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调研报告-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27020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92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调研报告-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业调研报告-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调研报告-新修订(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业调研报告 关键字:关键字:物理类就业,等离子,光电半导体就业。 引言:引言:本专业涉及四个就业方向分别是:等离子体,半导体,和光电子。在 蓬勃发展的中国, 物理系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并不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前景堪 忧,反之对国家和社会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做专业调研以明确今后的发 展方向。本文将按照专业的就业方向分为三个方向进行阐述。而每个方向又会分 为研究所和企业进行介绍,并且会重点介绍 1 个行业领军研究所和企业。 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 研究所 :研究所 : 随着我国等离子物理行业的发展,等离子物理研究所越来越多,尤 其是低温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而高温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相对

2、较少。其中较好 的有 1: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2: 高温合肥等离子所 3: 西南物理研究院 4 : 华中科大聚变实验室等。 在此重点介绍: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简介:经过 30 年的发展,等离子体所在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及核聚 变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欧、美、日、俄、澳等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合作交流关系, 开展多个国际合作项目,成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开放实验室”和“世界实验 室聚变研究中心” ,是国际受控热核聚变计划 ITER 中国工作组的重要单位 之一。 科室及师资 : 等离子体所设有 13 个研究室、2 个中心、2 个职能管理

3、部门和 4 个高科技公司。现有职工 400 多人,其中研究员 54 人,副研究员及高工 88 人,中级技术职务人员 123 人。拥有 3 个博士点、7 个硕士点和 1 个博士后 流动站,已为国家培养研究生 900 多人,目前在读研究生 300 多人。 配备及科研项目:该所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了 HT6B、HT6M 托卡马 装置和中国第一超导托卡马克 HT7 装置,建成了总功率达 20 万千瓦交直 流脉冲电源系统,建成了兆瓦级的波加热系统和兆瓦级的低杂波驱动电流 系统,建成了我国场强最高的 20 万高斯混合磁体和中国最大规模的低温液 氮液氦系统,建成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该所多年

4、 来获得科研成果 200 多项, 其中国家及院部级重要科研成果奖 50 多项。 1994 年建成的 HT7 装置是我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它的建设使中国成为继 俄、法、日之后第 4 个拥有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近几年突出的运行 和实验成果,标志着中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已达到 国际水平,表明该所已具备设计、研制和运行超导托卡马装置的能力。 该所承担建设的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HT7U 大型非圆截面超导 托卡马。 装置建设工程总体设计已经完成,技术准备、工程预研正全面展开。 这是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可开展先进聚变反 应堆的前沿性、探索性研究,为未来稳态

5、、先进聚变反应堆奠定工程技术 和物理基础,必将使我国核聚变研究进入世界前沿,为人类最终利用核聚 变能作出重要贡献。该所承担的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能源领域聚变 裂变混合堆专题,对利用混合堆生产核燃料,处理核废料,努力开拓聚变能的早 期应用途径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引起国际聚变界广 泛关注。 该所承担的国家计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离子束生物工程, 首创低能离子生物 育种技术,发展成为新的交叉学科低能离子生物学。在农业、工业生产中推 广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财政部授予 “国家 八五 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 在 “九五” 期间继续承担国家

6、计委 “九 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 该所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交流, 建所以来先后派遣 200 多名科技人员到世界一 些主要的核聚变实验室访问学习,培养了一批走上国际舞台、能与各国核聚变研 究室进行合作研究的优秀人才。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在设备方面得到国际上的广 泛支持。 该所与美、 日、 俄、 欧盟等 26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 开展多项国际合作研究, 多次成功地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是世界实验室的核聚变研 究中心,第三世界科学院优秀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 高温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工程 离子束生物工程学 等子体物理应用 太阳能材料与工程 研究室介绍: 应用等离子体研究

7、室 自 2003 年以来,研究室积极调整研究方向,致力于在资源、环境、新材料 等国家需要迫切的、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域开展等离子体应用研究工作。 全室拥有科研人员 24 人,博士、硕士研究生 16 人。每年招收博士、硕士 研究生。 开展的课题 1, 高功率等离子体煤裂解研究 2, 环境与放射化学研究 3, 等离子体无害化处置危险废物研究 4, 等离子体接枝制备离子交换膜研究 5, 等离子体氯化技术研究 6,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研究 7, 等离子体制备超纯高温合金粉末研究 EAST 装置真空室 研究领域: 装置工程协同设计 工程计算与模拟 动态仿真与装配 光机电一体化设计 研究室简介 装置总体研究

8、室成立于 1997 年, 主要负责中国科学院等 离 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装置相关设计研究,是一个与国内 外多家科研机构相 互协作的交叉学科研究室,主要从事工程设 计研究、电磁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等 方面工作。承担着 EAST 内部部件改造及 GSI 和 ITER 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等离 子体物理研究所装置总体研究室是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 装置总体设计研究室为龙头和依托, 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协作建立的工程设计 与分析的课题组,主要从事工程设计研究与电磁分析和计算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两大领域即工程设计领域 (托卡马克装置主机设 计包括主机总装程序设计、极向场优化设计、纵

