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1)(2020年10月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8742497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8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1)(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1)(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1)(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1)(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1)(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1)(2020年10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1)(2020年10月整理).ppt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儿子割草记 独生儿子自然一向是宝贝的。他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 要零用钱么,说一声就行,从不打回票。直到上学期结束,班主任在品德评语栏 上委婉地写了一条“有时花钱大手大脚,望克服”的意见,才使我悚然一惊。 暑假一开始,儿子向我提出要更新游泳裤、救生圈、潜水镜、遮阳帽等全套装 备,共需人民币约二十元。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蓦然,班主任写的意见提醒 了我。沉吟一会,我对他说:“你年龄也不算小了,不能事事依赖我们。自己能解 决的问题应当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们初中一年级学生又不搞勤工俭学,我有什么办法?”儿子不悦地说。 我顺势指点迷津:“工人新村后面的牛奶场不是在收购每

2、五百克五分钱的青草 吗?” 五百克五分,五千克五角,五十千克五元,二百千克二十元。只要割满二百千 克青草就行了我猜儿子脑子里一定飞快地算了这么一笔帐。果然他一口答应: “好,就不向你们要钱。我靠劳动自己去挣!” 第二天一清早,我叫醒儿子,交给他扁担竹篮镰刀。儿子头戴草帽,足蹬凉鞋, 雄赳赳气昂昂犹如远征的将军出门而去。上午九点后,儿子回到家后,神情却大 变:满脸汗,一身土,白皙的皮肤蒙上一层淡淡的绛色,一口气连灌三杯雪碧汽 水,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双手不断交叉抚摸着红肿的双肩。 我用秤称了一下,两篮青草共重十五千克,可换人民币一元五角。 妻子心疼了,摸出二十元:“明天别去了。” 儿子如遇大赦,立

3、即把目光转向我。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 次日清晨,我狠狠心叫醒睡眼矇眬的儿子。在四楼阳台上,我与妻子目送儿 子渐渐远去,直至他的身影融进绿色的田野,融进灿烂的朝霞 半个月后,儿子用割草挣来的二十钱更新了全套游泳装备。更重要的是,儿子,第页 / 1共17页,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填写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 化:。 第二段中的“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这句话与上文哪一句话是照应的? 文中横线写父亲“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请联系上下文,从父亲 的神情和语言去揣测父亲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请问父亲不用这样的方法改用 严厉的批评好吗?,

4、第页 / 2共17页,文中横线表达了父母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文章写得起伏曲折才能引人入胜。请围绕 文中孩子身上的变化,说说文中故事的曲折生动体现在哪?(50 个字以内),(二)小溪流的歌(节选) 严文井 于是,一条大江低声吟唱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流。他变得十分强壮,积 蓄了巨大无比的精力。他眺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峰,以洪亮而低沉的胸音向,第页 / 3共17页,他们打招呼。他不费力就掀起一阵阵汹涌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 助他们迅速航行。他负担着许多,可是他不感觉什么负担。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 向前奔流。 那些被波浪卷起,跟随大江行进的泥沙却感到累了

5、,问: “喂,大江!老这么跑,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呀?” 大江回答: “还要到前面去呀。” 疲乏得喘不过气的泥沙愤愤地说: “前面,前面!哪有那么多前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歇口气 吧!” 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轻轻地笑了笑: “为什么?不行!不能停留!” 泥沙带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可是大江还是不住地奔流。许多天就好 像一天,许多月就好像一个月,他经过了无数繁荣的城市和无数富足的乡村,为 人们做了无数事情,终于到了海口。 11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怎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 12于是,无边无际的蓝色海洋在欢乐地动荡着。海洋翻腾起白色的泡沫,强 烈地向着

6、四方欢唱。他是这样复杂,又是这样单纯;是这样猛烈,又是这样柔和。 他一秒钟也不停止自己的运动。 13在海底,一只爬满了贝壳的、朽烂得只剩一层发锈的铁壳的沉船,他早已不 耐烦海洋这无休无止的晃动了,悄悄地问: 14“可以休息了吧,可以休息了吧?” 15海洋记得住一切,他以和小溪流同样清亮的嗓子回答: 16“休息?为什么?那可不成!”他的无穷无尽的波浪就这样一起一伏,没有,第页 / 4共17页,头,也没有尾。月亮出来了,月亮向着他微笑。太阳出来了,太阳也向着他微笑。 海洋感觉到整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好像近在他的身边。海洋更加激起了自己的 热情。他不断涌起来,向上,向前,向着四面八方。无数圆溜溜的小

7、水珠就跳跃 起来,离开了他,一边舞蹈,一边飞向纯洁的蓝空。 17巨大的海洋唱着小小的溪流的歌: 18“永远不休息,永远不休息!” 19小溪流的歌就是这样无尽无止,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8用一句话概括11段的内容。(2 分),9文章用什么方法描写泥沙?这对表现长江有什么好处?(3 分),10作者为什么说“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3 分),11从段大江与泥沙的对话中,你受到什么启发?(3 分),12第16段写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作用?(2 分),13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 分),(三)阅读下文,完成 1418 题。(共 12 分) 去年,我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

8、子,让我收藏起来。我好奇地问: “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镶着红豆的小别针?是闪光的金 项链?”爸爸只笑不开口。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大 镜,放大境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 么可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颗“米粒”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惊呆了。在这么 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我一数上面竟刻了三十七个字, 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章,章上两字:屈茹。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 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苍劲的笔锋。爸爸说这叫象牙微雕。 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们来到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看。 有一次

