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高中语文第4单元聆听元散曲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师用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732669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中高中语文第4单元聆听元散曲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师用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高中高中语文第4单元聆听元散曲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师用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高中高中语文第4单元聆听元散曲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师用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中高中语文第4单元聆听元散曲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师用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中高中语文第4单元聆听元散曲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师用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1字音识记 (1) 月梭 ( ) (2) 霄 汉( ) (3) 人怯 衣单 ( ) (4) 白虹饮涧 ( ) (5) 帘栊 ( ) 【答案】(1)su (2)xi o (3) qi (4)jin (5)l n 2词语释义 (1) 石壁高垂雪练 寒: _ (2) 冰丝带雨悬霄汉 : _ (3) 露华 凉,人怯衣单: _ (4)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 _ 【答案】(1) 白绢,此喻瀑布(2) 云霄与银河。喻天空极高处(3) 瀑布飞流溅起的 水雾(4) 飞花,红代指红花 3名句背诵 (1) 天机织罢月梭闲,_ 。 (2) 露华凉,人怯衣单。_

2、,_,_。 (3) 春山暖日和风,_,_。 【答案】(1) 石壁高垂雪练寒(2)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3) 阑干楼阁 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作者名片 曲家翘楚乔吉 2 乔吉 ( 约 12751345) ,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山西太原人。 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 能,以散曲名。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 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 见陶宗仪辍耕录卷 八 )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常与张可久并提而成就过之,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 乔吉散曲写得

3、最好的是咏物写景、抒怀遣兴一类, 后人评其曲说“句句用俗,而不失之 文”, 言下之意是说其曲语言上将“文”与“俗”融为一体,这确实是乔吉散曲的一大特色。 剧作存目十一, 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 玉箫女两世姻缘三种传世。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 柳枝集等书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 所辑存小令200 余首,套曲11 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 卷,李开先辑乔梦 符小令 1 卷,及任讷散曲丛刊乔梦符散曲 。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 白朴 (1226 1306) ,原名恒,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 州( 今山西河曲附近) ,后徙居真定( 今河北正定县) ,晚岁寓居金陵(

4、 今 南京市 ) ,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元曲四大家之 一。 父白华,曾任金朝枢密院判官,又是著名文士。白朴出生时,金王 朝已经在南宋和蒙古的两面夹击下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八九年后,为 蒙古所灭。白朴幼年经历颠沛流离,母亲也死于战乱中。长成后,家世沦落,郁郁不欢,不 复有仕进之意,几次拒绝了官员的举荐,漂流大江南北十五年之久。五十五岁时定居金陵。 在他的词和散曲中,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和身世之悲,情调凄凉低沉。 在元代, 他是最早以文学世家的名士身份投身于戏剧创作的作家。他的剧作见于著录的 有十六种,完整留存的有墙头马上与梧桐雨两种。 探究精研文本 【双调水仙子】 重观

5、瀑布 背景介绍 作者游览乐清看到白鹤寺瀑布,为其美景而感叹,写过一首题为乐清白鹤寺瀑布的 曲子,这首曲是第二次游瀑布时写的,所以题为“重观”。“乐清”即今浙江省乐清县, 东面临海,境内的雁荡山是天下胜景,其中的三折瀑布尤其著名。 文脉梳理 【双调水仙子】 重观瀑布 视觉写瀑布之形、之状 触觉写瀑布之险 比喻描摹瀑布之貌 神奇壮美 3 文本深读 1“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此句用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分析。 _ _ _ _ 【答案】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一气呵成, 进一步描绘瀑布变幻的姿态。“白虹饮涧” 写瀑布自石壁飞驰而下,一头栽入涧底, 似乎要吞饮涧水。 “玉龙下山”又写出瀑布泻下时,

