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及)-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73507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及)-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及)-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及)-新修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 题干后的括号内。 (10 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直接了当焕然一新道貌岸然既往不究 B.别出心裁礼上往来难以名状色厉内茬 C.如火如荼因地制宜推心置腹纷至沓来 D.原形毕露谈笑风生委屈求全 金碧辉煌 2.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镌( jun )刻 横(hn) 祸 浴血( xu) 搏杀 B.黯(n )淡 长途跋(b ) 涉 不落窠(k )臼 C.刚劲(jn) 有朝(zho ) 一日 盘踞(j)之地 D.伫(ch)立 脍(kui )炙人口 返璞(p)归真 3.依次填入下面

2、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竺可桢走进北海公园,是为了 景物吗?不是。他是来 物候,做科学研究的。 而挖荠菜时的那种 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迈着 的步 子,向 的田野里奔去。 A. 欣赏 观察 坦荡 轻盈 无边无际 B观察 观察 坦然 轻捷 广阔无垠 C观赏 观测 坦然 轻盈 广阔无垠 D欣赏 观测 坦然 轻捷 无边无际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我的叔叔于勒【俄国】 莫泊桑 穷人【法国】 列夫托尔斯泰 B. 呐喊 彷徨鲁迅 第七条猎狗沈石溪 C. 己亥杂诗【清】 龚自珍 石灰吟【清】 于谦 D. 民无信不立。选自论 语 轻诺必寡信。选自庄子

3、 5.关于四大名著中,下列选项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里面有很多有个性人物 : 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武 松、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 B.西游记,是我国古典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C 三国演义, 作者是清代罗贯中, 除了 “草船借箭” 其中的故事还有 “桃园三结义” “三 顾茅庐”“火烧赤壁”等。 D.红楼梦作者是元末明初曹雪芹的长篇小说,我国对红楼梦的研究有二百多年的历 史,人们把这门学问称为“红学”。 二、积累与运用。(8 分)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诗句。(5 分) 旅游可以使我们眼界开阔。当我们泛舟西湖,欣赏着美如画卷的景色时

4、,便会情不自 禁地想起苏轼的“ , ”的诗句 ; 当我们来到沙漠,领略傍晚时沙漠的壮美神奇时, 写的使 至塞上 “ , ”的诗句, 再次跃然眼前;当我们面对波涛汹涌色大海, 长歌行中“ , ”的诗句又萦绕耳畔;当我们置身庐山,则 再次加深了对苏轼写的 中的“ , 。 ”这一旁观者清的朴素道理的认识 2.根据下面例句的表达特点,在横线上仿写三个结构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注意用上 加点的词语。 (3 分) 例句: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博广。 仿句: , ; , ; , 。 三、语文活动。根据下面一段话的介绍,把天安门广场及有关的事物画下来。 (4 分)

5、用“”表示河;用“”表示城墙; 用“ ” 表示中华门;用“”表示一座白石桥; 用“”表示天安门城楼;用“”表示电动旗杆。 天安门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 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 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要求:尽量用铅笔、尺子作图。 ) 北 我的画: 四、阅读理解。 (一)古诗阅读。 (8 分) 明日歌 【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1.选择正确的解释

6、。 (4 分) “复”的意思是 ( ) A.回复 B.重复 C.恢复 D.还有 “蹉跎”是指 ( ) A.大有进展 B.没有进展 C.进展缓慢 D.不进反退 “暮”的意思是 ( ) A.中午 B.下午 C.黄昏 D.老年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是指 ( ) A.朝夕更迭,时间一天天的过去。 B.早上和黄昏在看风景。 C.早上往东边去,黄昏往西边去。 D.作者喜欢看大自然的景物。 2.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2 分) 3.请写出有关“珍惜时间”的俗语、格言、警句或名言。 (写出两条即可)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 (20 分) 读书三部曲 作者:胡维革 自人文明开化之日起,人类

7、就开始了读书活动。历史发展到今天,读书已经成为人们生 活甚至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为何而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读了书做什么 等,却是一串古老又常新的课题。古往今来,论者百喙,众说不一。依我之见,读书大致分 为三部曲。 第一部曲选读一流人才的一流作品 目前,古今中外的图书浩如烟海,一个人生命有限,即使“皓首” ,也难“穷经” 。因此 读书首先要有选择,选读一流人才的一流作品。有人说 : 读一流人才的作品,才能成为二流 人才;读二流人才的作品,只能成为三流人才;读三流人才的作品,就难以成才。这话虽然 有些偏 p,但对初学者却不无启迪。为此,你若喜欢小说或想成为一名小说家,你就应该 研读

