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第1~13课含答案)已(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25902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3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第1~13课含答案)已(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第1~13课含答案)已(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第1~13课含答案)已(新-修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 检测内容:第113 课检测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 1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 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A581 年B589 年C 605 年D618 年 2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 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促进贞观之治的局面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了民族融合 3“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段材料介绍的是() A西周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制 C元

2、朝的行省制D明朝的廷杖制 4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 朝() A农业生产的发展B丝织工艺的精湛 C垦田面积的扩大D长安商业的繁荣 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著 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A天竺B高丽C日本D越南 6唐代诗人陈陶的 陇西行 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说明了 () A少数民族的势力强大 B汉族被少数民族同化 C民族交流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D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7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3、。唐朝国势 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朋党之争 8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 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秦王嬴政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D宋太祖赵匡胤 9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1 1 10下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 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这些西夏王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A契丹B匈奴C鲜卑D党项 11 如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

4、,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卫青北击匈奴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D戚继光抗倭 12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 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 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D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 13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宋代的诗句描写的是哪一节日的情景() A春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 14现代社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网购成为了时尚,各种物流快递公司纷纷兴起,如顺 丰快递、圆通速递等。我国宋元时期为使臣和商旅往来提供食宿和交通工具方便的场所是() A驿站B澎湖巡检司

5、C宣政院D都护府 15“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 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蔡伦改进造纸术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火药开始应用于 军事 ABCD 二、辨析改错(12 分)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 1 【】(1)唐太宗继位后,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改正: 【】(2)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玄奘。 改正: 【】(3)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北宋时最后完成。 改正: 【】(4)1271 年,成吉思汗改国

6、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改正: 三、材料解析(共 27 分 ) 17(13 分)唐宗宋祖所种下的世界强国之林的民族精神基因,必将促进当今中国伟大的民族复兴 梦的实现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2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 “利民”措施。(3 分) 材料二一日, (太祖 )召赵普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 “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 惟

7、削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2)材料二中,赵普给“太祖”贡献了什么计策?(2 分)为防止此弊端出现,宋初统治者制定了哪一 政策 ?(3 分) (3)从唐宗宋祖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治国或做人的智慧?(3 分) 18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步辇图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 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洁白的哈达、 温驯的藏羚羊、 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 当前“”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

8、一部分。 (1)步辇图 反映的是唐朝与哪一个少数民族的交往?(2 分)请列举出一个唐朝与该民族友好交往 的史实。 (2 分) (2)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 分)请说出辽、西夏、金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3 分) (3)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始于哪一朝代?(2 分) (4)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3 分) 四、活动与探究(16 分) 1 1 19 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期。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制度篇】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 )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 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

9、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 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将行台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 (1)说出材料一、材料二两种制度分别是哪位皇帝时期创立的。(2 分)创立这两种制度的根本目的 是什么 ?(2 分) 【经济篇】 材料三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 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两点即可 )(6 分) 【外交篇】

10、材料四 (3)根据材料四,说出A、B、 C的内容。 (6 分) 1 1 参考答案 1. B2. C3. B4. D5. C6. D7. A8. D9. D10. D11. B12. C13. A14. A15. B 16. (1)“开元盛世”改为“贞观之治”。 (2)“玄奘”改为“鉴真”。 (3)“北宋”改为“南宋”。 (4)“成吉思汗”改为“忽必烈”。 17(1)心存百姓。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削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重文轻武。 (3)要爱惜百姓;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自我完善;要以史为鉴。(任谈两点,符合题意即可) 18(1)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碑等。 (2)有战有和,和为主流。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 (3)元朝。 (4)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意思相近即可) 19(1)隋炀帝和元世祖。巩固统治。 (2)南方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自然条件优越, 适宜农作物生长;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 劳动力;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3)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市舶司。 部编版 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