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调研考试-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69574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6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化市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调研考试-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兴化市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调研考试-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化市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调研考试-新修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兴化市周庄高中 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调研考试兴化市周庄高中 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拟卷人 张 石 2007 年 9 月 第卷 阅读题(70 分) 甲 必考题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一、 现代文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妙 得 妙 得 冯其庸 三国演义为我国家喻户晓之古典小说名著,然其成书过程,却经历唐、宋、元数代,历五百 余年。晚唐李商隐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可见晚唐已有说“三国”之“说话”。宋孟 元老东京梦华录记有“说三分”之专题,霍四究即是当

2、时说三分之专家。到元至治年间,虞氏新 全相三国志平话就开始有“说话”的刻本,即“话本”了。所谓“全相”者即是有全部图像也。也即是说, 到了此时,已经有三国故事之人物画了。 另一方面,在金代已盛行三国戏,如“襄阳会”、 “赤壁鏖兵”等就是当时的剧目,而三国戏到元代便 更盛。著名的剧目有“关大王单刀会”、 “隔江斗智”、 “连环计”、 “诸葛亮博望烧屯”、 “关张双赴西蜀梦”等, 这又说明三国故事人物已经在舞台上出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元全相三国志平话的故事人物插图 是上图下文, 图的位置只占三分之一的版面, 到明代万历年间雕虫馆刻 元曲选 , 就用整幅的插图了, 而且刻工精良,构图严整。这一发展过

3、程,说明三国故事从口头到书面,又从书面到图绘,诚所谓踵 事增华。应该说,明代的木刻插图从艺术角度看,也是高水平的,应该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但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三国演义的人物画始终没有像陈老莲的水浒叶子一样,风靡于艺林。现 在一提起陈老莲的 水浒叶子 , 可以说在艺术圈内无人不知 ; 在陈老莲当时, 估计不仅仅是艺术圈内, 当是社会的普遍喜爱因为“叶子”(纸牌)本身就是群众性的娱乐工具。可惜三国演义在人物绘画 造型上,始终没有出现像陈老莲的水浒叶子这样的高峰,这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空白。 吾友汪观清先生,近作三国演义绣像五十幅,故事十幅,结构精严、形象生劫,于三国群英, 个个赋予个性,即使小

4、儿观之,亦可辨其为刘、关、张、赵、马、黄或孔明、周瑜、孙权、曹操也。 其所绘战争场面,或舳舻千里,或骏马嘶呜,如见当阳之尘土,如观赤壁之烈火,如闻西城之琴韵。 噫!昔年三国之纷争:茅庐之擘划,三分之筹策,隔江之用计,六出之忠贞,五丈之遗恨。吾一 一于纸上得矣,于是乎吾益信吾友汪观清先生之妙笔神技,能致神于千载之上也! 三国演义得此妙绘,则千年之历史空白至是而得补,从此,陈老莲亦不得专美于前矣! 1下面对文中第一段中的“说话”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指当时说书艺人在群众中进行说书的口头艺术。 B.指当时说书艺人进行说书表演的脚本,即下文提到的“话本” 。 C.指具有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并有了文字记

5、载的文学形式,相当于后来的小说。 D指孩子们游戏时口头流传的一种故事。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旨在说明新全相三国志平话的故事人物插图十分精美,应该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却不见其流 传,令人惊奇。 B旨在说明明代万历年间雕虫馆刻元曲选的整幅插图刻工精良,构图严整,应该是群众喜闻乐 见的。然而此时同样表现这种高超技艺的三国演义人物画未见其流传,令人感到奇怪。 C表明陈老莲的水浒叶子风靡于艺林,是因为它采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D说明表现三国故事的绘画不如表现“元曲”内容的绘画受到群众的喜爱。 3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李商隐的骄儿诗说明了当时有关三国内

6、容的故事到处流传,连小孩子都在讲述三国 故事里的人物特点。 B.“说三分”是指评说汉末魏、吴、蜀三国三分天下之事,霍四究是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评说三 国三分天下的专家。 C.陈老莲在当时是艺术圈内无人不晓的人物,而且受到社会的普遍喜爱,因为他创造了群众喜欢的娱 乐工具叶子,并用它来传播水浒人物画。 D通过汪观清先生的画作,我们从中看到了三国纷争、茅庐擘划、三分筹策、隔江用计、六出祁山、 尽瘁五丈等三国故事和众多的三国人物。 4以下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的推断,不正确的项是 A.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得出现表明三国的故事不但口头流传走向了文字记载,并且有了上为图像下 为文字的话本了。 B.到了金代,

