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虚假新闻管理的文献综述(2020年10月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8766007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X 页数:10 大小:5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虚假新闻管理的文献综述(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虚假新闻管理的文献综述(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虚假新闻管理的文献综述(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虚假新闻管理的文献综述(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虚假新闻管理的文献综述(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虚假新闻管理的文献综述(2020年10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虚假新闻管理的文献综述(2020年10月整理).ppt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虚假新闻管理的文献综述,虚假新闻是经济快速发展、传媒业竞争激烈的产物。虚假新闻产生伊始,便 陆续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主题词为“虚假新闻”的文献, 从 1984 年至今,共有 911 篇。这些文献大多从虚假新闻的界定、表现形式、产 生原因、管理措施等一个或多个方面对虚假新闻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与其他新闻 类专题的文献相比,研究虚假新闻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此外,目前研究虚假新 闻的学者,大多从事传播学或新闻学相关职业,因此,从传播学和新闻学角度看, 他们对虚假新闻的研究已经有一定深度。但我们研究虚假新闻现象的目的是要有 效地管理虚假新闻,因此,就目前文献反应的情况看,学者们还

2、没有对虚假新闻 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目前,学者对虚假新闻及虚假新闻管理的界定还不充分,涉及到虚假新闻管 理外延的文献相对较少,研究的内容也不够深刻。目前还没有学者明确提出对虚 假新闻的管理从属于公共物品管理,但根据部分学者的观点,并结合一般大众的 生活经验,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个综合判断,即“虚假新闻”属于准公共物品;受 众对“虚假新闻新闻”的消费模式基本符合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模式。 (一)虚假新闻的定义 我国学者对“新闻”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期间,很多学者从不同的 角度都对新闻下过定义。但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学者都把“新闻”归结到“报道” 或“信息”的范畴。

3、“虚假新闻”与“新闻”的概念相关,学者们同样把它归纳 在“报道”或“信息”的范畴内。根据学者们的论述,之所以称这类新闻为“虚 假新闻”,是由于此类“报道”和“信息”并不符合客观事实,是不真实的。 新闻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新闻进行了两种解释:一种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 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另一种是“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中指出,在新闻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并行不 悖的两种新闻的定义,它们分别是“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和“新闻是新 近实事变动的信息”。 虚假新闻的定义 谢佐认为,虚假新闻是“徒具新闻之名而无新闻之实”。 李良荣教授认为,虚假新闻和新闻失实

4、,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即都违反了新 闻真实性原则。李良荣教授在新闻学概论一书中提到,新闻的真实性包括两 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要求新闻的具体真实,就是要求报道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 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等等;二是总体真实,即新闻报道要从事实总 体上、从事是的内在联系中把握真实,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所以,如果达不到 以上两个要求,就为虚假新闻。 李教授在新闻学概论中这样写道:“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1,2,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二)虚假新闻的特点 新闻的定义直接反映了新闻“真”和“新”这两个基本特点。很多学者认为, 与新闻真实性相悖的虚假新闻的特点,自然是“虚”和“假”了。 李良荣

5、教授把虚假新闻最突出的表现概括为五个方面:“无中生有,凭空捏 造;添枝加叶,层层拔高;要件残缺,隐瞒事实;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因果不 符”。 (三)虚假新闻的管理 目前还没有学者专门对虚假新闻的管理这一概念进行专门的界定和研究。但 根据黎明在公共管理学中对公共物品的论述和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对 大众传媒的一些涉及到虚假新闻外延的论述,可以认为虚假新闻属于社会准公共 物品范畴。因此,对虚假新闻的管理的问题就属于公共管理范畴的问题。 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的概念:“大众传播就是专业 化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 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6、。其中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包括“报社、出版 社、广播台、电视台以及以大量发行为目的的各种音乐、影像制作公司”。 郭庆光在书中指出,大众传播是生产信息的产业,并且这些信息具有商品属 性。 二、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 关于对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和阐述的文献数量很多,并且分析已经很 深入。综合各学者的观点,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即外部原因 和内部原因。学者们对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并且很有深度 了。其中,很多学者强调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内部原因,重视了内因的作用,这对 后期提出虚假新闻的管理的对策是一个很好的提示。 (一)外部原因 根据学者的论述,与社会整体环境有关的不可控原因