6、 随着山势的变化,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晴雪飞滩”则写瀑布撞击嶙峋的山石,溅 起朵朵飞沫,飞洒在滩头。 2作者在描写瀑布时主要从哪些角度去写的?试分析一下。 _ _ _ 【答案】主要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去写瀑布。前四句写远眺,作者从远处看瀑 布倾流而下, 壮伟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使他感到这一奇景是天运神功所造。后 五句写近景,写作者走近瀑布以后的感觉。作者自远至近,已经靠近瀑布飞流的石壁,来到 清溪汩流的滩头,因而他感到飞沫飘落在身上,如天降甘露, 感到寒气逼人而觉得衣服太单 薄了。 同时,又看到阳光照耀下的几千年不停息地飞泻而下的瀑布,不禁引起了对永恒的大 自然肃然起敬的

7、赞叹。 名句鉴赏 1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鉴赏】把瀑布说成织女织就的白练,比喻极为奇特。 “罢”和“闲”均为“织就” 之意。写瀑布依托的对象是壁立千仞的石崖。高垂,写瀑布高居壁顶飞流直下。雪练,写瀑 布的颜色像一匹雪白的飘绢。寒,写出由“雪”而生的冷感。仅仅“石壁”一句,已极其生 动地描画出瀑布的全貌。 2冰丝带雨悬霄汉。 【鉴赏】承“高垂”二字,从不同的空间视角对瀑布进行描画:它犹如悬挂在高空的 冰丝和雨阵。 带着的水汽、 丝丝的细雨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 【越调天净沙】 春 背景介绍 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每个春天都会使文人墨客的诗情大发,留下了很

8、多不朽的篇 章。本文就是作者对春的描述。 4 文脉梳理 【越调天净沙】春 春日、春山远景 庭院近景 莺啼燕舞 静景 动景 文本深读 1如何理解“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_ _ 【答案】这两句, 词人的目光又从庭院里转移到晴空中,转移到旷野上,渲染了一个 令人陶醉春意盎然的氛围。春树枝头,黄莺在悠扬地歌唱;晴空之中,燕子在悠闲地飞舞; 旷野之间,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桥下淙淙作响,落英在微微的春风中静悄悄地飘落。 2一首写景佳作需要调动人的多种感官,那么这首小令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春天生机盎 然的景象? _ _ 【答案】从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触觉上的是“暖日和风”,视觉上的有“阑干 楼阁帘栊”,

9、 “杨柳秋千”,听觉上有“啼莺舞燕”,“流水哗哗”。 3此曲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_ _ _ 【答案】前三句是静景。 “春山暖日和风”,作品开篇先从远处着笔为我们呈现了一 个宏大而又温馨的背景。“阑干楼阁帘栊”和“杨柳秋千院中”两句是近写,词人从远处的 “春山”转为写近处的“楼阁”与“院中”的景物,充满了诗情画意。后两句是动景,“啼 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名师讲坛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手法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对事物、 景物作动态、静 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 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

10、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 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 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中“喧”为声,“动”有动 ) ,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 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就是以响衬静,与 “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诗 5 人用“时”来修饰“鸣”,写鸟鸣的时起时落,时有时无, 使动与静和谐地融为一体要 注意的是同一场景之中才有此法。 设问方式: 1诗的哪一句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诗

11、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名句鉴赏 1春山暖日和风。 【鉴赏】在这一句里,词人着意突出了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的特点,“山”是春意盎然 的, “日”是暖意融融的, “风”是和煦温情的。读者仿佛置身于明媚的春光里,眼前春山润 泽,春日融融,春风和煦,不自觉地就感觉到一种怡然与舒畅。 2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鉴赏】两句是近写, 词人从写远处的“春山”转为写近处的“楼阁”与“院中”的 景物。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的“阑干楼阁帘栊”也是与别个季节截然不同的,无不映照着“春 山”的新绿,沐浴着“暖日”明媚,披拂着“和风”的温情。倘若你站在楼阁上,站在窗子 前,凭栏而立欣赏春光,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儿呀!再细细地品味品味“杨柳秋千院中”一 句,幽静雅致的小院儿,那小院儿里有傲然的白杨,有婀娜的垂柳,特别是那树下的秋千悠 然地荡来荡去,仿佛有妙龄少女们的欢声笑语传将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