7、表现三国故事的戏剧大量上演, 为元代戏曲的成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如“关大王单刀会”就为关汉卿的代表作单刀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C.三国演义的人物画之所以未能风靡于艺林,是因为它未能采取群众喜欢的娱乐形式,缺乏群众 基础。 D.汪观清先生所绘的三国演义 ,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连小孩子都能辨出画中所绘人物是关羽还是 张飞、是孙权还是曹操;所绘战争场面给人以如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它不仅填补了千年的空白,还将 长期流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

8、人,得幸,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 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 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于是灌夫 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 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夫身中大创十余。夫创少廖,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 ” 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夫为人刚 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

9、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 士亦以此多之。 灌夫有服,过丞相武安侯田蚡。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灌夫的字)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 ” 灌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武安许诺。 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扫,早帐具至旦。平明,令门下候伺。 至日中,丞相不来。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 ”乃驾,自往迎 丞相。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于是夫入见,曰 : “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 2 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 ”武安愕谢曰:

10、“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 ”乃驾往。又徐行,灌 夫愈益怒。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 丞相尝使食客籍福请魏其城南田。魏其大望曰:“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势夺乎!” 不许。灌夫闻,怒,骂籍福。籍福谢丞相曰:“魏其老且死,易忍,且待之。 ”已而武安闻魏其灌夫 实怒不予田,亦怒曰:“魏其子尝杀人,蚡活之。蚡事魏其无所不可,何爱数顷田?且灌夫何与也? 吾不敢复求田。 ”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出壁门,莫敢前 壁:军营 B丞相特前戏许灌夫 特:特地 C夫起舞属丞

11、相 属:邀请 D且灌夫何与也 与:干预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灌夫“刚直”与“不好面谀”的一组是 灌夫不肯随丧归 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 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 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 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势夺乎! 灌夫闻,怒,骂籍福。 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灌夫本姓张,因其父为颍阴侯舍人而跟随其父改用了颍阴侯的灌姓。吴楚反叛时,灌夫为替父报 仇受伤。后经太尉再三劝阻,才没有大伤初愈又上战场。 B灌夫为人正直,不喜欢别人当面奉承讨好,不媚上欺下,对于有权有势的贵戚,总是凌驾于他们 之上,而对于比自己地位低

12、的人十分礼遇,因此深得人心,许多士人都归附他。 C灌夫服丧期间去拜访丞相武安侯,武安侯说想与他一道去拜访魏其侯。灌夫不顾自己丧服在身不 方便,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D在魏其侯家饮酒正酣时,灌夫起身跳舞,邀请丞相也跳,丞相不肯起身,面对丞相的傲慢无礼, 灌夫在座位上毫不客气地讽刺他。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 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 魏其大望曰:“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势夺乎!” 魏其子尝杀人,蚡活之。蚡事魏其无所不可,何爱数顷田?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余干旅舍 刘长卿

13、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1)诗的前两联运用什么手法?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4 分) (2)这首诗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这样的顺序与诗人的感情的抒发有什么关系?(4 分) (3)请分析诗的结句“何处捣寒衣”的妙处。(3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 ,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 , 。大弦小弦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 ,思而不学则殆。 (4)苟利国家生死以, 。 乙 选考题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

14、小题。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2 分)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秋天的音乐 秋天的音乐 冯骥才 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整个身心立刻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温 暖甜醉的感觉里。 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挺凉,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 的景象。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 开阔的晴空下,从麦茬里裸露出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林都在炎夏的竞争中把 自己的精力膨胀到头,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

15、风 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 然的风度。一只鸟儿随着一个轻扬的小提琴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向无穷纯净的天空。任何情绪一 入天空便化作一片博大的安寂。这愈看愈大的天空有如伟大哲人恢宏的头颅,白云是他的思想。有时 风云交汇,会闪出一道智慧的灵光,响起一句警示世人的哲理。此时,哲人也累了,沉浸在秋天的松 弛里。它高远,平和,神秘无限。大大小小、松松散散的云彩是他思想的片断,而片断才是最美的, 无论思想还是情感这千形万状精美的片断伴同空灵的音响,在我眼前流过,还在阳光里洁白耀眼。 那乘着小提琴旋律的鸟儿一直钻向云天,愈高愈小,最后变成一个

16、极小的黑点儿,忽然“噗”地扎入一 个巨大、蓬松、发亮的云团 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 色泽调匀。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 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只那儿一只慢吞 吞吃草的杂色的牛。在弦乐的烘托中,我心底渐渐浮起一张又静又美的脸。我曾经用吻像画家用笔那 样勾勒过这张脸:轮廓、眉毛、眼睛、嘴唇这样的勾画异常奇妙,无形却深刻地记住。你嘴角的 小涡、颤动的睫毛、鼓脑门和尖俏下巴上那极小而光洁的平面。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 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