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某知名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8769441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某知名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2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某知名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2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某知名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2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某知名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2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某知名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2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某知名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某知名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沾益区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过去数十年中,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随着日趋严重或全新的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全球治理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日益加大。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类全球治理的需求加大与全球治理或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现行全球治理机制的弊端日益凸显;三是全球治理的改革已经启动但却步履蹒跚。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性质构成了其供给不足的内在逻辑,以至全球治理仍远未实现对全球性问题领域的“全覆盖”。全球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特点

2、。维护世界和平、维持全球贸易金融体系稳定、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等,都需要付出高额成本,而这些产品的享用却是不分国家的。换言之,即使一国不为这些产品的提供做贡献,它也可以享受这些产品带来的好处。这使各国无形中受到一种激励,那就是尽量让别国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同时让自己成为“搭便车者”,其结果就是掣肘了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全球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在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各行为体之间不同的利益互动关系,从而尽可能多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现行的全球治理机制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这些机制建立后,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

3、程度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热点地区的冲突甚至是战争此起彼伏,各种形式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保护主义依然盛行,气候、环境、网络信息和极地、外空等新兴领域的挑战日趋加大,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暴露了现行全球治理机制的诸多弊端。由于缺乏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一些传统全球治理机制日益难以适应全球性问题新形势的需要。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许多全球规则或机制的“非中性”色彩十分浓重,并且已成为维护和扩大少数既得利益国家或国家集团利益的工具。在困难和危机面前,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习近平主席曾明确指出,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

4、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以美欧为代表的既得利益国家或国家集团的阻挠,一些全球治理机制的治理结构长期没有变化,即便是已达成的改革共识也常常出于它们对自身利益的考虑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例如,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美国国会直到2015年12月才表决通过,并且还附加了对IMF拥有更大监督权的条件。全球治理改革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任重道远。(节选自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问题的思考)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治理面临的日益加大的压力与挑战包括三个方面: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现行全球治理机制并不完善,全

5、球治理的改革进程已经起步但步履蹒跚。B. 全球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一国不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做贡献,它也可以享受这些产品带来的好处,这一特点造成全球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现状。C. 全球治理面临日趋加大的新兴领域的挑战,气候、环境、网络信息和极地、外空是包括在这些领域中的内容。D. 对全球治理机制进行必要的和必须的改革和完善,这已是世界各国在困难和危机面前达成的共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量让别国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同时让自己国家成为“搭便车者”的现状,论证了全球治理公共产品的性质构成了其产品供给不足的内在逻辑。B. 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力地论证

6、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现行全球治理机制的存在诸多弊端。C. 习近平主席曾明确指出,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论证了中国对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深刻认识。D. 以欧美为代表的既得利益国家或国家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长期阻挠全球治理机制的治理结构变化,阻碍改革共识执行。论证了一些传统全球治理机制日益难以适应社全球性问题新形式的需要。3. 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全球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在公共产品供应的情况下,协调各行为体之间不同的利益互动关系,尽可能地多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来看,全球治理要

7、实现对全球对问题领城的“全覆盖”是不可能的。B. 对全球规则或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在一定意义上是基于许多全球规则或机制非常浓厚的“非中性”色彩。C. 在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方面,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贡献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D. 日趋严重或全新的全球问题不断涌现,全球治理机制陈旧、弊端诸多,改革步履蹒跚,因此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任重道远。【答案】1. C 2. D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A项,原文是“挑战日益加大”的表现,选项给出的是“压力与挑战”的表

8、现,偷换概念;B项,“造成全球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现状”,原文是“其结果就是掣肘了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选项混淆范围,“掣肘”并不一定“造成”这种现状;D项,“已是世界各国在困难和危机面前达成的共识”错误,原文“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识到”并不代表“达成共识”。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

9、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D项,“论证了一些传统全球治理机制日益难以适社全球性问题新形式的需要”错误,应为“论证了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任重道远”。【3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要实现对全球对问题领城的全覆盖是不可能的”错误,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裱画徐马犇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

10、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

11、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

12、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裱画徐不从,这

13、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

14、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历史渊源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B. 小说第段自然段是补叙,补充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帮助读者对裱画徐标化技术的认识。C. 边寿民人称“边芦雁”,与郑板桥齐名。裱画徐常给他裱画,常与之交流,向其学习,慢慢地他就善裱能画工篆刻了。D. 裱画徐装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从不同的方面充分展了裱画徐的品格。5.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6. 伏笔和照应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使用了哪些伏笔和照应?【答案】4. C 5. 裱画的技艺高超.一般工匠不敢做的揭裱,经他手的有千幅以上,他

15、没弄坏过一幅。综合素养好,他善裱,能画,工篆刻。坚守诚信。人们的名画旧藏他不作伪。有计谋。被逼迫做的赝品他都留有标识,并向公安局举报。 6. 裱画徐继承了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等技艺,是后文犯罪分子找他做赝品的直接原因;徐家家规中的“三规”与他给人裱画的做法形成照应;他装裱之后要钤印,在后文他被迫做的赝品中得到照应;前文写他能画,与他在给公安局的举报信里用毛笔勾画那几个人的肖像前后呼应。【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C. 边寿民人称“边芦雁”,与郑板桥齐名。裱画徐常给他裱画,常与之交流,向其学习,慢慢地他就善裱能画工篆刻了。向边寿民学习的是他的祖上,不是边寿民本人。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

16、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类的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作答本题,本题可以概括分析为,裱画的技艺高超.一般工匠不敢做的揭裱,经他手的有千幅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