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二(2020年10月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8776348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X 页数:12 大小:6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心理学二(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础心理学二(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础心理学二(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础心理学二(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础心理学二(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心理学二(2020年10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心理学二(2020年10月整理).ppt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一单元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反映 特征: 1.间接性,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其他事物为媒介,通过迂回曲折的认识路线,了解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思维过程。 2 概括性,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加以集中的思维过程。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分析: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的过程 综合: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形成整体的过程 抽象: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舍弃其非本质和特征 概括: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第二单元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

2、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形态: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 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 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词为中介,是思维最本质的特征 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 辐合思维:求同思维 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的答案的思维 更具创造性 三、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根据思维结果有创造性程度: 再造性思维:用已知的方法 创造性思维:用独创的方法 第三单元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概念的掌握 概念: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和标示来记载的。 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内

3、涵: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外延: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概念所包含的范围 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 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自然概念:人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概念 人工概念:根据特定规则人工制造的概念,是对自然概念的模拟 经典实验:布鲁纳(Bruner,J.S.)设计的人工概念实验 三、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一)定义: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 迁移;2. 原型启发;3 思维定势 1. 迁移定义: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1,1,2,学 海 无 涯 正迁移:有助于解决新问题 负迁移:阻碍解

4、决新问题 2 原型启发定义: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原型: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 思维定势 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 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刚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势 卢钦斯的量水实验 :证明了思维定势的作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经养成的习惯,会影响后面所进行的活动; 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符号系统)。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过程。 语言 社会现象 言语 心理现象 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离不开言语。 二、言语活动的形式,口头言语,外部言语:用于交际,对话言语,是交

5、往中的语言,有一个说话环境 独白言语,一个人说的语言,目的是表明事情,书面言语 用写出来的文字表达思想的语言 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 是外部语言 内部言语:用于思维 不用于交际 (不出声) 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特点:,言语的减缩性; 速度快,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1.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左半球额下回)。 若受损,表达性失语症 不会说。 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颞上回)。 若受损,接受性失语症 听不懂。 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若受损,失读症 看不懂 书写性言语中枢:中央前回。若受损, 失写症 不会写 第五单元想象 一、想象的定义 定义: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

6、过程 想像属于思维的范畴,表象属于记忆的范畴, 表象为想像提供素材 想像来源于现实,同时又具有创造性 二、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无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梦 幻觉 再造想象,有意想象:有目的的想象。,创造想象 幻想,理想(积极) 空想(消极),与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2,学 海 无 涯,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一、意识 意识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觉知就是觉察。 包括 : 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还包括对这些内容 和自身行 为的评价; 意识是物质发展和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 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

7、、管理、调节的作用 二、无意识 指个体没有觉察到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的发生 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对刺激的无意识 三、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 不同状态下的脑电特征 清醒和警觉状态:波(14-30Hz) 安静和休息状态:波(8-13Hz) 睡眠状态: 波(频率更低,波幅更高) 从清醒到睡眠脑电变化规律:从高频低幅向低频高幅过渡 小结: 睡眠的阶段(4 个)(约 90 分钟) 第一阶段:频率较低,波幅较小,浅睡眠,10 分钟, 波转向波 第二阶段: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出现“睡眠锭”,20 分钟, 波 第三阶段: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 波,40 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20

8、分钟, 波 快速眼动期(做梦) :510 分钟,类似波,快速眼球运动 睡眠的意义: 使机体恢复机能2.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二)梦 梦发生在快速眼动期 梦的特点 梦境的不连续性(主要) 不协调性 认知的不确定性 梦剥夺的后果:记忆力下降,情绪低沉,进而影响到健康 对梦的解释:Freud 把分析梦作为了解精神病的原因和治疗手段 梦上正常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 第二单元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定义 定义: 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基本特性 指向性:指由于(感觉器官容量)能力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 些对象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

9、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是心理过程进行的必要条件:注意决定了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一种心理过程。离开了心理过程,注意也就不存在了,3,3,学 海 无 涯 二、注意的种类 根据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划分: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无意注意出现的条件: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 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

10、注意的作用 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对于学习和工作来说,它有较高的效率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注意转化成了无意注意 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 是随意注意的延续 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 注意广度 注意稳定性 注意转移 注意分配 一、注意广度 即注意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72 个(简单任务) 二、注意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注意的起伏或动摇: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的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 注意分散(分心):注意离开了当前的任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三、

11、注意转移 定义 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 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区别: 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注意分散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四、注意分配 定义: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的现象 注意分配的条件 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于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所从事的活动应该有内在联系 所从事的活动发生在不同感觉通道内 第七节需要与动机 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需要 定义:脑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需要的对象性:需要都有对象 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

12、水平上,4,4,学 海 无 涯 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的种类 需要产生的角度: 自然需要(生理或生物需要,人和动物有本质区别); 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 满足需要的对象: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有密切的关系 二、动机 (一)定义: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倾向)或内部的动力。 动机可根据外部行为表现加以推断。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内驱力、诱因、情绪与动机的关系 内驱力: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 诱因: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 情绪也具有动机的作用,主要表

13、现在对动机的调节上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不同行为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动机和结果的一致 or 不一致 动机和行为效率的关系 倒 U 型曲线 (二)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在有机体生理需要基础上产生,也叫驱力或内驱力 社会性动机:在人类社会文化需要基础上产生,包括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兴趣、爱好 兴趣: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的品质:倾向性、广阔性(范围)、持久性、效能(力量) 兴趣: 认识事物的动机 爱好:从事活动的动机 2 有意

14、识的动机无意识的动机 有意识动机: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活动的动机 无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活动目的的动机 定势的作用就是无意识动机的表现,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有重要作用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因外部环境影响而产生 内在动机:因个体内在需要而产生 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 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1968 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一需要的层次 生理需要:最优先的,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 安全需要:对安全,秩序,稳定以及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给他人爱和接受他人的爱, 尊重的需要:有稳定的地位,得到他们的尊重,并尊重他人 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大发

15、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只有少数人能自我实现。 是人类最高层次需要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 缺失性需要:能否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低层次需要)(前 4),5,5,学 海 无 涯 生长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高层次需要)(后 3) 没有满足的需要是活动的动力 低层次需要较早发展 高层次需要是最终动力 层次在特殊情况下可颠倒 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定义: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的三个成分: 1 主观感受;2 外部表现;3 生理上的变化 表情:情绪和

16、情感的外部表现形式。 表情包括:1.面部表情(鉴别标志)2 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 表情性质: 先天,不学而会;模仿(受社会制约) 二、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用来描述感情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情绪 强调感情的过程,可用于动物和人类,较为低级 强调感情的生物性 情感 强调感情的内容,则较为高级,只能用于人类 强调感情的社会性 强调感情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离开了情绪,情感也就无法表达了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 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表情有利于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服务于改善人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条件 动机功能:对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和增强的作用;对认识活动的驱动 组织功能 对活动起着促进或破坏的作用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人的认识活动和操作效果 信号功能:传递信息、沟通思想;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手段 第二单元情绪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1884-1885 主要观点: 机体变化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变化是情绪产生的原因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主要观点: 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丘脑产生的神经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