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67462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4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新修订(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级中学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高级中学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的特点。 (1 课) (1)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的特点。 (1 课) 1约公元前 1046 年周朝建立。 2分封制 :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人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分封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奴隶制国家政权) 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

2、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3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为核心。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结合,使其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等级森严。以血缘为纽带, 确定权利分配方式。 (2)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史实;知道中央集权制度 的基本含义;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 课) 2)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史实;知道中央集权制度 的基本含义;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 课) 公元前 221 年秦国完成统一。 2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中央和

3、地方的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 符由皇帝控制发给。特征:皇权至上。 3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4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 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5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 2000 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列举唐三省六部制及宋朝分割相权等措施,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 变的特点;列举汉朝郡国并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 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3 课) (3)列举唐三省六部制及宋朝分割相权

4、等措施,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 变的特点;列举汉朝郡国并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 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3 课) 1.唐朝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宋朝设立中书门下省,后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皇权不断加强。 2.汉朝郡国并行制: 3.元朝的行省制度 :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的史实

5、,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 的影响。 (4 课)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的史实,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 的影响。 (4 课)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 2清朝 : 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均由钦定, 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 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 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 着君主的权力空前加强。 3君主专制在明清发展到顶峰。我国多名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4从秦到明朝,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

6、争 (1)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西 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的签订 及影响;概述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 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0、12 课) (1)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西 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的签订 及影响;概述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 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0、12 课) 1虎门销烟:林则徐领导 18

7、39 年 6 月。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鸦片战争:1840 年 6 月1842 年 8 月。 根本原因:英国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 。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发动,1856-1860 1858 年签订天津条约 。1860 年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 4、甲午中日战争: 1894 年 7 月1895 年 4 月。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黄海海战邓世昌牺牲。 1895 年 4 月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割地、

8、赔款、通商、开厂。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了。 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年 6 月发动。1901 年,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略。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义和团运动:18981900 年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体现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列举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 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 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6 课) (2)了解九一八事变

9、、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列举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 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 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6 课) 1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开始侵略中国。 2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3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罪行。 4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名族统一战线。全民族团结抗战 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5.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10、6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7.历史地位 :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 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天京变乱及天京陷落等史实;理 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 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1 课) (1)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天京变乱及天京陷落等史实;理 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认识农民起

11、义在民主革命 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1 课) 1.太平天国运动历程: 1851 年金田起义,1853 年定都天京建立正式政权。北伐和西征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1856 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64 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 天朝田亩制度 1853 年 a、核心: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b、内容: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归国库 、平均分配产品。 c、理想目标: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 暖”的理想社会 d、评价:(1)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2)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 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12、(革命性) 。 (3)但是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 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 实施过(空想性) 。 3、 资政新篇 1859 年,洪仁玕 a 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b 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c 评价:(1)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 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 未能真正推行。 4、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第一, 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

13、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二,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第三,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 第四, 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 第五, 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 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5、教训: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6、局限性 :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农民阶级是小私有者,具有自私狭隘特性。不是新生产 力的代表,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时代局限性 : 当时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没有形成,先进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未产

14、生,因此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而失败。 主观方面(农民阶级局限性) 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不明确革命目的。 定都天京后,贪图享乐,争权夺利。 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 (2)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的史 实;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影响;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3 课) (2)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的史 实;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影响;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3 课) 1、兴中会: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同盟会:1905 年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

15、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武昌起义 背景和条件:(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两个中心:东京、上海;三个代表:章炳麟、 邹容、陈天华) (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成立 A、革命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B、革命政党:同盟会(政治纲领旧三民主义、组织、领袖、性质) (7)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等。 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辛亥革命爆发。 4、清宣统帝

16、退位: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宣统帝退位。中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 5、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 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 3 月颁布 内容:A、主权在民; B、国民自由、平等; C、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责任内阁制(防止袁世凯个人专权)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 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史的地位与作用;了 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知道中共“一大”内容,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 社会变革的影响。 (14 课)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