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国民经济学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8750937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0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国民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国民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国民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国民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国民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国民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国民经济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武汉大学 2003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武汉大学 2003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国民经济学 科目代码:457 一、名词解释(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国民生产总值 2投资乘数 3资本边际效率 4挤出效应 5自动稳定器 6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7扩张性财政政策 8再贴现率 9国际直接投资 10宏观经济监测 二、简答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64 分) 1国民收入的概念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系中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有什么不同? 2在现实生活中乘数的作用受到哪些条件的限制? 3评述库兹涅茨倒 U 字假说。 4简述市场经济中形成

2、的“外部不经济”和“不利外溢效应”的涵义。 5为什么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需要国家的宏观干预? 6财政分配是怎样影响流通的? 7简述影响财政、信贷收支的共同因素。 8简述决定市场供给结构变化的因素。 三、论述题(共 3 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述西方宏观经济学各派的共同错误和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试述引起市场需求量变动的决定因素。 四、辨析题(16 分) “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 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参考答案 武汉大学 2003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国民经济学 科目代码:457 一、名词解释(共

3、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国民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 武汉大学 2003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国民经济学 科目代码:457 一、名词解释(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具有以下几个内涵:第一,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 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国民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国民生产 总值;第三,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出手的最终产品价值;第四,国民 生产总值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

4、不是存量;第五,国民生产总值是 一个国民概念,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后者是一个地域概念;第五,国民生产总值 2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 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中。 2投资乘数:2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 投资乘数则越大; 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越高, 投资乘数则越小。即 b IYki 1 1 /,或MPSMPCki/1)1/(1,式中,Y是 增加的收入,I是增加的投资,MPC或b是边际消费倾向,MPS是边际储蓄倾向。投资 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 投资减少会引

5、起收入成比例减少。 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 所以又叫“凯恩斯乘数”。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假设是: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投 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3资本边际效率:3资本边际效率:指使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 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 率。计算资本边际效率的公式为: n n p r Q r Q r Q r Q C )1 ()1 ()1 (1 3 3 2 21 式中,Cp表示资本的供给价格,Q1、Q2、Qn表示资本预期未来的收益,r表示资本边 际效率。资本的供给价格也就是

6、资本的重置成本。公式表明,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重置成本 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凯恩斯认为,预期收益的减少与重置成本的上升都会使资 本效率递减。 4挤出效应:4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下降。政府支出挤出效应需要 一个条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是: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 竞争加剧,价格上涨,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因而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用于投机 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引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由于存在着货币幻觉,在 短期内,将会有产量的增加。但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增加政府 支出只能挤占私人支出。货币主义者认为,

7、当政府增加政府支出而没有增加货币供给时,那 么实际上是用政府支出代替私人支出,总需求不变、生产也不会增长。所以,货币主义者认 为财政政策不能刺激经济增长。 5自动稳定器:5自动稳定器:又称为“内在稳定器(builtin stabilizer) ” 。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 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 例如, 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 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 济的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 税、 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 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 等

8、等。 例如, 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 投资。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 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 但是, 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 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 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 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 而不能 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财政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 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

9、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 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里主要是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 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 3 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 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 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

10、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 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总 之, 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能起到稳定作 用。它们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6经济社会发展战略:6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较长期内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以及如何 实现这一总目标所作出的总体筹划和决策。 与具体的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相比, 经济社会发 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三大特征。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是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1、指导思想、 战略目标、 战略重点、 战略阶段和战略措施的决策体系。 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依据:首先,要符合本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次,要从基本国 情出发。再次,要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 一,因国制宜,扬长避短。 第二,立足本国,放眼世界。 第三,把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包 括在发展战略目标之内。 第四,部署好战略阶段,选择好战略重点。 第五,保持发展战略 相对稳定。 第六,要反对保守和冒进两种倾向。 7 扩张性财政政策:7 扩张性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 减少税收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 分就业的一种政策选择,通常在经济萧条,失业严重的条件下

12、被采用。表现为在财政支出规 模不变的前提下减税, 或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扩大政府支出, 或者是既减税又扩大财政支出, 旨在反经济萧条、解决社会总需求不足,或消除“通货紧缩缺口” (Deflation Gap) 。 8再贴现率: 8再贴现率:亦称“重贴现率” ,指商业银行将自己持有的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票据向 中央银行再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 它表现为再贴现票据金额的一定折扣率。 再贴现率由中央 银行公布,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再贴现率着眼于短期政策效应。中央 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调整再贴现率, 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成本, 进而影响商业银 行对社会的信用量,从而调整货币供给总量。

13、在传导机制上,商业银行需要以较高的代价才 能获得中央银行的贷款时, 便会提高对客户的贴现率或提高放款利率, 其结果就会使得信用 量收缩,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增加。中央银行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则着眼于长 期的政策效用,以发挥抑制或扶持作用,并改变资金流向。再贴现率的特点:短期性。再 贴现票据一般不超过一年。官方性。再贴现率是由中央银行确定的官方利率。基准性。 它是一种基准利率,是其他利率赖以变动和调整的基础。 9 国际直接投资:9 国际直接投资:指一国居民直接对另一国家进行生产性投资并由此获得对投资企业的 管理控制权的一种资本流动形式。对于投资国来讲意味着资本流出,对于接收投资国(东道

14、国)来讲则意味着资本流入。其投资方式有:在国外开办独资新企业,包括设立分支机构、 子公司等;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包括建立附属机构;在东道国与当地企业合资开办企业, 即建立合资公司; 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投资; 利用直接投资的利润在当地进 行再投资。 按总公司与国外所设附属机构是否从事基本统一的经营活动, 分为垂直型投资和 水平型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最显著的特点是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结合, 投资者能够参与 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有一定的控制权,而且采用一揽子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形 式,这对缺乏资金、技术不发达的接受投资国来讲,在恰当政策指导下,具有推进经济发展 的作用。 同其

15、他资本输出形式相比, 直接投资利润最为丰厚, 但因受东道国投资气候 (政局、 经济形势、政策等)与投资条件(法律、规章、资源、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管理与分配体 制、基础设施供应等)的制约,风险也最大。 4 10宏观经济监测:10宏观经济监测:指国家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其结果所进 行的定量测定和定性分析,它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通过宏观经济监测,能够正确评价宏 观经济运行的当前状况, 准确解释宏观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 及时反映宏观经济调控的实际 效果。宏观经济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 (1)监测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主要包括对经济 总量基本运行轨迹的监测,对经济结构状况的监测

16、,对社会总供求平衡状况的监测,等等。 (2)监测宏观经济景气的变动态势。经济景气又称为经济周期波动,它既是宏观经济运行 规律的反映,也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监测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对加强宏 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3)监测宏观经济系统环境的变化。宏观经济系统环境包括国内环境 和国外环境。监测宏观经济系统环境的变化,其目的在于发现机遇,减少冲突,研究对策, 促进发展。 (4)监测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主要包括对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和相互 配合情况的监测,对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利弊得失的监测,对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状况的监测, 等等。 二、简答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64 分) 1国民收入的概念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有什么不同? 答: 二、简答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64 分) 1国民收入的概念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有什么不同? 答: (1)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认为创造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 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