7、属于外部原因。其中, 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是最大的外部原因。 1社会原因 本文综合归纳各学者对产生虚假新闻的社会原因的研究,把学者们在文献中 涉及受众媒介素养、社会心理、传统思维方式以及社会风气包括党风等方面的原 因归为社会原因。 陈力丹在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一文中指出:“随着受众兴趣逐渐转向社 会新闻,即使记者编辑主观上有正确引导的意图,但往往经不住精彩事实的 诱惑”,“当生活的深层意义被高密度、快节奏的物质性内容填平之时,以真实、 现在完成时态的面貌出现的有意思的新闻,便为受众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刺激和 松弛,赋予一种现实感很强的生活意义”。 除了以上学者提到的社会文化原因外,一部分学者还提出了

8、社会风气层面的 原因。 郑保卫在新闻职业道德误区之一虚假新闻新闻那伦理学讲座之 五中概括的虚假新闻产生原因的第二条是社会原因。“产生虚假新闻的社会原 因主要表现在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党风不正造成新闻失实,产生虚假新闻的,3,另一种表现是压制批评结果造成群众不敢说真话,记者难以写真话,报纸无 法登真话的不正常情况”。 郑保卫还明确指出,社会上存在的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也是虚假新 闻产生的原因之一。 2政治原因 许多学者在涉及到虚假新闻产生的外部原因研究的时候,更多提到的是社会 文化方面的原因,并且已经深入分析;只有个别学者提到政治方面的原因,但事 实上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存在。学者在文献

9、中提到的政治原因主要指个别虚假新 闻制造者以政治原因为借口制造虚假新闻。 郑保卫在新闻职业道德误区之一虚假新闻新闻那伦理学讲座之 五中把虚假新闻的成因概括为三大原因,其中第一个是政治的原因。他在文章 中这样阐述:“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报道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而左 的思想路线往往是新闻造假的理论依据,也是产生虚假新闻的重要原因”。他还 指出:“在我们的队伍中,现在仍有一些人习惯于过去的思维方式和报道方式, 以政治需要为借口,不讲客观事实,不计传播效果,任意地制造典型,编造 新闻,搞虚假报道”。 目前,把虚假新闻的产生和政治原因联系起来研究的学者不是很多,但这些 学者的理由也很充分。政治原

10、因确实是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之一。 (二)内部原因 大多数学者认为,内部原因就是与制造假新闻以及新闻行业直接相关的媒体 和新闻从业人员的原因,最突出的内部原因就是媒体管理机制和新闻从业人员的 自身素质。 媒体管理机制不完善 辛哲和文济在虚假新闻报道:重拳出击 合力围歼“坚决制止虚假新 闻报道座谈会”综述中把虚假新闻的成因概括为 6 方面,其中提到“媒体商业 化倾向给虚假新闻提供了市场”,“媒体竞争环境和队伍结构的变化,使虚假新闻 更加突出”。“媒体内部管理不完善,对虚假新闻缺乏有效制约”和“外部监督机 制不健全,没有形成防范假新闻的合力”。 陈青海在假新闻为何屡禁不止一文中指出,有一些“名人”利

11、用假新闻 来炒作。他们通过当事人出来辟谣,甚至与造谣者对簿公堂来促使他们的“人气” 上升,达到一己之利。 潘虹在假新闻的表现及防止手段一文中提出媒体对提高社会知名度和获 取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是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 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道德水平低 陈力丹在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一文中这样说道:“我以为,出现这么多 假新闻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 义,而仅仅为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陈力丹还指出:“另外,媒体竞争的激烈, 往往使得记者编辑对新闻真实性看的很轻,而不管那些精彩的新闻是否可靠”。 辛哲和文济在虚假新闻报道:重拳出击 合力围歼“坚决制止虚假新 闻报道座谈会”

