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面试名言警句类试题(2020年10月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8758514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X 页数:4 大小:4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面试名言警句类试题(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务员考试面试名言警句类试题(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务员考试面试名言警句类试题(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务员考试面试名言警句类试题(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面试名言警句类试题(2020年10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面试名言警句类试题(2020年10月整理).ppt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各题型专项训练(五),1、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什么意思,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思路点拨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意思是学齐画的神韵,并不是学画的临摹,做到神似形不似。 这句话其实是白石老人的切身体会,他学画晚而且只是个爱好,他去北京寻求的是其他方面 的发展,巧的是他身无分文只好在街头卖画糊口,更巧的是好像是北大的一位美术大家路过, 觉得他的画的确有真品的神韵,告诉他类似这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话。这也是从那以 后白石才专著于画道的。 对于好的东西,我们不光要学习,而且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要学习别人的先进 经验,办事方法,但在运用中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我国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现代化建设,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尝试,对国外的先 进经验,我们要有“拿来主义”的精神。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否则就变成囫囵吞枣了。 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就与这八个字精神吻合。 2、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点拨 为官应出自公心,这样才能处理问题明了,公正,了然于心。若自身又廉洁,则能在同 事和下属中确立威望,树立威信。这是对一个干部的要求,也是为官者成功的准则。 所以 现实生活中,我们讲求公开,公正,公平,要求为官者出于公心,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事; 同时要求干部杜绝*,维护形象。出于公,才能认准方向,只有廉,才能抗拒腐蚀

3、。 3、“谁在背后不议人,谁人背后无人议”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每个人都得面对及正视它。 每个人应首先约束自己,不应在背后议论别人,特别是别人的缺点和隐私,这是不道 德的,它不利于大家的相处。 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如果无大碍的,抱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不必一味 追究,如若涉及重大问题,应当在适应的场合予以指出。 一个单位如果背后议论的现象严重,则应讲明利弊,以正风气。 4、温总理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你怎么理解? 【解析】 名言类题目,着重考查考生政治敏感性及对国家政策的理解 【此题考核核心】 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主线】 点题+破题+解题 【参考答案

4、】 这句话是温总理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所说的一句话,它表明了 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大国依靠自 己解决吃饭问题,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首先,“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既是古训,更是一种预见。13 亿中国人解决了吃饭,1,2,问题,从有饭吃到解决温饱,再到奔小康,中国虽不完全是小康生活,但大部分人都过上了 小康生活,我们正在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建设和谐社会,共同奔小康。 其次,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困难,还有来自国内国际不可预见情况,特别是“粮 荒”波及世界许多地方,导致一些国家粮食供求关系紧张。 再次,粮食问题不仅仅关系

5、到我们奔小康,还是涉及民生的大问题。如果稍有疏忽就有 可能面临危机。不管到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抓粮是主要的,只有解决了粮食问题,我们其 他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做的比较顺利,就没有危险。 最后,“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根本,更是奔小康的基石,基石不牢会地动山摇。基础 牢,干什么都有精神,干什么都会有劲。那么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确实是意义深远, 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粮食增产任务十分艰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我们的各级政府和干部必须积极主动努力工作,做好应对困难的思想和工作准备,绝不可掉 以轻心。 5、一滴水融入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谈谈你的感想? 【此题考核核

6、心】 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主线】 点题+破题+解题 【参考答案】 我们知道如果一滴水单独存在,那么它将很快就会被蒸发,消失得无影 无踪,但是当它融入海洋,那么它和大海融为一体永远不会干枯。从这个小小的一滴水的不 同存在方式就有不同的结果,这除了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外,我更想到了我们的个体 和群体之间的关系。 首先,社会由个人组成,个人离不开社会;我们每一个人也如同一滴水一样,如果单独 存在不仅很难生存,更别说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了。 其次,我们必须把个体融入社会。只有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大集体中或是一个团队中,我 们才能够很好的生活下去,而且我们还可以在这个集体或团队中发挥我们的特长和优势为其

7、他人做贡献,从而得到其他人的服务,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这正如雷锋同志的一句话:“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 把自己和集体事业整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集体观念,树立 远大的理想,并且把这个理想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够有 目标,有力量来实现我们的理想。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必须时刻把自己融入到人民大众中去,把自己的理想抱负融入到 为人民服务中去,把我们的事业融入到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 枯竭,才能永远充满力量,才能永远被历史铭记,才能永远被人民铭记。 6、有很多单位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但

8、也有很多单位是“三个 和尚没水喝”,请解释这种现象,并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名言警句类 【此题考核核心】 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主线】 分别论述+综合总结 【参考答案】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是说一个单位只有每个人精诚团结,团结 一心,发挥各自的优势又相互配合就能把工作做好。 “三个和尚没水喝”是说在一个单位如果不合作,自私自利,那么即使人再多也不能把 工作做好。 对此现象,我认为是由以下原因造成了以上两极分化:,3,团队合作意识。一个单位的人只有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精诚团结才能有凝聚力、向心力 和战斗力,才能把工作做好。如果大家各自为战,即使每一个都很优秀也会把事情做坏,因 为我们的许多

