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一年级下)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68685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7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故事(一年级下)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语故事(一年级下)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故事(一年级下)新修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坐井观天坐井观天 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海龟。 青蛙自豪地对海鬼夸口说 :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 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 你看旁边的那些小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 自在!先生为什么不经常到井中观赏游玩呢?” 海鬼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就想进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 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 它只好后退几步, 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 : “你见过大海吗? 海的广大,岂止千里 ; 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

2、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 此增多 ; 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却不因此而减少。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 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 掩耳盗铃掩耳盗铃 春秋末期, 晋国有个叫范吉射的人, 家门口挂了一口大钟。 在我国古代, 钟和铃都是乐器。 一天,有个人到范吉射家里,见到门口的钟,想偷偷地把它背走。但是,钟太笨重了,他 根本无法把它背走。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于是,他找了一个铁锤,用力去敲钟。“当”第一下敲上去,钟就发出洪亮悠长的响 声;再敲下去,钟发出同样的响声。他想:“钟声一响,人家就知道我在这里敲钟。这样, 钟就要被别人夺走,我也要被人抓住。

3、”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样钟声再响也听不见 了,他想既然我离得这么近也听不见,其他人当然更听不见,就可以安全地将钟偷走了。 其实他非常愚蠢可笑 : 虽然他捂住了耳朵听不见钟声,但别人的耳朵没有被捂住,当然还 会听见钟声。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来比喻那些自以为是、自欺欺人 的人 刻舟求剑刻舟求剑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 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 : “这是我的剑掉下 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

4、“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 能找得到呢。 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 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 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 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 不是 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

5、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 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 唯心主义错误。 自相矛盾自相矛盾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 : “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 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 : “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 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 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 : “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 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

6、盾牌问道 : “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 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叶公好龙叶公好龙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 大家都叫他叶公。 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 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 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 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 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 “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 了,真龙说 : “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 的家,把头

7、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 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 : “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 怕的直发抖,说 : “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 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 : “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 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好,其实私底下什么都不会!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 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

8、 在这批贡物中, 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 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一交待呢?所以,一路 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 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 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拔下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 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 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 纥国王呢!思前想后,缅

9、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不心翼翼地把鹅毛包 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 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 缅伯高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 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广为流传开来。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 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

10、有人劝慰,笑笑说: “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 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 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 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 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 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

11、亮,膘悍神骏,一 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 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 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 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望梅止渴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 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 天气热得出奇, 骄阳似火, 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 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 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 让人透不过气

12、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 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 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 : “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 摇头说 : “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 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 : “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 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 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 那

13、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 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 ,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后来居上后来居上 汉武帝的时候,有位大臣叫汲黯。他为人正直,对皇帝也敢当面提出意见,所以汉武帝虽 然不太喜欢他,但又不得不尊重他。 汲黯是位老臣,当汉武帝还是太子时,他的职位就比较高了,可是后来他再也没有得到升 迁,而他手下的人却一个个不断得到提拔,超过了他,这使汲黯很不舒服。 有一次,他终于忍耐不住,对汉武帝说 : “你任用大臣的办法,就像堆放柴禾一样,越是 后来的就越放在上边呀!”(原文是“陛下

14、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汉武帝知 道他是在发泄对自己的不满,也就默默地听了。“后来者居上”这句话经过演变,成了“后 来居上”这句成语。“居”是在的意思。汲黯的原话是对汉武帝的批评、讽刺,意思是资格 浅的、后来的人尽管缺乏才能,但反而超过了资格老的人。现在这句成语的意义有了变化, 而是用来形容和赞扬后来的人超过了前人。 卧薪尝胆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 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 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 他在床前

15、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 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 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 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 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 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 国。 老马识途老马识途 公元前 663 年,齐桓公应燕庄公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

16、相国管仲和大夫隰 朋随同前往。 后来山戎败退到孤竹过境内,齐军深入,最终灭了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 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 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 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 : 既然狗离 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 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 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不翼而飞不翼而飞 战国策秦策三记叙了这么一个故事 : 战国时,有一年秦王派大将王稽攻打赵国的都 城邯郸,一连攻了十七个月,也攻不下城池。 王稽非常烦恼,有个名叫庄的人向王稽献计说 : “你如果犒赏部下,就可以鼓舞他们的斗 志,邯郸攻破是有希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