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8768279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5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0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0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0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0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03 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 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战略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全面启动五大战略举措,扎实苦干,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在取得抗击 非典阶段性重大胜利的同时,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主要经济 指标增幅创近年最好水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3000 美元,“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胜利 实现。 一、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 2386

2、.94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 年增长 14.5%,增速比上年加快 2 个百分点,创 1996 年以来最高增幅,居全国各省市自治 区前列。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由上年的 22380 元增加到 25874 元, 按当年汇率折算, 折合 3126 美元,比上年增长 13.8%。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89.7 亿元,增长 6.1%。第二产业是推动全市 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增加值 1212.34 亿元,增长 17.8%,比上年加快 3.5 个百分 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2.8%。第三产业积极化解非典负面影响,完成增加值 1084.9 亿元,增长 11.5%。三次产

3、业的比重分别为 3.7%、50.8%和 45.5%。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辖区内财政收入 718.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8%,其中全市财政收 入完成 451.74 亿元,增长 20.2%,增幅较上年提高 1.8 个百分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 16.7%、32.7%、24.5%、13.6%和 18.7%。全年财政支出 350.0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6%。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 34.7%;科教文卫支出增长 17.7%。 劳动就业 2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2003 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 18.1 万个,比上年增加 4.1 万个,增长 29.3%

4、。安置下岗失业人员 12.1 万人,比上年增加 3.1 万人,增长 34.4%,首次 实现新增就业人员数量大于新增下岗失业人员。全市社会从业人员 510.9 万人,比上年增长 3.7%,其中第一产业 83.19 万人,第二产业 219.43 万人,第三产业 208.28 万人;城镇社会从 业人员 299.95 万人,比上年增长 1.4%。全年人才和劳务市场共接待 292.26 万人次进场择业 洽谈,61.22 万人次达成初步意向。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8%,比上年下降 0.1 个百分点。 价格 消费价格总体保持平稳。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 1.0%。其中食品类 价格受四季度粮油等

5、商品价格上扬的拉动上升 3.3%,衣着类价格下降 11.9%,家庭设备用 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 3.5%,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 3.0%。全年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 比上年下降 2.6%。 生产和投资领域价格上升明显。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升 2.5%,原材料、燃料 及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升 8.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 2.6%。 土地和房屋价格普遍上升,全年土地交易价格上升 3.0%,房屋销售价格上升 4.1%,其 中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 4.0%,私房交易价格上涨 5.0%,房屋租赁价格上升 0.9%。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04

6、6.72 亿元,比上 年增长 29.0%,增幅比上年提高 13.9 个百分点,为 1995 来以来最高水平。投资呈现多元化。 国有投资 528.60 亿元,比上年增长 28.2%;民间投资 314.00 亿元,增长 33.8%;外商及港 澳台商投资 204.12 亿元,增长 24.3%;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 30%,比上年提 高 1.1 个百分点。地方单位投资 892.14 亿元,增长 31.6%;中央单位投资 154.58 亿元,增长 15.5%。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 9.38 亿元,增长 26.8%;第二产业投资 402.3 亿元, 增长 24.1%, 其中工业投入 382

7、.5 亿元, 增长 23.5%; 第三产业投资 635.04 亿元, 增长 32.3%。 3 第三产业投资占全市的比重为 60.7%,交通运输邮电业、房地产业、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和 城市建设投资分别增长 42.5%、32.2%、76.5%和 75.4%。 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 193.50 亿元,比上年增长 6.2%。其中种植业产值 88.80 亿元,增长 2.2%;畜牧业产值 77.00 亿元,增长 11.0%;渔业产值 26.10 亿元,增长 5.1%;林业产值 1.60 亿元,增长 2.4%。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53.3%,比上年提高

8、 1.7 个 百分点;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 58.0%,比上年提高 6.7 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至年末,全市已有龙头企业 396 个,资产 1000 万元以上的 企业 120 个。其中被列为国家级龙头企业 7 个,市级龙头企业 36 个。全市进入农业产业化 体系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 60%。全市无公害蔬菜基地、畜禽基地、牛奶基地和水产基地分 别达到 552 个、98 个、112 个和 68 个。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增加。全年棉花产量 9.47 万吨,比上年增长 51.8%;蔬菜产量 602.78 万吨,增长 3.2%;肉类总产量 52.41 万吨,增长 16.8%;禽

