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1]-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75169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52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1]-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1]-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1]-新修订(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第一课 远近的奥秘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 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 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 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

2、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 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生:近大远小。 2、新授: (1) 师 : 是的, 近大远小, 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 远近的奥秘 的基本规律。 (出 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 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 在不同的位置上, 会产生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 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

3、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 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 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师示范 先找到消失点。 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 2 - (4)整理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五、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

4、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教学随笔: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 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 习。 课题:第二课风景写生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2、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

5、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 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 2 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 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 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 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 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部骤, 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 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

6、图。 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 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 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 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四、作业点评。 - 3 - 课题:第三课 心中的风景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风景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画法,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2、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色彩画风景的

7、作画要求和一般方法。 2、色彩的调配和着色运笔。 教具学具:风景挂图、水彩画工具材料、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观赏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观赏风景画作品。 2、简析画面色彩与构图特点。 3、提出并板书课题:用色彩画风景。 (二)新授 1、选景构图 告诉学生选景不可贪多,应简单、有重点,主次得当,切不可将所见之景都画上 去。 当选择好景物之后开始勾画草图。 可用铅笔轻轻画出, 不要太详细, 应大方饱满, 注意取舍,可以挪动搬迁有些景物,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 主要的景物应安排在画面视觉中心,占据较大空间。 2、从远到近或从近至远铺画景物色彩。 (1)用蓝色加少

8、许紫色大笔触画天空大体色彩;黄色画地面,接画少许蓝色, 使地面有草地之感,也宜用大笔触概括。(见步骤图) (2)用橘黄色画秋树,随意点画,与未干之天空蓝色相交处变黄绿,自然呈现 树叶之色 (见步骤图)。 (3)用赭褐色加少许蓝色画树干、树枝和房子,房子阴暗处用浅蓝色稍画,整 个画面既有冷暖色对比,又是统一协调的,非常好看。 (4)可点画出人物、门窗等细节,直至完成。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所画的景物步骤是由远至近画出的,实际上是先画远景再画 中景后画近景,同学们画时也可由近到远去画。即近景中景远景(天空、 远山等物)。 (三)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1、或参照挂历照片(若干幅任选其一),或参

9、照书上临画,或自行想象设计。 2、画时应考虑画面总的色彩倾向和冷暖对比,使之既生动又和谐。 3、由近至远或由远到近灵活进行。 4、构图饱满单纯、主次有别,不要贪多。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 4 -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 1、可以利用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作风景画。 2、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风景长卷的绘画。 教学随笔:学生运用以前所学过的色彩知识,创作一幅风景画,本课对学生进行 构图的基本练习,作业大部分不错。 课题:第四课 会动的剪影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

10、、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具、学具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 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 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 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

11、程,想一想 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三、剪影表演 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 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教学随笔:通过对本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皮影进行了解,热爱家乡的民族工艺, 通过亲手制作, 感受民间艺人的精湛手艺。 学生学习热情高, 制作精美, 有创意。 - 5 - 皮影戏的历史:

12、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 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皮影戏中的平 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 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又称 “影子戏”, “灯影戏”、 “土影戏”, 有的地区叫 “皮 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 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 音乐。 “皮影” 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 (包括场面道具景物) 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

13、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 波斯(伊朗)、阿拉伯、土尔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 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从世界范围看,18 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 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 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 业,数代相传。无论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 历史的巅峰。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 个影班也不足为奇

14、。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 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 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过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 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 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 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 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1949 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 1955 年起,先 后组织了全

15、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 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 元气大伤。 皮影戏的特点: 演出皮影戏的主要道具是皮影;皮影多为兽皮或纸板制作而成。制作皮影需要有 高超的手工技艺。如今,国外不少工艺美术爱好者把皮影作为壁饰的橱窗装饰的 欣赏品。河北滦县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较为著名。皮影戏的内容,多为 传统的历史戏、神话剧等。虽然各地制作皮影的风格不同,但精工雕刻造型概括 洗练,装饰纹样夸张,具有艺术韵味,却是共同的。 关于皮影的传统雕刻技法和过程,艺人们归纳为顺口溜说:“先刻头帽后刻脸, 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装发须一身全

16、,最后整装把身安,刻成以后再上色,整个制 作就算完”。此外,皮影人制品,不只是可以用于演出,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 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因为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韵味浓厚。 皮影戏还有一个艺术特点,那就是它的人物、景物造型与制作,属于中国的民间 艺术的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 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想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作了大胆的平 面化、艺术化、脸谱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 - 6 - 形象、夸张而幽默、细腻而浪漫。 皮影,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尤其近年来,皮影成为收藏市场的一个热点。 皮影戏的流传与风格: 皮影戏流传的地域极为广阔,最北到黑龙江省,最南到广东省,西部到青海省都 有皮影戏,中原地区陕西有牛皮娃娃影,江浙有羊皮影和山西有纸窗影。有的省 区还有不同流派,如河北省就有西派和东派之分,西派为北京影,又称蒲团影, 东派为滦州影,也叫乐亭影或唐山影。 有的省区,在皮影造型上有共同特点外因唱腔和音乐,表演方法的不同又分别有 不同的流派和流行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