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上)期末总复习(完整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757023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7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期末总复习(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期末总复习(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期末总复习(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期末总复习(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上)期末总复习(完整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期末总复习 教学目标: 1.知道实验室中简单的实验操作 2.知道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变化 知识点梳理: 一、实验操作 二、物质的构成 1.分子 2.原子 3.离子 三、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计算 四、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 1.空气和氧气2.水3.碳及其化合物4.金属 五、资源的利用 1.燃烧和灭火 教学内容: 知识点一、实验操作 【例 1】( 2014 北京东城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闻气体气味D加热液体 【例 2】( 2014 北京海淀期末)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方 案 目 的 证 明 二 氧 化 碳 溶 于

2、水且能和水反应 证明碳与氧化铜能发 生反应 证明金属锌的活动性比 铁的活动性强 证明燃烧的条件是温度需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铜片 水 二氧化碳 2 知识点二、物质的构成 【例 3】( 2014 北京东城期末)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则不能D.分子可构成物质,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知识点三、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计算 【例 4】( 2014 北京东城期末)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 反应,测得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9 g B该

3、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作催化剂 D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例 5】(2014 北京东城期末)氢氧化钠(NaOH)和过氧化钠( Na2O2)的固体混合物样品12g(所 含杂质不含钠元素),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7.5%。将样品加入足量水中,氢氧化钠溶于水, 过氧化钠可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6g。 计算该样品中:(1)钠元素的质量。(2)过氧化钠的质量。 (3)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知识点四、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 【例 6】( 2014 北京东城期末)金属和金属材料在

4、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冬天取暖用的暖气片有铸铁材料、铜铝材料等多种。这主要利用了金属的性。 ( 2)铁生锈的条件是,因此,铸铁暖气片通常在表面刷漆以防铁被腐蚀。 (3)生产、 生活中对钢铁的需求量特别大,在炼铁炉中,CO 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4)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的主要流程如下图 所示。 纳米级铁粉遇氧气无需加热就能燃烧,生成物的化学式为。 高温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 是。 当堂练习: 基础演练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氖气 2. 铜

5、丝常用于制作电线,是因为铜具有 A. 抗腐蚀性B. 较大密度C. 导热性D. 导电性 3.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物质质量甲乙丙丁 反应前25 g x 5 g 5 g 反应后8 g 23 g 5 g 8 g FeCl2、H2 HCl 和纳米级铁粉 高温反应器 3 加热 向某方向运 动的水分子 A B C D 4. 下列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支持燃烧B无色气体C难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大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蒸馏水C食盐水D大理石 6某品牌紫菜的营养成分表显示,每100 g 紫菜含钠291 mg,这里所说的钠是指 A元素B单质C分子D原子 7.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

6、是 A镁B铁C铜D钢 8.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不正确 的是 A. 碳酸钠NaCO3B. 氯化铁FeCl3 C. 氧化镁MgO D. 氢氧化钙Ca(OH)2 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10下列做法中,不利于 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A. 回收易拉罐B. 寻找金属代用品C. 防止金属的腐蚀D. 过度开采金属矿物 11检验集气瓶内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将燃着的木条接近瓶口D靠近瓶口扇闻气味 12化学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A. 元素种类B. 分子种类C. 原子个数D. 原子质量 13右图是水受热蒸发的微观示意图,不能 依据图示进行判断的是

7、A水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B加热后水分子间隔变大 C水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 14亚氯酸钠( NaClO2)是一种高效漂白剂。其中氯元素( Cl)的化合价为 A-3 B+1 C+3 D+5 15. 下列实验安全注意事项中,不正确 的是 A实验室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 C眼睛里不慎溅入药液,立即用水冲洗D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 16如右图所示,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b 中的气体是氢气 C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A.倾倒液体B. 过滤C. 加热液体D. 熄灭酒精灯 a

8、 b 水 4 1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4P + 5O2 点燃 2P2O5B2Fe + 6HCl 2FeCl2 + 3H2 C2 KClO32KCl + 3O2 DCu + H 2SO4CuSO4 + H2 1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Na +表示钠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 B CO3 2-表示带 2 个单位负电荷的碳酸根离子 C表示氧原子得到1 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 D H2O2表示由 2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 19. 除去 CO2中混有的少量 CO 的最佳方法是 A点燃混合气体B通过灼热的CuO C通过灼热的炭粉D通过足量的水 巩固提高 1.

