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济南—青岛两极区域金融中心构建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8734775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3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济南—青岛两极区域金融中心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济南—青岛两极区域金融中心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济南—青岛两极区域金融中心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济南—青岛两极区域金融中心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济南—青岛两极区域金融中心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济南—青岛两极区域金融中心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济南—青岛两极区域金融中心构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研究 45 比较研究 “一体两翼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的 济南济南青岛两极区域金融中心构建青岛两极区域金融中心构建 (李红坤,山东经济,2009 年第 2 期) 由于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济南、青岛两市亟待建立区域金融中心。济南和 青岛在区域金融中心的构建上应该采取合作分工型构建模式。在构建区域金融中心这 一目标上,两城市要合理分工,而不是恶性竞争。由于两市在金融体系、金融规模、 金融效率、金融开放诸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两市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采取慎重、科学的态度,明确定位。金融中心的定位可以考虑分步骤逐步提升的方式 进行。初期目标是建设各自的金融商

2、业区,再依托金融商务区逐步形成面向全省的两 极金融中心。在地区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实现之后,进一步扩大辐射能力。 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适时提出了“一体两翼”区域发 展战略。“一体”是指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这一带聚集了山东 主要城市,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两翼”中的北翼是指黄河三角洲及周边, 南翼是指鲁南经济带。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金融的发达程度是决定经济 增长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发达程度高的地区通常也是金融总量大、金融质量好、 金融中心地位突出、金融合作深入、金融创新活跃的地区。金融要支持“一体两翼”发 展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3、借用“一体两翼”的形象描述,山东金融业的“一体”就是 要加大机构、市场的建设力度,发展成为“金融高地”,青岛作为“雄鹰”的头部,要发 挥资金聚集和辐射的“龙头”作用; 济南作为“雄鹰”的“心脏”, 应该充分发挥省会经济优 势,协调各方,保证将金融的“血液”输送到全身每个部位。因此山东省“十一五”金 融业发展规划纲要勾画出“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将基本形成济南和青岛两个在全国 具有较大影响的区域金融中心”的蓝图。 比较研究 46 一、济南一、济南青岛两极区域金融中心构建的战略意义青岛两极区域金融中心构建的战略意义 (一一)设立区域金融中心是现代城区发展的捷径之一设立区域金融中心是现代城区发展的捷径之

4、一 1、对金融资源的集聚效应。(1)金融中心能够成为周边地区大量资金的积聚地,可 以提高地区储蓄资源的流动性,促进其合理配置,便于投资运作。(2)建立金融中心可 以提高支付效率。再次,金融中心是金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3)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 还体现在人才的聚集效应带来的金融产品创新方面。 2、对金融业的规模经济效应。(1)可以加强银行间的协调配合,增加收益。(2)能 够导致金融业的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3)可以摊低金融机构的营运成本。(4)证券 市场可以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越来越大规模的、便宜的证券发行机会,同时为资金盈余 者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投资对象,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 3、对企业发展的

5、支持效应。节约企业周转资金余额,提供融资和投资便利。 4、对劳动就业的乘数效应。建立金融中心,会增加对多种层次的劳动力的需求,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5、对本地区经济国际化的推动效应。(1)金融中心将直接吸引外商投资基金,同时 还吸引各地及各国的金融、商业、产业精英,带入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和理念;(2)吸引 国外金融企业在设立子公司,促进金融中心成长为全面开放的综合性金融中心。 (二二)济南、青岛两市的金融发展相对落后于全国金融发展水平,而且与两市经济 增长不相适应 济南、青岛两市的金融发展相对落后于全国金融发展水平,而且与两市经济 增长不相适应 金融相关率是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的

6、比值。利用金融相关率 可以测算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金融化程度。由于金 融资产统计资料的缺乏,通常利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作为金融相 关率进行考察。金融业对于发展经济增长的贡献因子,2007 年青岛是 1.7,济南同期 是 5.9,南京是 8.1,苏州是 3.9,深圳是 5.18,上海是 12.16。 比较研究 47 (三三)群雄逐鹿中原,不进则退群雄逐鹿中原,不进则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当一个地区或一座城市的前面被冠以“金融中心”这四个 字时,它在整个经济体系所处的地位,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自然也就非同一般,正 如英国有伦敦金融城、美国纽约有华尔街

7、一样。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是现代经济发 展的三要素,流畅的资金流会带来丰富的信息流与物流。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经济中 心城市对金融中心地位的激烈争夺自然在情理之中。本文运用模糊曲线评价法研究中 国 32 个城市的金融中心功能定位。 根据分析可以看出,济南市在黄河下游地区金融竞争力排名第 2 位,全国排名第 15 位,次于同一地区的青岛(排名第 13 位,见表 2)。各中心城市在全国不同区域展开 了激烈的区域金融中心之争(见表 3)。 比较研究 48 1、京沪争夺全国金融中心,各自出台促进行业发展政策。北京市发改委、市财 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人事局五家单位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产业 发

8、展意见实施细则正式对外发布,提出对金融企业高管给予股权、期权激励等优惠 措施。上海则是以浦东为龙头发展金融业。而浦东新区对于金融企业也出台了很多相 关优惠政策。 2、郑州武汉轮番出台政策,争夺区域性金融中心。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定位为三 大功能中心:一是中西部地区的投融资中心,二是重要的区域性保险中心,三是商品 期货交易与定价中心。而将郑东新区建设成为金融机构聚集地,更是重中之重。为建 设中部金融中心,“武汉城市圈”的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大金融中心硬件建设。目前武汉 正着手在三镇最繁华的汉口建设大道建设长 2.8 公里的金融集聚区,并在武昌金融总 部集聚的中南路一带,完善和提高金融集聚区的建设。 3

