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2020年10月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8770075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23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2020年10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2020年10月整理).pptx(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 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 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在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我这个 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 所获得的乐趣中,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X k B 1 . c o m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 以内加、减法笔算,表

2、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 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 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 100 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 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 表内乘法同 20 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 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 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 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

3、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 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 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 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

4、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 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 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w W w .x K b 1 .c o M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 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 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5、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 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米、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 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 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 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新课标第

6、一网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 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2 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 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7、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1,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 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

8、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六认真”的具体措施 w W w .x K b 1 .c o M 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三)、课时安排(约 60 课时)

9、 一、长度单位(4 课时) 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 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 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 5 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 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 课时 我长高了1 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 课时)X k B 1 . c o m 四、表内乘法(一)(13 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 课时左右 226 的乘法口诀 5 的乘法口诀2 课时左右 2、3、4 的乘法口诀4 课时左右 6 的乘法口诀3 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 课时 五、观察物体(4 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 课时) 7 的乘法口诀5 课时左右 8 的乘法口诀3 课时左右 9 的乘法口

10、诀4 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 课时左右 量一量比一比1 课时 七、认识时间(3 课时) 八、数学广角(2 课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 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 1 米100 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

11、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 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2,3,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 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 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2、:教材第 13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 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3、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 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 1 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 0 刻度到 1 刻度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 1 厘米。还

14、有哪段是 1 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 1 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 1 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 1 厘米有多长,那 2 厘米、3 厘米又是多长?,4,问:2 个 1 厘米是几厘米?4 厘米里有几个 1 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 6 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没对准 0 刻度线的。 正确的。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

15、到 0 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 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 4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 1 米100 厘米。 能力点

16、: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 1 米100 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 1 厘米。 让学生在尺上指出 2 厘米、4 厘米、5 厘米、8 厘米、10 厘米的实际长度。 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 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 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 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5,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