9、,同学们在争着观赏时,米粒崩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 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我吭了半天才说 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满脸焦急的神色,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 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 出笑容。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 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是个教师,从小就酷爱微雕艺术。文化大革命时, 他遭迫害,被下放到农场。而屈茹的一手雕刻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出来的。 那时,没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便在每 棵

10、竹子上都刻上一首小诗,大的小的, 粗的细的, 高的矮的, 就连新生的竹杆 上也刻满了。他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渐渐地,练出一 手好雕功,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成两半刻成一副对联。能在这么微小的东 西上刻文字,凭的全是一种感觉。这粒米是爸爸拍摄他的微雕艺术时,他赠给爸 爸的。 我望着这粒“米”,明白了它的价值,它凝聚了屈茹的多少汗水呀!我现在明 白了,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光是个故事,而是 一种精神。 17、本文的线索是,点明文章中心的一句话是: (3 分) 18、本文第段是采用的是记叙顺序中的,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3 分) 19、张继的枫桥夜泊

11、是流传千古的名诗,前两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 渔火对愁眠。”你能默写出诗的后两句吗?(2 分),第页 / 5共17页, 20、本文结尾所说的“一种精神”是指什么精神? (2 分) 21、有人说,爸爸在“我”生日的时候送我礼物仅是一粒米,礼物太轻了;也有 人说,爸爸是送了我一件艺术品,很贵重的。你觉得礼物的轻重应该用什么标准 来评判?爸爸的这个礼物合适吗?为什么?(3 分,(四)阅读甘露的秘密,完成 2220 题(10 分) 蚂蚁和蚜虫的关系简直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有时候,你会看到一群蚂蚂背 着蚜虫()地跑来跑去,那是蚂蚁在给蚜虫搬家。当蚜虫在一片植物上大 肆蚕食,只剩下残茎败叶之后,蚂蚁就

12、把这群祸害转移到另一处食物充足的地方 去,使蚜虫能够(),好排泄出更多的蚜蜜来。在蚂蚁搬家的时候,也不 会丢下为它提供美餐的好朋友不管。确定了新居之后,小蚂蚁就会把蚜虫一个一 个搬到附近的植物上去。蚂蚁不仅是蚜虫的“卫士”,还是蚜虫的“保姆”。冬天 临近了,雌蚜排出了一个个越冬卵。蚂蚁很担心这些卵会被冻坏,便() 把它一个个搬到外面晾晒,晒完后再搬回巢去。到了次年早春,蚜卵孵化了,这 下又忙坏了小蚂蚁,它又主动承担了喂养小蚜虫的任务。直到春暖花开,蚂蚁又 把小蚜虫一个个搬出洞来,放到植物上,让它去啃食鲜嫩的茎叶,以便自己从它 的屁股后面捞取一点蚜蜜。(选自中学生必读文库) 将 A、不辞劳苦,

13、B、川流不息、 C、饱食终日填入上文的括号中,其顺序 是 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2 分): _ 蚂蚁是蚜虫的保姆,谈谈蚂蚁作为保姆要为蚜虫做哪几件事? (2 分) _ (五)、阅读下面则寓言坚固的棍子,在结尾横线处补写句话,使之与全 文意思相符并能揭示寓意(3 分) 这一天,父亲把三个孩子叫到自己的跟前来,“你们各自把这根棍子折折看吧!” “这很容易嘛!”三个孩子立刻“啪”的一声,将棍子折断了。 “那么现在来折这个!”父亲将三根棍子捆起来,交给大儿子。“折折看!”,第页 / 6共17页,大儿子用尽力气,就是折不断这这捆棍子。第二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也 是,但都折不断。 “孩子们,你们看,一

14、根棍子是很脆弱的,但把三根捆在起就会变得坚固。也就 是说, (六)临窗看柳 (11 分) 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是可 爱。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欢乐。 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飞舞。 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歌载舞了,心中 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虽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 把绿色写在天空。 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地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 条真理。我看了许久

15、,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可那窗外,看看柳树, 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的。 1、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 分) 2、圈点批注是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请你任选一处作出赏析(3 分)选 句 赏析 3、从写作意图上看,第三段中“心中一定有淡淡的忧伤”一句看似写柳,实际写出 了,这是 一种,的写作手法。(2 分) 第页 / 7共17页,4、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据你看,他明白了什么?(4 分),(七)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作者 刘继荣) 星期一的早晨,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程就要开始了。这是一次级 别很高的竞赛,有各学校的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年轻的我,

16、渴 望掌声,渴望奖杯,渴望一切有光环的东西,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一切。 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告诫我,一定要把时间安排好,万万不可拖堂,这次 大赛规则里有一条,对拖堂者采取一票否决制,前面有几位参赛者已经“触电”,与奖 杯无缘。我感激地点点头,拿着书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他 告诉我,市里举行儿童绘画大赛,主题是“我最爱的人”,孩子们都很认真,可绘画天 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刚才去找他,他竟然拒绝修改。 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 尤其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这 时,惊惶的班长跑来告诉我,安锐与同桌打架了,打得很凶。 看见我的一刹那,两人同时松了手。同学们纷纷告诉我,同桌嘲笑安锐不爱 自己的妈妈,所以把她画成了老巫婆。谁也没想到,瘦弱的安锐,像个发怒的小豹子般 扑了过去。 就要上课了,听课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