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国学文化思想教育课件PPT模板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48754198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19.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讲堂国学文化思想教育课件PPT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道德讲堂国学文化思想教育课件PPT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道德讲堂国学文化思想教育课件PPT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道德讲堂国学文化思想教育课件PPT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道德讲堂国学文化思想教育课件PPT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讲堂国学文化思想教育课件PPT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讲堂国学文化思想教育课件PPT模板(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善之家必有余 积恶之家必有余秧,“道德讲堂”于2009年11月在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开始试点建设,从最初的社区道德讲堂开 始,至现在已经形成了各种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室内道德讲堂、依托广播电台的“道德讲堂空中 课堂”、依托中国常州网的“道德讲堂网络课堂”、公交线上的“道德讲堂流动课堂”等组成 了一套完整体系。 “道德讲堂”从公民中汲取精华、获得力量,又把“道德的种子”撒播到公民中去,和谐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道德讲堂”的起源,道德讲堂产生背景,“道德讲堂”产生的内在原因,“道德讲堂”产生的外在推动力,道德讲堂“五个一”流程,“道 德 讲 堂”的 起 源,“南有季子,北

2、有孔子”。自古以来,常州就有“季子故里,诚信常州”的美誉。 2009年11月,常州市在钟楼区试点建设“道德讲堂”。截至2010年8月,钟楼区 建成127所“道德讲堂”, 开课2021场次,参加人数达91053人(次)。 2010年8月2日,常州市召开“办好道德讲堂,建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下 发常州市“道德讲堂” 建设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推开“道德讲堂”建设。,按照“由点及面,以点带面”思路,率先抓好示范点建设。制定出台常州 市“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标准和百分考核细则,细化量化建设标准,引 导各示范点走上规范化道路。目前,全市建成“道德讲堂”示范点72个,有 效带动面上工作整体提升。充分

3、利用已有市民学校、小巷论坛、职工学堂、新市 民夜校等阵地,综合利用网络、手机报、电视、 电台等现代化手段,形成室内室外、虚实结合的立体化阵地网络,为“讲堂” 实现功能最大化提供源泉。立足长效,科学推进。全市开展“道德积分”活动, 树立“好人好报”价值导向,引导群众主动践行核心价值,“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 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目前,“道德讲堂”呈现出“点上突破、连点成片,整体联动、百花齐放 ”可喜局面。,道 德 讲 堂 产 生 背 景,历史的积淀,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可谓“道德之邦”。几千年前,道德的种子便撒在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抽枝吐叶,开出千姿百态的花。在社会主

4、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这片道德文化底蕴丰饶的土地上更 是孕育出“道德讲堂”的奇葩,且“一朵忽先变、百花其后香”,信仰道德、传承道德、践行道德在全社 会蔚然成风。从老子的道德经到孔子的“仁义礼智信”,道德熏陶浓郁而厚重,这些都提供了肥沃的 “道德土壤”。老百姓在这样的环境滋养、耳濡目染下,自然会生发出“讲一讲道德”这样的创意和感想, “道德讲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悄然诞生了。,社会的现状,现今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财富的增加,社会 结构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不得不承认,我们在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去 年10月,“小悦悦

5、事件”带给人们的冲击还历历在目,近一段时间来 “问题奶粉”、“地沟油”等食品安 全问题的层出不穷也让我们深思,这一切是否都表明我们当今的社会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些道德 问题?人们不禁思考:我们的道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通过道德建设 来激浊扬清就迫在眉睫,“道德讲堂”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时应景产生了。,“道德讲堂”产生的内在原因,百姓讲身边事是“道德讲堂”不竭的生命力,深入探讨“道德讲堂”与以往的宣教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她进行宣讲的主体 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宣讲人都是被评选出来的模范人物,老百姓是坐在台下来听、来 学习的,而在“道德讲堂”这一形式中,走

6、上前台讲的多是老百姓自己。2011年2月, 在常州市钟楼区西林村开展了一堂主题为“道德讲堂大家讲,共话农民变市民”的“道 德讲堂”,村民张老太停好卖泡菜的三轮车也来参加,也要赶赶这“道德集市”,说说 自己的幸福感受。 从这样角色的变化就很好地回答了“道德讲堂”由谁来讲的问题。普通人都可以站 出来给大家讲,这样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就构成了“道德讲堂”赖以生存、得以扎根的土 壤,百姓构成“道德讲堂”的主体,也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道德讲堂”从群众中汲 取精华、获得力量,又把“道德的种子”撒播到群众中去,老百姓跟“道德讲堂”没有 距离感,使之能够深深地扎根在群众中,百姓为其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文明