9、场模型磁体的设计、CICC 导体 的设计、真空室设计、冷屏设计及外真空室杜瓦的机构设计等)和电磁分析领域 (包括极向场的优化计算、装置结构的力学分析、热学分析、电磁学分析、稳定 性分析以及装置的技术诊断等方面) 。 目前主要科研人员包括研究员/教授/博导 9 人,副研究员/高工 4 人, 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10 余人。曾多次应邀在重大国际会议上作口头报告,在 国际相关专业领域已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本研究室培养出的博士大多已成为所在 单位的中坚力量,几乎所有的科研骨干都在欧洲、日本、美国等著名研究中心或 大学做过高级访问学者。我室万元熙总经理被推选为亚洲等离子体协会执行理 事,在国际上首倡和

10、组织了 IAEA TCM 0H SSO 系列国际会议,多次担任重要国际 会议组委会和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 近年来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 划项目、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内研究单位的横向 合作项目等。 更是承担了国家 “九五” 大科学工程 EAST 装置主机的工程设计工作, 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总体设计, 使我国核聚变研究进入国 际先进水平。 软件及数据库平台等离子体所一室利用拥有多学科人才、 广泛的国际合 作关系和长期的中科院基础研究经费支持的

11、优势条件, 已发展一系列大型专业工 程设计软件,例如主要用于二维图形设计工作的 AUTOCAD,三维工程图设计及组 装工作的 CATIA,具有强大分析和计算功能的 ANSOFT 及 ANSYS 软件以及主要用 于科学计算的 VISUAL FORTRAN。 实验室目前有以下实验室 : 材料性能及工况检测室, 低温绝缘子实验室。 等离子体理论研究室 研究领域: 离子束与生物体相互作用 工业微生物 离子束农业生物技术 辐射与环境 装置平台 科研贡献 :科研贡献 : 建所以来,等离子体所承担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基金委 和中国科学院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得科研成果 200 多项,其中重要成果 10

12、5 项。等离子体所依靠自己的力量先后建设了常规磁体托卡马克装置 HT-6B 和 HT- 6M 及中国第一个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HT-7;2006 年,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 面全超导托卡马克 EAST 装置又在等离子体所自主建成,EAST 成功建设被国际聚 变界评价为:“是全世界聚变工程的非凡业绩,是全世界聚变能开发的杰出成就 和重要里程碑” ,该重大成果荣获 200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入选为 2006“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等离子体所在与高温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及工程研究密切相关的等 离子体理论与实验、反应堆技术、大功率

13、电源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与数据采集 处理技术、高真空技术、低温制冷技术、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技术、特种材料技 术、大型微波加热及电流驱动等学科的研究成绩斐然,积聚了学科不一的综合人 才队伍。已建成的多套等离子体物理诊断系统、2 兆瓦波加热系统、2 兆瓦波驱 动电流系统、总功率达 20 万千瓦的交直流脉冲电源系统、110 千伏变电站、中 国最大的 2 千瓦液氦制冷系统、超高真空系统、20 万高斯稳态混合磁体、先进 的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大型超导磁体生产和测试系统等先进设 施,构建成全面系统的从事等离子体物理和聚变工程及技术研发的先进平台。 离子束生物学工程是等离子体所科研人员开创的物理

14、学与生物学交叉 的新的研究领域,现已形成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分支离子束生物工程学。该 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低能离子辐射对进化和健康的影响, 基于离子束和单离子束 细胞精确定位照射平台,研究离子束、射线束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机理。目前,离 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己在工业生物技术、农业、环境健康等领域推广应用,获得了 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次获得国家级重要奖项,并成为这一领域的 “leading team” 。 太阳能材料与工程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973 计划、 中科院 知识创新工程等多个项目,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及光电功能材料和高分子结晶领域 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为发展具

15、有中国特色的太阳能事 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纲要要求, 等离子体所确立了低温等离子体 技术在环境、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可对国民经济产生重要作用的高新技术成果。 等离子体所编辑出版的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国内等离 子体专业唯一的英文版学术期刊,已被 SCI、SA 等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 人才队伍:人才队伍: 等离子体物理所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工程技术、科研和管理人才,凝聚了一支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打硬仗、值得信赖的科研团队” 。自建所以来,先后有 2 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

16、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 人, 引进百人计划 9 人。 至 2007 年 6 月, 全所共有职工 426 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306 人,正高级研究人员 49 人,副高级研究人员 78 人,副高级以上科技人员大都有 在国外长期工作和多次出国交流的经历,一些人员在国际组织中任职。 等离子 体所还采取课题合作、联合研究多种方式,吸纳海内外高级研究人员,每年来所 参加联合实验、研究的高级访问学者数十人,聘请高级客座研究人员十余人。 等离子体所现有 3 个博士点,7 个硕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有招收外国 留学生资格。共有博士生导师 55 人、硕士生导师 61 人。在读研究生 393 人(含 外籍学生 2 人) ,在站博士后 6 人,已培养研究生 798 名,其中博士 289 名(含 国外籍学生 1 人) ,出站博士后 25 人。 等离子体所为吸引、用好、培养、留住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事业 发展环境。 网站及联系方式:网站及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地址:中国安徽合肥蜀山湖路 350 号 邮编:230031 电话:+86-0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