9、工作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人配合才能完成。 制度建设。一个单位只有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才能发挥每个人工作的热情、主动 性和创造力,否则就会如同散沙毫无建树。 合理分工。一项工作通常需要几个人共同完成,只有发挥每一个人在这个工作中的比较 优势,合理分配任务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我们要树立团结的意识、合作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和 人民交办的任务做好。 7、一只螃蟹很容易从笼子里爬出来,但一群螃蟹就不容易爬出来,你怎么 看? 【测评要素】 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要点】 (1)我认为,之所以一只螃蟹很容易从笼子中爬出来,而一群螃蟹就不容易从笼子中 爬出来的情况,是因为螃蟹不

10、知道协调步调、团结一致。一只螃蟹很容易从笼子中爬出来, 说明螃蟹有能力爬出笼子,而一群螃蟹反而不容易从笼子中爬出来,说明它们都破坏了别人 的努力。由此可见不团结的危害,从而也说明了团结的重要情。 (2)“团结就是力量”,这是我们的军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 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团结一致,装备落后、物质短缺都不会难倒我们。“团结就是力量” 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一根筷子很容易就被折断”、“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都表达了 相同的道理。建国以来,我国各项建设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实例。我们精诚团结,在落后的基 础条件下发展了自己的航天事业;我们凝聚力量,自主研发了自己的核武器。在改革开放

11、的 大潮中,这样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只要团结一致,我们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克服艰难 险阻,取得最终的胜利。但反之不团结,也就会像螃蟹一样,互相成为障碍、成为拦路虎, 最后落个一事无成的结果。 (3)所以,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与周围的人、与团队的其他人相互帮助、积极配合, 共同进步。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会坚持做到这一点,做一个有益于集体、有益于周 围其他人的人。 8、杨振宁对青年学生说“宁拙毋巧”,解释下意义和现实意义。 【题型分析】这道面试题属于综合分析里的名言警句类题型,考察考生能否对名言警句 的含义是否有一个正确的解读,从而能提出看法和分析,测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 维能力和语

12、言表达能力。测评要素包括观点的明确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表达的概括性、条理性和说服力等。 【参考答案】1、宁拙毋巧的意思是:我们要以一种踏实的,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和 生活,宁可装愚蠢的样子,也不要投机取巧。拙与巧是相对的,但拙更能培养人。因为拙, 所以更要努力的学习,勤能补拙说的就是此道理。多做少说,从行动中学习,从实践中成长, 而不是投机取巧,自命不凡。,4,2、我们青年学生朝气蓬勃、富有活力、大部分人都属于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心中怀 有美好的愿望,希望能驱逐黑暗、希望一切不好的东西都消灭;但是很多的青年人都只是说 得很动听,动手能力相对很弱,想象一蹴而就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13、作为青年学生,必须要懂 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还年轻,虽然我们从不间断理论知识的学习,但 是我们有很多不懂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实践,不能不懂装懂,不能懂一点就自命不凡。 要谦虚向别人学习,把巧劲用在做好每一件事情上。 3、宁拙毋巧的现实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在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规,认真覆行相关政策,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 正之风。做到和上级,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持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不怕苦不怕累,务必保持一种艰苦奋斗的,相信天道 酬勤,只要坚持就能做出一翻事业。 三、在生活中,应当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比如耐心的去教育子女,尊重老人,养成一 种忠厚老实的作风。

14、 总之,我认为杨振宁教授对青年学生说宁拙毋巧,就是要求我们年轻一代,做人要踏实, 投机取巧是没有前途的,做学问必须诚实,脚踏实地的,才会成功。而对于我们公务人员来 说,这四个字同样有着指导意义,我们年轻人刚进机关,要脚踏实地地把工作做好,遇到不 懂不会的要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切勿投机取巧,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人民利益。 【答题误区】 在回答这道题时,考生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立场偏颇,分析不够全面。有些考生一看到“宁拙毋巧”这个成语就只是单纯的解 释成语的表面意思,单纯的从一个维度方面来分析,对于这个成语我们应该多维度的分析, 从而提出可行性的措施和行动。 二是条理混乱、逻辑不清

15、、拖泥带水。有些考生可能会围绕自己的这个维度去阐释这四 个字,不能做到全面多维度的分析,所以使得阐述显得累赘,思维混乱,不能做到多角度的 概括说明。建议考生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在答题时进行有序的阐 述。 三是主次不分,答题时总想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虽然我们看问题要尽量全 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坚持“两点论”,但是考生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两点论一定要与 “重点论”相结合,答题要注意重点是谈“宁拙毋巧”的现实意义。 【高分点拨】 考生在分析时要全面思考,善用辩证思维,为了将这道题分析透彻,建议考生既从本身 的含义进行阐释,又从多维度中发散的进行阐述,并指出从此成语中应得到哪些启示,在今 后决策及其他工作中如何提高水平。将“怎么看”和“怎么办”结合起来回答,展现考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答案既全面又具体,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必能获得考 官青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