9、、西安、成都、重庆瞄准西部金融中心。2004 年 1 月 7 日,成都市发展计划委 员会发布上海与成都经济发展战略比较 ,不仅将成都与上海相提并论,更出现了这 样的字眼:“成都要当仁不让地建设成西部金融中心”。西安研究规划建设金融商务区, 分阶段、有重点地引导新设金融机构到金融商务区聚集发展。重庆市出台金融业发展 激励政策。 在市政府出台的金融业激励政策中规定, 金融企业入渝设总部最高可获 1000 万元奖励。 4、长江三角洲 20 多个城市争建区域金融中心。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 以及南昌等其他 7 个处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也都提出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计划。 (四四)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设

10、立金融中心区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设立金融中心区 济南市中小企业对济南市经济有突出贡献, 但现有金融资源过多集中在国有企业, 民营中小型企业得到的金融资源并不多,融资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难题。济南人要“安居 乐业”,这个“业”指就业,靠的就是中小型企业。很多中小企业需要的贷款只有三五十 万,并不适合在大型金融机构里办理贷款,纵然有诸如济南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 中小企业融资放开担保限制,但相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小型企业,这样的金融机构毕竟 还太少。青岛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对少数几个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依 赖。青岛的名牌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得的确都很出色,非常优秀,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 但一旦一座城市

11、过于依赖这些企业可能就不太妙了。目前十大企业集团的年产值已占 到青岛市工业总产值的 40%左右,一旦这些企业出现问题,将连带着整个青岛都为此 受累。而在经济发展中原本应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在青岛却一直发展得不佳,尽管当 地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支持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 号召要解放思想,大力支持加快青岛民营经济的发展。而青岛的私营企业也的确出现 了几个亮点,但与其他一些先进城市相比差距依然十分巨大。民营经济发展得不好, 就好比在一场经济赛跑中短了一条腿,将会大大影响青岛市的发展后劲。 因此,对于济南、青岛两座城市而言,建立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中心区具 比较研究 49

12、有重要意义。 二、济南二、济南青岛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水平评价青岛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水平评价 山东省呈现为济南、青岛“双星子”的城市形态。位于胶东半岛的济南与青岛,一 个是山东省的行政中心,一个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工业中心。在地理位置上两座 城市相对较近,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均有可以开发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两者在交通运 输方面都各有优势,济南的铁路运输,青岛的海运均为城市的各自发展提供了便利。 在科研机构竞争力方面,青岛与济南均有可以继续提高的潜力,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 辐射下,都在努力发展加工制造业。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两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都获得了稳定的增长,而城市建设都在向着经济与社会相协调

13、、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 方向发展。在综合竞争力上两个城市均较强。 (一一)济南市构建区 域金融中心的水平评价 济南市构建区 域金融中心的水平评价 区域金融中心的最 终形成主要取决于金融 业自身的发展水平, 判断 一个地区金融业发展水 平如何, 主要应考察以下 方面: 1、经济容量 金融中心的形成需 要足够的经济容量作基 础, 它必须保证中心所在 地产业与资本对周边地 区的集聚与辐射功能。 就 经济总量而言,济南 2007年GDP占全省的比 重为 11.6%, 不仅低于省 内的青岛,而且比郑州 (15.6%)低,说明济南聚 集能力偏低, 辐射能力不 强, 作为中心城市的首位 度不高。 同时, 济南

14、周边 地区为山东经济相对欠 发达的地区, 对济南聚集 比较研究 50 能力的发挥形成很大的制约。经济总量不足,周边地区经济欠发达是济南形成区域性 金融中心的重要制约因素。 2、金融体系 金融中心必须具备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能够吸引足够多的金融机构并形成明显 的金融服务优势。完整意义的金融中心首先要有健全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同时, 金融中心还需有发达的金融中介服务业。就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要求来说,虽然在功能 上不必求全,但基本的体系应相对完整。从济南的现实来看,金融机构的聚集度比较 高,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 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

15、组成的分工合作、门类齐全的金融组织体 系。特别是跨行政区域设置的人民银行九大分行之一的济南分行的成立,奠定了济南 作为区域性金融管理中心的组织基础。 (1)银行业。截至 2007 年末,济南市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为 4062 亿元和 3678 亿元,保险业实现收入 63.97 亿元。目前,全市共有银行 19 家,包括营业网点在内的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达 955 家。 (2)保险业。截至 2007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 38 家,保险业代理机构 28 个。保 险市场发展较快,保费收入大幅提高。保费收入从 2000 年的 11.3 亿元增长到 2005 年 的 41.7 亿元,年均增长 29.5

16、%。保险深度从 1.2%提高到 2.2%,保险密度从 200.2 元增 长到 688 元,年均增长 28%。 (3)证券业。资本市场融资持续扩大,证券机构数量快速增加,2007 年末,全市共 有 22 家证券公司的 35 家营业部,其中齐鲁证券公司为总部,期货公司 6 家。 但总起来看,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不完全匹配,滞 后于经济发展步伐。其次,金融机构的类型偏重商业银行,各类商业银行发展较快, 但证券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与金融创新关系密切的其他金融机构发展比较缓慢; 服务于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比重低,规模小,且发展后劲不足。 其次,银行业市场结构仍然呈现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一定程度的垄断,同时不良贷款 比率偏高,影响金融活力。再次,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之间缺乏高效的 合作。最后,金融业开放步伐过慢,抑制了金融活力和发展。金融外向度与经济外向 度密切相关,济南的经济外向度较低,相应的金融外向度也处于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