9、蛋产量 24.25 万吨,下降 0.9%; 奶类产量 43.23 万吨,增长 28.7%;水产品产量 29.83 万吨,增长 4.4%。受播种面积减少及 气候条件影响, 全年粮食总产量 119.29 万吨, 比上年减产 18.53 万吨; 平均亩产 308.1 公斤, 比上年增产 12.9 公斤。 工业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 1103.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4%;完成总产 值 4370.76 亿元,增长 2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 1027.79 亿元,增长 20.1%; 完成总产值 4049.61 亿元,增长 26.1%。 4 重工业增速和比重继续提高。规

10、模以上工业完成轻工业增加值 242.19 亿元,比上年增 长16.0%, 完成总产值1095.39亿元, 增长20.8%; 完成重工业增加值785.60亿元, 增长22.1%, 完成总产值 2954.22 亿元,增长 28.7%。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 27:73。 优势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汽车、医药、冶金、化工以及新能源等六大优势行 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2775.04 亿元,增长 28.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68.5%, 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79.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 1235.8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6%,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

11、重为 30.5%。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出口规模扩大。全年新产品产值 971.51 亿元,增长 22.6%;全市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 983.91 亿元,增长 20.6%。 全年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单位 2003 年 比上年增长(%) 原油 万吨 1316.30 8.3 天然气 亿立方米 8.49 -4.4 原盐 万吨 220.48 -8.3 发电量 亿千瓦时 319.95 18.9 生铁 万吨 342.65 20.3 钢 万吨 565.95 17.4 成品钢材 万吨 1031.47 42.6 无缝钢管 万吨 91.67 9.2 水泥 万吨 449.31 17.7 乙烯 万吨 23.00 8.1 纯碱

12、 万吨 82.01 3.2 烧碱 万吨 79.89 25.2 化学纤维 万吨 29.76 30.7 5 移动电话机 万部 3139.72 10.0 轿车 万辆 17.25 82.7 摩托车 万辆 114.80 37.7 内燃机 万千瓦 973.91 81.7 纱 万吨 7.45 -8.1 布 亿米 2.51 1.2 食用植物油 万吨 17.35 -12.6 方便主食品 万吨 14.47 32.0 葡萄酒 万吨 3.05 10.5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台 241.83 99.0 微波炉 万台 969.87 68.2 彩色显象管 万只 268.41 21.0 电子元件 亿只 840.77 13.2

13、显示器 万部 677.83 24.8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 4004.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6%。工 业产品销售率为 98.88%,其中重工业为 99.43%,轻工业为 97.41%;国有企业为 100.34%,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为 99.59%,股份制企业为 98.58%。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147.6, 比上年提高 14.5 点。企业利润大幅增长,全年实现利税总额 391.06 亿元,增长 24.6%。其中实现利润 231.88 亿元,增长 30.2%;实现税金 159.18 亿元,增长 17.3%。 建筑业 投

14、资规模扩张拉动建筑业增长。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 108.97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2.1%; 完成总产值 498.66 亿元, 增长 46.6%。 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3348.22 万平方米, 增长 35.3%; 6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1601.05 万平方米, 增长 54.3%。 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共承接施工项目 22863 个。按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达 15.25 万元,增长 29.8%。 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 交通邮电业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完成增加值 256.03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4.7%,增幅比上年提高 2.9 个百分点。 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

15、空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发展。天津港 15 万吨级航道一期及北大防 波堤项目竣工。 天津港已与世界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300 多个港口建立业务联系, 港口 货物吞吐量 16181.6 万吨, 比上年增长 25.4%, 其中进口 5270 万吨, 增长 28.4%, 出口 10911.6 万吨,增长 24.0%。集装箱吞吐量 301.5 万国际标准箱,增长 25.2%。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 加强。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 39532.66 万吨,比上年增长 13.6%。其中,铁 路运输 10082.1 万吨,增长 11.8%;公路运输 20114 万吨,增长 6.8%;水路运输 87

16、62.75 万 吨,增长 36.8%。全年客运量 4668.1 万人,增长 0.7%。机场旅客吞吐量 110.1 万人次,增 长 0.8%;机场货邮吞吐量 5.66 万吨,增长 13.9%。 电信和邮政业务大幅上升。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 111.9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4.2%。 其中电信业务总量 103 亿元,增长 26.1%,实现电信业务收入 66.2 亿元,增长 12.2%。年末 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 2704.08 公里,增长 42.2%。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 403.35 万门。 全市公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737.7 万户,增长 22.3%。公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 354.3 万户,净增 58.3 万户,增长 19.7%。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3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