7、城市创建助推“道德讲堂”,文明城市创建是“道德讲堂”得以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道德讲堂”也成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 有效载体。这些年来,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各地文明办的积极投入,使公民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迅速 提高,他们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到百姓中言传身教,让“道德讲堂”变得鲜活和丰满起来。像常 州、福州、苏州、南通、包头、广州、南宁、东莞、嘉兴等城市“道德讲堂”就办得有声有色,“道德讲 堂”的好声音逐渐传扬开来。 “道德讲堂”宣扬美德、引人向善,结果就是让美德故事、道德理念在老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 “道德讲堂”也从中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多种关系和谐是“道德讲堂”发展的条件,

8、随着“道德讲堂”在常州产生并逐步推广至全国,我们能够看到“道德讲堂”成为多种社会关系的交 叉点。她成为百姓交往的良好场所,很多人就是通过“道德讲堂”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道德讲 堂”里化解了邻里矛盾;同时,“道德讲堂”也成为连接政府和群众的重要纽带,政府可以把宣传思想教 育的内容因人因地的转化成“道德讲堂”讲述的内容,并加以适度引导,这样就使得老百姓乐于接受,也 乐于与政府交流。如此一来,“道德讲堂”就获得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道德讲堂”产生的外在推动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推动力,“道德讲堂”之所以能以“讲堂”这样“亲民”的形式推广 开来,这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导向密不可分。 可以说,

9、“道德讲堂”的多种类型对应了“学习型党组织”、 “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系统”、“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村镇”还有“学习型家庭”等等学习型组织。“道德讲堂”建设就是学 习型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带来的“转型升级”,简单的讲,就是“你学我 的优点,我学你的优点”。,政策支持的保障力,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对公民道德提出了新的考验,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后出 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 等。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道德建设创新的底蕴更加深厚。今 年,中央部委两次在常州召开道德建设专题现场会,推广“常州经 验”,从中央到地方,“道德讲堂

10、”迅速开花结果。,技术发展的支持力,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丰富了道德建设的形式和手段,一改以往传统枯燥的 说教,通过网络传递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手机短信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华夏大地上掀起道德传播 的波澜。例如,南通开设的广播电台“空中道德讲堂”、文明网的“网络道德讲堂”和“QQ道德讲堂”、 以手机为渠道的“新市民手机报道德讲堂”等,创新了方式方法,效果不俗。这样的多手段、多形式使了 “道德讲堂”摆脱了单一的形式,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事物,这也就保证了“道德讲 堂”产生之后能够被广泛接受。,宣讲场所的亲和力,“道德讲堂”跟以往很大的不同在于她的宣讲场所

11、。“道德讲堂”几乎可以在我们社会的各个场所设立: 学校、小巷、论坛、职工学堂、新市民夜校等等,而场所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开设“道德讲堂”的随意性 ,而这些深入日常社会生活的场所能在短时间内拉近百姓与“道德讲堂”的距离,远离了高高在上的“庙 堂”,这些地点为“道德讲堂”深入群众提供了便利,也为她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道 德 讲 堂“五个一”流 程,每次开讲前,组织学唱一首“道德讲堂”主题歌曲,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体现民族传统美德、 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或观看一部道德 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的短片,组织群众学习道德模范,组织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和道德格言 组织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和道德格言 组织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和道德格言 组织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和道德格言 组织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和道德格言,与会人员依据自身实际,主动作出道德承诺或善举 与会人员依据自身实际,主动作出道德承诺或善举 与会人员依据自身实际,主动作出道德承诺或善举 与会人员依据自身实际,主动作出道德承诺或善举 与会人员依据自身实际,主动作出道德承诺或善举,与会人员互送吉祥卡或吉祥物,互送美好祝福。 与会人员互送吉祥卡或吉祥物,互送美好祝福。 与会人员互送吉祥卡或吉祥物,互送美好祝福。 与会人员互送吉祥卡或吉祥物,互送美好祝福。 与会人员互送吉祥卡或吉祥物,互送美好祝福。 。,谢 谢 观 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