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760547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6 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 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 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分析能力;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 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提 升历史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技名著。 难点:小说和戏剧。

2、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明朝时期在科技、建筑和文学戏剧三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三个方面内容并列呈现, 对科技、建筑内容着笔有所侧重。学习这三部分内容,应在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握 它们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紫禁城的图片,提出问题: 请问故宫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 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 课前的了解,能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 格( 特点 ) 学生观

3、看图片, 回 答问题。 设置情景,激 发学生的好奇心。 探究新知 ( 授新课 ) 1北京城与明长城 展示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皇都 积胜图,提出问题:观察图片,北京 城的建筑结构是什么样 活动与探究: 同学们游览过故宫吗你能否谈谈 它的建筑结构和风格( 特点 ) 你游览后 有什么感想 展示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 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 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 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 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 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 学生观察图片, 阅 读教材, 回答问题: 明 朝北京城有宫城、皇 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 即紫禁城,

4、 占地面积 72 万平方米, 是北京城的 核心。整个北京城平面 呈“凸”字形,由一条 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 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 轴线对称展开, 均衡布 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 的巨大建筑群。 学生自由讨论, 自 由阐述。 培养学生识图 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北 京城的建筑结构。 以学生亲身感 受谈故宫的建筑, 增加对紫禁城建筑 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分析 材料的能力,了解 紫禁城的特点。 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 为壮观。 ( 展示明紫禁城平面图) 材料二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 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 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 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 建筑气势雄

5、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 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 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 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2明长城 明朝长城在地理位置的选取上有 何特点 ( 明朝疆域图、明长城示意图) (1) 明长城只有城墙吗它由哪些 部分构成各有什么功能或作用相传当 年建造嘉峪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 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从中你能 感受到什么 ( 展示八达岭长城) (2) 结合以上所学,说一说明长城 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学生阅读材料, 回 答问题: 反映了皇权至 上的特点; 紫禁城是当 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 煌的皇家建筑群。 学生观察图片, 回答问题:位于明朝 北方边境线以南;处 于崇山峻岭之中

6、,地 势险要;处于北方游 牧地区和农耕地区的 连接线上;东起辽东, 西至嘉峪关。 学生回答问题: 城 墙、城台、关城、烽火 台等构成。 城墙是主体; 城台 是突出于墙外的台子, 可多面攻击来敌;关城 是重要的驻兵和防御 据点、 关卡; 烽火台传 递敌情。 劳动人民的智慧, 建筑水平的高超。 防 止 北方 蒙古 族 南扰的军事防御工程, 它同沿线的道路、屯 培养学生识图 的能力,让学生了 解古代人民的建筑 智慧。 组 织 学 生 讨 论,各抒已见,从 长城的气势、长城 在历史上作用,可 以得出结论:是世 界 建 筑 史 上 的 奇 迹,充分显示了古 代人民智慧和创造 力,从而对学生进行 民族自豪

7、感教育。 辩一辩: 有人说,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北方 稳定的边界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说出 你的理由。 田、驻军、 卫所形成完 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学生自由辩论。 让学生辩证的 看待长城的修建其 功能和影响。 2科技名著 动动手: 著作作者 主要 内容 特点 和价 值 作品 类别 本 草纲 目 开 工开 物 农 政全 书 学生填完表格后,提出问题:从 图表主要内容上的数字、特点和价值, 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的科技名著的有哪 些特点 故事会: 同学们,你们能搜集哪些关于李 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的故事结合三 位科技巨人生活与创作经历,说一说 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 完 成表格填空。

8、学生思考问题, 回 答问题:全面、具体、 翔实;总结性;实用性。 学生自由讨论, 讲 故事。 培养学生归纳 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 3小说与戏剧 动动手: 作品 名称 成书 时间 作者 姓名 主要 内容 三国演 义 水浒传 学生阅读材料, 回 答问题。 学生自由讨论, 自 培养学生归纳 总结的能力。 西游记 动脑筋: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中的哪些人物 说说喜欢他们的理由。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 记主角人物反映了反封建,反专制 的思想,这正是时代背景需求。 动脑筋: (1) 三部小说在叙事形式上有什 么共同特点哪一部是这种叙事形式

9、的 开山之作 (2) 结合前面所学,你能说说明朝 文学发展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吗 除了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 游记这三部名著外,明朝的戏剧对 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明朝后期最负 盛名的戏剧家是谁代表作是什么 由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思考问题, 回 答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 回 答问题。 以学生的见解 引出明朝小说的特 点,让学生明白文学 是社会现象的反映。 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明 朝的文学发展特点。 课堂总结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把握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的能力。 巩固练习 1明清时期,北京城由宫城、皇 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位于全城中 心的是 ( ) A宫城B皇城 回答问题。 巩

10、 固 基 础 知 识,激发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C京城D外城 2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写成的一 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是( ) A 本草纲目 B 农政全书 C 天工开物 D 西游记 3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红楼梦 4成语“逼上梁山”源自(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参考答案: 1A 2A 3B 4C 中考链接 1 (2015 年长沙卷 ) 中医是中国 的国粹。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在传承 中华传统医术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 展中医的内容。下列医学成就属于李 时珍的是 ( ) A制成“麻沸散” B写成伤

11、寒杂病论 C写成千金方 回答问题。 熟 悉 中 考 题 目,巩固知识。 D写成本草纲目 2(2015 年怀化卷 )“北京王麻 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 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 世 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请问该书是 ( ) A 天工开物 B 农政全书 C 齐民要术 D 本草纲目 3(2016年聊城卷 ) 明朝中后 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 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手工 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 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 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 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 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 相关 ( ) A民族矛盾尖锐 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入 参考答案: 1D 2A 3C 课后作业 明代的科技著作多是对中国传 统科技的总结性著作,同时期,西方 兴起的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现代科技。 思考一下,为什么西方现代科技没有 课后做作业。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大量传入中国,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 原因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 16 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1.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2.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3.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二、雄伟建筑 1明长城 2北京城 三、小说和戏剧 1罗贯中和三国志通俗演义 2施耐庵和水浒传 3吴承恩和西游记 4汤显祖和牡丹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