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论文-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72569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论文-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论文-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论文-新修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银达镇中心小学:兰立新 教育技术在国内又称电化教育。简言之,就是最新技术手段应用于教 育的过程,或称采用现代化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的摄取、存贮处理和 传输,以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其中教育技术是最为显著的,它是现代 科技与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的产物。它的科技性和先导性决定着它有许多传 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而且这些优势和特点必将使之在未来教育 中社会化。 首先,信息教育的产生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为学校的教学 科研管理增添了现代思想、方法和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电化教育的产生, 打破了教育的围墙。使教育趋于社会化,实现了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信息教育技术拓

2、宽了成才之道。由于广播、电视、卫星,计算机教育 的开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学龄教育的限制被打破,使各种形式各种类型 各种渠道的教育活动能够在克服师资、 校舍、 教材不足的情况下, 顺利进行, 使得更多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科技发展,知识更新,要求人们不断地获取知识,即使一流的学者, 也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终身教育。 ”信息教育为人们快 捷高效大容量地提供教育信息,适应了这一社会的需求。 其次,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媒体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拓展上为其优 势的,在教学中起到开阔视野,拓宽听域,调节情绪,活跃思维的作用。 它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实现着无限范围上的快慢变化,大小变化,动静变化,

3、 远近变化,时序变化等。如“延展”稍纵即逝的科学实验现象, “浓缩”缓 慢进行的动物变态发育过程;把基本粒子显微于屏幕之上;将广褒宇宙呈 现于方寸之间;使学生得以欣赏已退休多年老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华;使异 域他乡的文化、科技、教育资料尽为我教学所用 信息教育的这一特点解决了教学上的诸多难题,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 能;这一特点,使世界变小,信息流通变快;这一特点,使教育的方法, 手段更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对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范围起着重要作 用。 再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信息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电化教育 产生的基本因素之一。近年来,信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深入学校教育教学 的各环节中,为提高教育教

4、学质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具体说来, 信息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促进教师钻研 教材,分析学情,合理组合教学媒体,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提高了教育信 息传递的密度,质量和效率;增加了教学的程序和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 实际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因材施教;开通反馈渠道,增强教学的可控性。 信息教育产生以来,一方面立足于学校教育的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 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以学校教育为依托,迅速把教育的实践领域扩大 到社会,例如防“非典”期间,电视台的空中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很好的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自学条件,这使得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 时,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教学系统。教师 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编成程序,制成课件,输入计算机贮存系统,计 算机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调用不同的教材,并予以强化,学习者则可以 通过计算机终端,向有关的资料中心索取所需的学习资料。这种大范围内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只有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手段才能实现。 总之,信息教育的实施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它使人们对教育 的本质,作用,目的,模式等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它必将成为一种面向 未来的社会化的教育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