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770986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练习及答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31 页) 第 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练习(一) 一选择题(共 17 小题) 1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的主要原因() A士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 达官贵人的需要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 符”这首诗描写的是()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3你要查找五代的历史,需要阅读() A 资治通鉴B 马可?波罗行纪 C 梦溪笔谈D 贞观政要 4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 自然”特点的是() A苏轼B关汉卿C辛弃疾D李清照 5如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该画的作者

2、是() A吴道子 B赵孟頫C阎立本D张择端 6 百子戏春图中的“春”所指的节日与下列那一句诗所指的相同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 7两宋时都市中的“瓦舍”是() A夜市B商业区C娱乐场所D 居住区 8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的原因有() 第 2 页(共 31 页) 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文化用品的流行社会经济的发展。 A BCD 9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 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市B瓦子C勾栏D邸店 10假如时

3、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户人家作客,你不可能遇到() 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 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 C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 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马可?波罗 11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 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 12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 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 “豪放 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B李清照C岳飞D辛弃疾 13宋朝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 反映在人

4、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假如你生 活在北宋,你有可能做到的是() 去瓦子看节目表演 携带交子去买大宗商品 贩卖丝绸到海外 和回族人做买卖 A BCD 14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 一位同学搜集了如图中的三幅图片, 第 3 页(共 31 页) 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B宋朝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 C南宋经济的快速发展D 宋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5身患绝症后当选“感动中国”2013 年度人物的姚厚芝为给孩子留下学 费毅然用 127 万针绣成了清明上河图 历史上,这幅名作在画家的笔下描绘 了哪一都城的繁华景象() A汴京B大都C长安D临安 16宋代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宋代

5、旷世名作、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 作者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C张择端D赵孟頫 17通过如图(清明上河图) ,我们了解() A唐朝对外交往B北宋的社会生活 C明朝的商业活动D清朝的建筑风格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 18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是一部的通史 巨著。 19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 最优秀的是代表作 有悲剧窦娥冤。 20宋代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 第 4 页(共 31 页) 上最早的纸币叫。 21 宋代时期,书画名家群星璀璨, 艺术成就异彩纷呈 其中,大画家创 作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苏轼、米芾、蔡襄,书

6、法精妙,各具特色,人称“宋四家” 三解答题(共 3 小题) 22如果有一天你带领同学们去参观灿烂的宋元文化展览馆,让你当导 游介绍这一时期的史学、 宋词和元曲,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请试着列出你 的计划。 23某兴趣小组在学习完宋元文化后,对本节内容进行探究性整理,请一起 参与完成。 步骤一文化典籍 (1)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写出相应文化典籍的名称。 名称:图一:图二:图三: 步骤二作品欣赏 材料一全书网罗“善可为法, 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 以与历代朝政兴衰 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 材料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 营。” 材料三元曲是

7、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 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 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 的里程碑。 第 5 页(共 31 页) (2)写出材料一中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 (3)材料二中词句的作者分别是谁?请写出两人词风的特点。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示意图。 步骤三感悟历史 (5)通过学习,请你谈谈宋元文化的历史地位。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 换旧符。” 王安石 材料二:“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 材料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

8、婵娟。” 苏轼 回答: (1)以上三则诗词名句分别描写了宋朝的哪些节日? (2)依据所学知识,举出宋代最受百姓重视的三大节日是什么? (3)请你以上述其中一个节日为例,描述一下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欢度节日 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 17 小题) 1 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的主要原因() A士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第 6 页(共 31 页) C农民的需要 D 达官贵人的需要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对宋代娱乐生活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 “瓦子”又称“瓦舍”是宋代城市生活中固定的娱 乐场所 瓦子出现的原因是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都市生活

9、变得丰富多彩,他们休闲娱乐场所就日益形成规模 故选 B 【点评】理解瓦子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 符”这首诗描写的是()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宋代人民丰富的社会生活 【解答】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 秋节等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除夕夜,百姓要祭祀 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守岁到天明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 衣,往来拜年从诗句“爆竹声”、“总把新桃换旧符”等词语,可以看出描述 的是过春节时的情景

10、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准确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概况 3 你要查找五代的历史,需要阅读() A 资治通鉴B 马可?波罗行纪 C 梦溪笔谈D 贞观政要 【考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治通鉴 【解答】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 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全书取材广泛,叙 第 7 页(共 31 页) 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因而要查找五代的历史, 需要阅读资治通鉴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 力注意区别掌握史记和资治通鉴 4 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

11、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 自然”特点的是() A苏轼B关汉卿C辛弃疾D李清照 【考点】宋词和元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清照的词的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 句子有长有 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 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 【解答】生活在两宋之间的李清照,她的词风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 清新自然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 词和元曲艺术成就 5 如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该画的作者是() A吴道子 B赵孟頫C阎立本D张择端 【考点】宋元的绘画艺术成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赵孟

12、頫元朝大画家赵孟頫的画传神生动,富有情 趣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神品” 【解答】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无不 传神,富有情趣他的画被称颂为“神品”他有名画是秋郊饮马图 第 8 页(共 31 页)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 元时期的绘画艺术成就 6 百子戏春图中的“春”所指的节日与下列那一句诗所指的相同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宋元的绘画艺术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节 【解答】题

13、目给出的百子戏春图中的“春”所指的节日是春节宋代称 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过节前要打酒庭院,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供佛、挂 年画、贴“桃符”、“守岁”、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等“千门万户曈曈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反映了春节的习俗 故选 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宋代春节习俗 7 两宋时都市中的“瓦舍”是() A夜市B商业区C娱乐场所D 居住区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瓦舍 随着城市的繁荣, 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解答】“瓦舍”是娱乐场所两宋时期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瓦舍”瓦舍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还有说书的、

14、唱曲 的、演杂剧的等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代娱乐场所 第 9 页(共 31 页) 瓦舍 8 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的原因有() 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文化用品的流行社会经济的发展。 A BCD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注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生 活丰富和改善的关系 【解答】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的原因有雕版印刷的普及和 书籍文化用品的流行;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提 供了物质基础,注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生活丰富和改善的关系 故选 A 【点评】组

15、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但有一小部 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注意经济发展为文化生活提供物质基础 9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 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市B瓦子C勾栏D邸店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社会生活 【解答】宋代经济发展,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 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 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 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 故选 B 【点评】准确识

16、记瓦子的概念 10 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户人家作客,你不可能遇到() 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 第 10 页(共 31 页) 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 C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 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马可?波罗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的社会生活、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和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解答】题目是到宋代南方某户人家作客,可以吃到占城稻米饭, 可以看到 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但马可?波 罗是元朝时来到中国的,所以宋代不可能谈论 故选 D 【点评】准确理解和把握宋代社会生活的表现 11 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 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娱乐场所瓦子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瓦舍”可知它的出现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随着 城市的繁荣, 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有 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