12、综述中把虚假新闻的成因概括为 6 方面,其中就有“贯彻马克 思主义新闻观不彻底”3、“一线记者对自身要求不到位”。,4,潘虹在假新闻的表现及防止手段一文中也提出新闻工作者本身的问题是 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之一。“在新闻传播观念方面,由于不正确地理解了新闻的 宣传功能,特别是在新闻策划时主观意识过强,主题先行,使得新闻的客观真实 性被采编人员的主观意志所掩盖”。 郑保卫在新闻职业道德误区之一虚假新闻新闻那伦理学讲座之 五中指出:“多数虚假新闻是由于新闻工作者自身政治责任心不强、思想修养 差、作风不踏实造成的”。 三、 虚假新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者们在文献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目前虚假新闻管理存在的问

13、题与不足。他们 从新闻学的角度对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和深刻了。这些问题涉及的范围很 广,综合归纳为法律、制度方面、管理机制方面、管理措施方面和新闻从业人员 教育方面的问题。学者在文献中提及的问题,总体来说都是从新闻学的角度谈的, 而没有从管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更没有把虚假新闻的管理纳入公共事业管 理的范畴,从而也就没有利用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来管理虚假新闻。从文献中提 及的频率看,目前大多数学者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了法律和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方 面,而对管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只触及管理科学的外延,缺乏系统性。 (一)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法律、制度一直是学者们研究虚假新闻管理存在主要问题的

14、重点。 法律制度 舒云、项国雄两位学者在假新闻事件的起因及对策一文中表示,我国急 需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目前的新闻法规大部分都是强调新闻工作者有新 闻采访的自由,而对于新闻工作者逾越本职工作的责任方面的相关法律则少之又 少”。 潘虹在假新闻的表现及防止手段认为,新闻传播领域缺少法律的规范和 严格的制度约束,“对于那些有意识地炮制假新闻的人和媒体来说,现在还没有 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制裁他们,以致于胆大妄为,不惜冒险”。 此外,吴献举的传播虚假新闻的法律责任、蒋守勇的浅析新闻公信力 的缺失及对策、陈青海的假新闻缘何屡禁不止、康成来的从“06 年十大 假新闻”谈记者职业道德操守的缺失原因等很多

15、文献中都明确提到,我国没有 专门的新闻法,呼吁尽快出台新闻法。 行业制度 目前,学者们对虚假新闻管理的制度研究已经很到位,相关的文献数量很多, 质量和很高,并且很多新闻界知名的学者在这方面都有权威的阐述。 吴谷平在防范虚假新闻,重在制度建设中指出:“虽然一些地区针对捏 造假新闻的问题,出台了新闻职业资格一票否决制,但从总体来看,对这一制度 建设上还不完善,执行上并不坚决,无形中助长了虚假新闻的泛滥”。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 1管理的主体不明确 非常遗憾,到目前为止,专门针对虚假新闻的监管主体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缺,,5,就更谈不上对监管主体的权责进行研究了。 根据吴献举的论述,中宣部、新闻出版署、

16、国务院对虚假新闻都有管制的责 任和权利。吴献举在传播虚假新闻的法律责任中这样写道:“中宣部和新闻 出版署制定的许多文件和规章中,都有对传播虚假新闻的惩处措施,国务院制定 的出版管理条例中也有相关规定。新闻出版署 1999 年制定的报刊刊载虚 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对媒体发布虚假新闻的行政责任作了较为详细、具体 的规定”。 2监管机制不完善 根据诸位学者的观点,目前我国可以对虚假新闻实施监管的主体有很多,遍 布也很广。学者们着重强调了一点,就是诸多的监管单位没有形成一股制止打击 虚假新闻的合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中央到地方,这些监管机构对虚 假新闻的监管权力并不是专有的,而是从其他相关领域中分出来的一点。既然没 有专权,也就没有专责了。因此,一旦出现问题,经常出现几个监管部门踢皮球 的现象,推卸责任。 康成来在从“06 年十大假新闻”谈记者职业道德操守的缺失原因一文 中指出:“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他指出:“按照不告 不理的规则,必需现有人上诉(一般是利益相关人)。但是,多数假新闻没有 涉及到具体的、真实的人,所以明明是假的,却无法惩处造假者”。 (三)管理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