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题及答案解析(珍藏版):09印度热带季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752923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5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题及答案解析(珍藏版):09印度热带季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题及答案解析(珍藏版):09印度热带季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题及答案解析(珍藏版):09印度热带季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题及答案解析(珍藏版):09印度热带季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题及答案解析(珍藏版):09印度热带季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冲刺 2020 中考地理 考前 20 天押题 20 题 押题 09 印度热带季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019 年内蒙古赤峰市)读“ 印度简图 ” 和“ 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A 是印度的首都 _,B 地形区是 _。 (2)印度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以_气候为主,由于_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3) 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1/2 的业务, 其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条件是_(填字母 ) 国土面积大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矿产资源丰富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ABCD 【答案】(1)新德里德干高原 (2)热带季风西南 (3)C 【解析】(1)由图可知

2、,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首都是新德里,印度地形区的分布特点是从南到北, 由三大地形区组成,其南部为B 德干高原。 (2)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 (3)印度利用本国人力资源、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的优势,每年承接全球服务 外包市场近1/2 业务,其中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市场的2/3 业务,印度被形象地称为“ 世界办公室 ” 。 2 印度占了南亚的大部分,气候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分为明显的 旱雨两季,雨季的时候降水强度特别大,容易造成水灾,旱季的时候降水又特别少,又会造成旱灾

3、,这种 气候总是给印度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这些原因都会成为热点命题。 读印度半岛略图,完成1-3 题。 1印度半岛北部的高大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B安第斯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 2对南亚地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的季风是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 3印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A降水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 B农业生产技术十分落后,现在粮食不能自给 C高原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狭小,耕地比重小 D软件产业发展吸引大量劳动力,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 读图回答4-5 题。 3 4读图,在印度降水量分布图中,A 地降水十分丰富,其原因是 A西南季风迎风坡B东北季风迎风坡 C地势

4、海拔高D位于赤道低气压带 5读图,在印度发展水稻种植,最佳区域应该选择在左图中的 A地B地C地D地 印度人口居世界第二位,且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读印度示意图、印度某地气候资料图,完成6-7 题。 6印度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A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B全年高温多雨,季节变化小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7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人口的优势是 消费市场大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人均耕地多青少年比例高,老龄化程度低 ABCD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材料二南亚部分地区图(如图1)和

5、孟买气候资料图(图2) 4 (1)判断图1中 A 区域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 (2)印度每年都会出现高温干燥的热季,据图2 推断热季出现在哪两个月?_。 (3)恒河三角洲常发生洪涝灾害。请从气候或地形等方面分析其容易产生洪涝的原因。_。 (4)近几十年来,服务外包产业特别是软件外包产业在印度发展迅速,并形成众多软件外包产业中心, 其中 _(城市)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试分析印度该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9.图甲为 “ 南亚地区略图” ,图乙为 “ 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和图丙为 “ 南亚每年1 月、 7 月盛行风向图 ” ,读 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水稻生长需要较高的热量和充足

6、的水分。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 (1)读图甲,从纬度位置看,印度大部分位于_(高、中、低)纬度。 (2)印度中部是_平原,南部为 _高原,耕地面积广,为粮食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3)印度乞拉朋齐因地处山地_(迎风坡或背风坡)成为“ 世界雨极 ” 。 (4)图甲中A、B 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的是_地区,原因是_。 (5)一月,印度半岛盛行_ (方向 )季风,七月盛行_(方向)季风,给印度带来了大量降水, 由于该季风很不稳定,易造成_频繁发生。 10印度是南亚大国,目前人口超过13 亿,仅次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对外依赖 性强,人口老龄化严重。读图回答问题。 5 (1)读气候

7、资料统计图,孟买和东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_。 (2)印度每年承接全球近1/2 的服务外包业务,被称为“ 世界办公室 ” ,该国南部因软件开发闻名,被称 为“ 印度硅谷 ” 的城市是 _; 从劳动力成本和消费市场分析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印度生产与 销售的主要优势_ 。 (3)2018 年 5 月 14 日, 69 岁“ 无腿勇士 ” 夏伯渝经过5 次挑战从珠峰南坡成功登顶。珠峰南坡位于尼泊 尔,雪崩多发,危险性大。读图,说明从南坡登顶珠峰大多选择每年4-5 月份的主要原因 _ 。 【答案】 1 A 【解析】 1读图可知,印度半岛北部的高大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故答案选A。 6 【答案】 2.B

8、【解析】 2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每年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是农业生产的主 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风进退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纪变化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 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故答案选B。 【答案】 3 A 【解析】 3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每年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是农业生产的主 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风进退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纪变化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 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故答案选A。 【答案】 4 A 【解析】 4从图中可知,该地的降水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所以A 位于迎风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 水水。故选

9、A, 【答案】 5 C 【解析】 5水稻分布在热量充足、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不符合题意,地位于恒河平 原,地形平坦;该地热量充足;同时该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适宜水稻的种植,故选C。 【答案】 6 D 【解析】 6由图可以看出,印度主要气候类型是全年高温、分明显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这是由于印 度处于亚欧大陆南部,南临印度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的影响,故选D。 【答案】 7 B 【解析】 7印度是世界上人口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国家,人口超过了十亿,其人口多的优势体现在消费市 场广大,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青少年比例高、老龄化程度低;劣势是人均耕地少、资源消耗大,环境 破坏严重等,故选

10、B。 【答案】 8 (1)小麦 (2)4、5 (3)受夏季风的影响,处于山地迎风坡 (4)班加罗尔;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解析】 8 (1)读图可得,图1 中 A 区域代表小麦,主要分布在印度的西北部; (2)据图 2 推断,印度热季出现在4、5 两个月。 (3) 恒河三角洲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且处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降水过多造成的。 (4)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印度发展该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7 【答案】 9.(1)低(2) 恒河德干(3)

11、迎风坡(4) B 位于德干高原上,海拔较高, 气温相对较低,降水相对较少,符合小麦喜温凉,比较耐旱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5)东北西 南水旱(旱涝) 【解析】 9. (1)从纬度位置看,印度大部分处于10 N30 N 的低纬度地区。 (2)印度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耕地面积广,水热条件好,为粮食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3)乞拉朋齐因地处山地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成为“ 世界雨极 ” 。 (4)图 1 中 A、B 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的是B 地区, B 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光照强;海拔较高,气 温相对较低,适宜小麦的生长。 (5)一月,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七月盛行西南季风,给印度带来了大量降水,由于该季风很不稳定, 易造成旱涝频繁发生。 【答案】 10 (1)东京 (2)班加罗尔印度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低;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3)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降水少 【解析】 10 (1)读图可知,孟买属热带季风气候,东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2)“ 印度硅谷 ” 是指班加罗尔。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印度生产的优势是印度拥有廉价的劳动力,销售的优 势是印度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3)45 月份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降水少,危险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