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案例(新-修订) (2)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73843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案例(新-修订)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案例(新-修订)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案例(新-修订)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案例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案例 案例 1:利息的计算 师:老师与你们一样大的时候,过年最开心的是拿压岁钱,那么你们现在一般能拿多少 压岁钱? 生:(多种数目) 师: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压岁钱拿,但不管多少,都是长辈对我们的关心,我那时拿几 元钱也很开心,你们拿了那么多钱,是不是都买鞭炮放了? 生(笑答):不是。 师:那么你们是怎样处理压岁钱的呢? 生:1、我交给妈妈保管。2、我交学费。3、我一部分存银行,一部分买学习用品,再捐 一些给慈善会。4、我小部分买烟花,大部分存银行 从压岁钱引入储蓄,再从储蓄引入利息,使利息计算来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可激 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处

2、于活跃状态。 案例 2: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可以。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非常爱穿我的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 1:很大。 生 2:非常宽松。 生 3:很温暖、很舒服。 生 4:很温馨,感觉自己长大了。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个个很惊讶,大多数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 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个子大穿不上的。 生 2:爸爸太胖,会把我的衣服涨破。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

3、穿不上,为什么呢?象这样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 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个子大”和 “胖” 实际上就是体积大。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大家会理解 的更清楚。 案例 3:圆的认识 师:(课件出示:操场上,同学们分别围成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玩套圈游戏)在这三 组游戏中,对每个同学都是公平的是哪一组? 生:围成圆形的一组同学。 师:为什么? 生:因为围成正方形、三角形的每个同学到中间玩具的距离有长短,围成圆形的同学到 玩具的距离人人相等。 师: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通过学生熟悉的游戏引入,学生对圆已有表象认

4、识,并对圆心到圆上的距离处处相等的 特性有所渗透。 案例 4、5 的认识 师:小朋友,请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挥挥左手,摇摇脑袋(生随老师一起做)。好的, 不错,请用耳朵听,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比一比,谁最棒,好不好? 生:好! 师:我伸 3 个手指,你伸几个组成 4? 生:伸 1 个。 师:我拍 1 下手,你拍几下组成 3? 生:拍 2 下。 师:我左手伸 1 个手指,右手伸 2 个手指,你能说一句话吗? 生:1 和 2 组成 3,1 加 2 等于 3,1 小于 2,2 大于 1。 师:不错,真棒。我伸出 4 个手指,你伸几个比 4 小? 生:3 个、2 个、1 个。 师:哎,怎么伸的不一

5、样? 生:3、2、1 都比 4 小,可以伸 3 个,也可以伸 2 个、1 个。 师:请你伸出左手的 4 个手指,再伸出 1 个,一共有几个? 生:5 个。 师:真好,今天我们就学习 5。 案例 5: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师:同学们,自己到商店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买过些什么? 生:钢笔、铅笔、作业本. 师:好的,买过的东西真不少,象你们买的那些东西都可以称作商品。那么,你在买商 品时,应付多少钱是怎样确定的呢? 生:看看要买的东西的价钱是多少就行了。 生:不行,有时还得乘。 师:怎么乘?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生:比如作业本每本 5 角,买 2 本就得用 5 乘以 2,买 3 本就

6、得用 5 乘以 3,这样才知道 应付多少钱。 师:说得棒极了。看来,我们学过的乘法应用题这下可派上用场了。那么商品的价钱, 买东西的多少和应付的钱数, 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 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 的问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案例 6:最小公倍数 师:请大家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 生:报数 1、2、3. 师:请所报数是 2 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 3 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学生按 要求起立后坐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师:报哪些数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生:报 6、12、18.的同学。 师:报 6 的同学你能说说你为什么两次

7、都要站起来吗? 生:我报的数 6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所以两次都要站起来。 师:说的好。6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可以说 6 是 2 和 3 公有的倍数。报 12 的 同学你能说说吗? 生:我报的数 12 也是 2 和 3 公有的倍数,所以也要两次都站起来。 师:说的有理。这样的数还有吗? 生:18、24、30. 师 : 像 6、12、18 等这些数都是 2 和 3 公有的倍数,可以简称为是 2 和 3 的公倍数(板书 : 公倍数)。想一想 2 和 3 的公倍数有哪些? 生:6、12、18、24、30. 师:请找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几? 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

8、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 6。 师 : 说的真好。2 和 3 的公倍数中 6 最小,我们称它是 2 和 3 的最小公倍数。(接上面板 书前添写“最小”)2 和 3 的公倍数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公倍数,所以研究两个数 的公倍数的问题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数。 今天, 我们就学习有关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案例 7:两步应用题 师出示:校园里有樟树 30 棵,柳树 16 棵。让学生补充条件。 生:1、两种树共有几棵?2、樟树比柳树多几棵?3、柳树比樟树少几棵? 师:柏树有几棵? 生大惑不解,原因是柏树与已知条件没什么联系。 师启发:那么你能给题目补个条件,使它可以求柏树有多少棵吗? 生(活跃的

9、):1、柏树比柳树少 3 棵。2、柏树比樟树多 5 棵。3、柏树是柳树的 5 倍。4、 柏树比樟树和柳树的总数多 2 棵。5、柏树是樟树柳树总数的 3 倍 师:比较这些问题,哪些比较简单,哪些比较复杂,为什么? 先复习了已学知识,又通过“缺省条件”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 有发现和表现的机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开放式教学的元素。 案例 8: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师:这节课的开始啊,很特别,我想先和你们聊聊你们的爱好,愿意和我说吗? 生:我爱好文艺、体育、画画 生:老师,你的爱好是什么? 师:我的爱好啊,先不告诉你们,不过请你们看一样东西,看到它你们就会知道我的爱 好了。

10、接着出示一幅图画。 师:知道我的爱好了吗? 生:画画。 师:找我们班的小画家来评价一下吧。 生: 师:欣赏之余,我还有个问题,观察图画中有哪些我们认识的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师:长方形版块的面积大小怎样知道呢? 生:长宽。 师:正方形版块呢? 生:边长边长。 师:(那平行四边形这个版块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好吗?(板书课题) 案例 9:三角形的面积 提问:同学们,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回答) 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学生回忆的同时,多媒体演示 剪拼的转化过程,老师板书:转化) 启思 : “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是

11、非常广泛的。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能不能也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案例 10:年、月、日的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你已经知道了有关年月日 的那些知识?请说给大家听听。 生 1:我知道一年有 365 天。 生 2:一年有 12 个月。 生 3:一个月有 30 天。 生 4:不一定,有的是 31 天。 师:是吗?请举例说说。 生 5:这个月(指 3 月)就是 31 天。 生 6:我还知道 31 天的是大月,30 天的是小月。 生 7:我妈妈告诉我,2 月有些特殊。 四、如何优化的新课导入呢?从以上一些的新

12、课导入片段研究,我认为优化小学数学新 课导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始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 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标准解读指出:“数学来 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我们应该将数学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 中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应该成为课程内容的呈现与学生学习过程 的主要模式。”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 加高涨 ; 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 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 理解数学。如案例 1“利息的计算”、案例 2“体积和体积单位”、案例 3“圆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