8、古今中外的著名小说,如外国巴尔扎克,高尔基,托尔斯泰,普希金的作品,中国古典 文学中的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西游记以及现代作家鲁迅,茅盾,郭沫若, 巴金,老舍,冰心,王蒙的作品。你若喜欢诗歌或想成为一名诗人,你就应该研读古今中外 的著名诗篇, 如外国歌德, 拜伦, 雪莱, 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 中国古代的 诗经 , 离骚 , 唐诗,宋词,元曲以及现代诗人郭沫若,艾青,贺敬之,郭小川的作品。这些作品富有哲理, 充满诗意,启发智慧,牵动感情。研读这些作品,会使你站在巨人的肩头,去迎接新一轮的 日出。相反,如果你以大量时间和主要精力,阅读那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地 tn 图书,快餐图 书和

9、泡沫图书,则会使你文化枯 wi,人格低俗,才情泯灭。这正像歌德和菲尔丁所比喻的 那样:“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 ;而“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 能把你杀害。 ” 第二部曲借鉴一流人才的读书方法 科学的读书方法是达到科学彼岸的桥梁。无论古今中外,大凡学有所成者,都有一套得 心应手的方法。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晏殊,柳永和辛弃疾的三句词, 概括了他读书的三境界 : 第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立志高远, 确立目标;第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 ”刻苦攻读,孜孜以求;第三 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发现

10、真知,终于成功。在当 代学者中,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的方法是“三真”:真情实感,真积力久,真知灼见;山东 大学牟世金教授的方法是“三为”:以书为友,以书为敌,以书为师;山东师范大学安作璋 教授的方法是“三通” : 纵向之通,横向之通,逐类贯通。这些方法是攀登的足迹,求索的 记录,汗水的结晶,成功的途径,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借 jin 这些方法,我觉得, 就要有“三心” 。一是恒心。 “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曝十寒” 。在求 知的征途上,困难与挫折,弯路与失败,总是难免的。但只要我们拿出耐心,qi而不舍, 就一定能够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二是专心。 “飞瀑之下必有深潭” 。飞

11、瀑的可贵之处在于它 把力量集中于一点。在读书生活中,只要我们专心致志,耳不旁闻,专心它十年八年,必能 闯出一条五彩缤纷的路。三是留心。面对知识的海洋,且不可马马虎虎,不求甚解,而要在 心留心,做到勤读勤学勤记,多疑多思多问,弄懂弄通弄精,集腋成裘,必成饱学。 第三部曲攀登世界一流和科学高峰 当然,人们读书的目的不尽相同。有人为了消遣,有人为了修身,有人为了求知,有人 为了成才。对于欲成才者来说,读书的目的一定要指向世界一流和科学高峰。鹄的高悬,实 质是一种 jn 怀,一种雄心,一种胆量。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在深;

12、开辟时,目光要远。 总的来说,创造开辟需要胆量。 ”为此,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就一定要向奥林匹克的金牌 冲次;如果你是一名科学家,就一定要向诺言贝尔的奖台进军;如果你是一名发明家,就一 定要向吉尼斯的记录挺进。只有这样,一方面,你才能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实现新的 自己;另一方面,攀登,拼搏,努力,奋斗,其本身就是一种目的,一种价值,一种享受, 胜亦荣,败亦荣,欢乐和幸福尽在其中。相反,那些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背着手迈方步, 只想当“东北虎” ,和“炕头王”的人,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3 分) 皓首( ) 消遣 ( ) 一曝十寒( ) 阑珊( ) 集腋成裘( ) 真知灼见( ) 2.给下列拼音处填写汉字。 (3 分) 偏 p jn 怀 地 tn qi 而不舍 借 jin 枯 wi 3.读书与人们的关系是怎样的?文章开头提出的四个问题:“为何而读书,读什么样的书, 怎样读书,读了书做什么。 ”等问题,而“第二部曲”简答了哪个问题? (2 分) 4.读好书和读那些难登大雅之堂的书,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2 分) 5.第自然段中,王国维引用的三句古诗概括了他读书的三个境界是什么?(3 分) 6.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王国维、张岱年、牟世金等“学有所成者”的科学的读书方法,对此作 者是如何评价这些方法的?(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