显升高, 且半衰期短,仅50min。*,杨兰辉,苏艳丹,丁恒,等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在手足口 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22):28382839,SAA的发现,1962年: Benditt EP和 Iseri OA等发现。,1979年:SAA作为(非感染性)炎症及肿瘤标,志物淀粉样 物质,1982年:炎症及淀粉样变性的标志物,1983年:SAA作为急性时相蛋白,1993年:SAA可鉴别急性病毒感染及细菌感染 2000年后: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急性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等 感染性疾病指标 (1993),变,性前体 962),(

16、1 性炎症肿瘤监 979)(197,非感染,指标(1,指标,测 9 急性时相反应 蛋白(1982),),SAA在临床中的应用,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独立预测指标 冠心病,炎症活动 指标,SAA,肿瘤,淀粉样变性疾病,病情早期发现及监控,SAA生物学特性&临床价值,半衰期短,康复期浓度下降快,4-5d 即恢复正常,细菌感染显著升高,幅度更大 (100-1000倍),SAA生物特性,病毒感染显著升高(10-100倍),影响因素少:性别和个体内生理变化没 有显著地影响,鉴别细菌 和病毒感 染,监控 术后 感染,监控 病情,抗生素疗 效观察,常见炎症指标对比,感染时SAA和CRP升高及下降特点,SAA: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的早期敏感标记物 早期炎症标志,S Arnon, I Litmanovitz, RH Regev, e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检验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