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八年级下册)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8723436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八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八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八年级下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精要笔记:文章托五柳先生为名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独立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扬了他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的精神。一、解释下列

2、词语1 何许人也2 不详3 会意4 亲旧5 造饮辄尽造辄6 期7 吝情去留9 晏如也10戚戚11 汲汲12 俦13 觞二、翻译句子1 好读书,不求甚解2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4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5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6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三 课文理解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全文的中心句是:2 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 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 ,达到了_ 的程度;二是 _ ,达到了_ 的程度。 (2 分 )4陶渊

3、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 分 )5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 分 )我的理解:6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 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2 分 )第 1 页共 4 页7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 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3 分 )我的介绍:8、陶渊明 “好读书 ”,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

4、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名称:;作者:( 2 分)人物形象:( 2 分)9、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1)()( 2)() ( 3)()( 3 分)( 1) A 、期 在必醉B 、君问归期 未有期 C、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D、度已失期( 2) A 、或置酒而招之 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D、又数刀毙之如此B、其 两膝相比者C、以彰其 咎D、其 真无马邪( 3) A 、亲旧知其10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 分)A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 为号焉B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

5、孔文子何以 谓之“文”也D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11 判断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是否相同曾不吝情去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益其所不能因以为号焉号为张楚好读书好为梁甫吟便欣然忘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造饮辄尽公输班为楚造云梯之械12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A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B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D 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 ”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第 2 页共 4 页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答案一、解释下列词语1 先生不知何许

6、人也 处所2亦不详其姓字知道3每有会意体会、领会4亲旧知其如此亲:亲戚。旧:旧交、旧友。亲旧:亲戚朋友。5造饮辄尽造:往、到。辄:就。6期在必醉期:期望。7曾不吝情去留吝情:舍不得。去留:去、离开。8箪瓢屡空经常是空的。9晏如也 安然自若的样子。10 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11 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12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辈、同类13 衔觞赋诗 觞:酒杯。二、翻译句子1 好读书,不求甚解好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喝醉后就回来,从不会舍不得离开。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

7、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打上了补丁,常常没有吃的和喝的,(但)还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5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6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三 课文理解1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4甘于淡泊,甘于安贫乐道2(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3、好读书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4、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5 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2分,意近即可)6、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7 参考示例: 五柳先生, 因住宅旁有五柳树,而得号为 “五柳”。他家境贫寒, 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言寡语。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3分,能从生活状泥、性格、 、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即可)8 略9( 1) A ( 2) B( 3)D 。10 A11 曾不吝情去留,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12 D第 3 页共 4 页第 4 页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