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高中教学反思_1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723450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反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高中教学反思_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反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高中教学反思_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反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高中教学反思_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高中教学反思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高中教学反思_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范文教学反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高中教学反思范文一:在新课程背景下,经常提及的 预设 与 非预设 是一组相对概念,切忌重其一点,不及其余。绝对的 非预设 是虚无,绝对的 预设 是单边活动; 预设 的最高境界是 一切皆似无意间 , 非预设 的最高境界是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虽然时下对于 非预设 的呼声很高,但我认为规定了具体教学内容的课堂,其教学环节还是应该仔细揣摩、精心设计的。好的语文课之所以姓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紧紧抓住了文本语言这条主根。有了这条主根作为依托,再联合其他提供养料和水分的侧根、须根,才构成了枝繁叶茂的植株在地下的有力支撑。相反,如果削弱乃至缺少了这一支撑,植株的

2、生命力可想而知。本课教学环节的设计紧紧围绕文本,相对独立又互相支持,力求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梯度合理、形式多样的活动训练中不断提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环节实施和课堂运作中,教师不能只追求课堂形式上的活跃,只满足于口头上热闹愉悦的 来言去语 ,应该想方设法将文本的学习体验落到实处,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留下 真正的痕迹 。力求把我们的语文课上成 扎实、平实、丰实、充实、真实 的课。本着 有趣、有序、有益、有效 的原则,将文本学习 物化 为一个个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完善自我,进而完成语文素养和人格境界的全面提升。回顾课堂运作及生成情况,感觉本课的教学存在以下缺憾与不足:1、

3、过于关注文本语言的品味揣摩,对于文本内容严密的逻辑性挖掘不够。2、课堂上书面积累较少。3、对于文本的阅读探究与合作交流体现一般。范文二:这篇课文上得比较仔细,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接受,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提的问题太多,太散,尤其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我把第1.2两个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点明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2. 停止思想 安静地睡着了 永远地睡着了 如何理解?)合在了一起: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告诉老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有学生找到马克思死了,我问 这一段中没有提到一个 死 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他死了 ,学生答 停止思想 安静地睡着了 永远地睡着了 ,我追问 为什么不用 死 字? ,学生就能回答出来了;有学生找到时间,我趁机问 为什么这个时间要这样具体准确 ,学生基本能回答出2点,一是因为马克思是伟人,二是因为恩格斯和马克思关系近,再稍加修饰,答案就出来了;有学生找到地点, 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 ,我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他死得很安乐。我首先纠正学生一个观念, 安乐椅 就是椅子的一种名称,它并不能真的让人安乐,所以马克思在椅子上死去说明马克思死前仍然在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