9、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 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中酚酞溶液变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铁能与硫酸铜反应,又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有 X、Y、Z 三种金属单质,进行如下实验: 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气泡,Y 不反应; 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Y 没有变化, Z 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Y 可能是金属铜或银BX 的金属活动性不可能比Z 强 C三种金属中最不活泼的是Z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10、顺序是XZY 3已知: Cu2(OH)2CO32CuO+H2O+CO2。 加热一定质量含杂质的 Cu2(OH)2CO3固体(杂质 不分解,也不参加反应)。该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下。其中不正确 的是 A B C D 4. 水和蛋白质均为人体必需的基本营养素。 (1)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在雨水、河水、自来水、蒸馏水中,属于纯净物是 。居民家中的自来水一般需煮沸后方可饮用,煮沸可以达到的目的是(填字母 序号)。 5 A杀菌B降低水的硬度C除去固体杂质 (2)氨基酸组成了蛋白质。物质A 是一种氨基酸,其名称是-丙氨酸,分子结构如右 图所示(注:“”表示碳原子,“”表示氮原子

11、,“”表示氧原子,“” 表示 氢原子,“或=”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则 -丙氨酸属于 _(填“有机物” 或“无机物”),其中所含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若 H、N、O 三种元素的化 合价分别为 +1、-3、-2,则 C 的化合价是。 A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A+15O212CO2+14H2O+2X , X 的化学式是 _。 5. 下列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图示及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图甲是 A、B、C、D 四种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3 种不同的小球分别代表3 种不同 的原子)。已知B、 D 为常见的气体燃料,则A、D 的化学式分别是。 来 甲乙 (2)用如

12、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中加入一定量固体和过量的液体后(药品可自选),塞紧胶 塞,立即打开止水夹。 若中盛放的是无色液体,观察到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液体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 夹,浑浊又变澄清,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中盛放的是足量锌粒,观察到中的液体变为浅绿色,一段时间后,反应仍在进行,关闭止 水夹。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随堂检测: 1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蜡烛燃烧C食物腐败D动物呼吸 2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BSO2CKCl DNaOH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铁丝C酒精D红磷 3下列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A冰B干冰C二氧化硫

13、D五氧化二磷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空气B水C高锰酸钾D二氧化锰 5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铁的 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D有金属光泽 6硒在光照下导电能力提高近千倍,可用作静电复印硒鼓的材料。元素周期表中“硒”的信 息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A是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34C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D元素符号为Se 7下图所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点燃 A B C D 34 Se 硒 78.96 6 A取用液体B点燃酒精灯C称量固体D加热固体 8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观察颜色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9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

14、确的是 A1 个铁离子: Fe 3+ B3 个氧分子: 3O C氧化镁: MgO2D2 个氮原子: N2 10.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 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 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11. 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防毒面具中使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作用。 (2)灯泡制作过程中常充入氮气作保护气,其原因是。 (3)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右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图中所标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的是 _。 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 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 溴化银分解成溴(B

15、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光线 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反应中起_ 作用。 12. 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1)将浑浊的河水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砂 的作用是 _,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_(填“纯净物”或“混合 物”)。 (2)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自来水洗衣服时,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浮渣,说明该自来水是(填“硬水” 或“软水”)。 (4)某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超氧化钾(KO2)与水反应的实验。 补全化学方程式:4KO2+2H2O = 4

16、+3O2来源 :学+科+网 Z+X+X+K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13. 某同学在电视寻宝节目中,看到一些铜制文物上有绿色的锈迹,并对绿色锈迹 产生了探究兴趣。 【查阅资料】 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 无水硫酸 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碱石灰是CaO 和 NaOH 的固体混合物,NaOH 与 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水。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7 【发现问题】 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 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 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该黑色固体可能是碳粉;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与现象实验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