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教学课例_初中音乐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682830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剧》教学课例_初中音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沪剧》教学课例_初中音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沪剧》教学课例_初中音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剧》教学课例_初中音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剧》教学课例_初中音乐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范文沪剧教学课例_初中音乐教案一、本课教学目标1 以作品为载体,感受沪剧艺术魅力,从而喜爱上上海的这种传统戏曲形式,并立志传承;也认识到我国的民族艺术文化是丰富多彩、充满生命力的,从而更加为我们的民族而自豪。2 在听、唱、演等过程中,运用模仿、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体验沪剧的风格特点。3 简单了解沪剧的起源和沿革;知道沪剧的基本艺术特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芦苇疗养院中的几句,熟悉其主要旋律;知道芦荡火种、星星之火等沪剧代表作品的大致剧情。二、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片断:(一)导入智斗【教学设计】1 学生表演节目,请同学们猜猜这是哪种表演艺术形式2 出示课题【教学实践片断】师:今天老师

2、想请我们班级的两位同学表演一个节目,请同学们说说这是那一种表演艺术形式?生:表演智斗片断生:这是沪剧。因为他是用上海话演唱的。师:其实用上海方言演唱是沪剧的一个重要特点,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用上海方言表演的艺术形式就是沪剧。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沪剧去领略沪剧的艺术魅力。(二)沪剧沿革阿必大【教学设计】1 师生共同介绍沪剧的起源2 教师出示一段台词,请学生试着用上海话朗读(阿必大中的几句)3 播放阿必大片断,学生思考其与自己读的上海方言是否具有差异4 教师点出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因此早期沪剧中仍能听到明显的“本地上海话”,也就是在今天上海的浦东等地区使用的方言。5 提问:刚才沪剧片断是由几个演

3、员完成表演的?进而点出沪剧与滩簧之间的关系6 小结沪剧的沿革【教学实践片断】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沪剧的起源是什么吗?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早期沪剧中的台词,我想先请两位同学用方言来为我们读一读。生:读台词。师:谢谢两位同学用我们今天听起来还是属于比较字正腔圆的上海话为我们作的表演。其实这段台词是早期沪剧阿必大当中的一段,我们来看看视频,请同学们听听看方言上和我们的朗诵有差异吗?(播放片断)师:你们觉得这个片断里用的是不是上海话?师:其实沪剧是其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因此早期沪剧中使用的语言是今天被我们称为“本地话”的上海话,这种上海话今天在浦东很多地区仍在广泛使用。师:刚才片断中的故事是由几个演员

4、来表演完成的?生:两个师:对了,两个演员表演,它的规模是相对比较小的。从这里我们看到上海滩簧的影子。你们知道什么是上海滩簧吗?它是一种说唱形式,用方言来进行表演,规模比较小,它是由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发展而来的。请看ppt: 师:从早期的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发展到清朝末年的上海滩簧,经历了由民歌向说唱曲艺的发展。我们知道曲艺是一种由较少人数表演的艺术形式,它更多的是讲述故事,演唱故事。后来滩簧逐渐发展为表演小戏,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确立了舞台表演的申曲形式。我们发现在这一转变中,演员由原来的讲故事或唱故事变为了表演故事,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同时也重视演唱与对白。这就是戏曲与曲艺的差异。以后申曲的不

5、断完善剧本结构的严密性和舞台艺术的完整性,终于在抗日战争以后正式定名为沪剧。(三) 沪剧风韵芦苇疗养院【教学设计】1 欣赏教师范唱的芦苇疗养院片断2 简单介绍剧情3 出示唱词,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渗透民族精神教育4 出示谱例片断,哼唱其中几句,并划旋律线,感受其曲调优美委婉的特点。5 学唱其中一段6 观看视频片断,7 学习视频中的表演动作,结合演唱,体会沪剧戏剧化的表演的特点。完成表格,归纳出沪剧的风格特点,提炼出艺术源于生活,民族艺术充满生机。【教学实践片断】师:今天为大家演唱一段沪剧,你们知道这是哪部作品中的片断吗?(教师演唱)生:芦荡火种中的芦苇疗养院唱段师:你们知道这部沪剧讲述了一个什

6、么故事吗?谁愿意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有学生能说就说,教师补充,学生不能说则教师介绍)师:故事发生在1939年,转移时将郭建光等18名伤病员留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他们同以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为掩护的地下党员阿庆嫂和当地群众一起与胡传奎和刁德一的“忠义救国军”进行了顽强机智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上课之初两位同学为我们演唱的智斗也是沪剧芦荡火种中的一个重要唱段。后来沪剧沪剧芦荡火种被移植到京剧,也就成了著名的样板戏芦荡火种和沙家浜。师:这个片断唱了什么内容?生:芦苇疗养院的好风光师:好,请看其唱词(ppt),同学们觉得虽然是对风光的描写,但是表达了剧中人物的一种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生:自豪的、必胜的等等。

7、师:好,那就让我们也来学一学其中的几句,也来感受一下剧中人物对于民族、家乡的那种自豪和对革命的那种必胜的精神。就唱这几句:芦苇疗养院,一片好风光。天是屋顶地是床,青枝绿叶作围墙,又高又大又宽敞,世界第一,哪个比得上。师:一边唱请一边看老师用右手划的旋律线,之后请说说看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跟着伴奏音乐唱,教师一手划旋律线,教师要对学生的节奏速度,歌唱方法、演唱难点等略加点拨)师:我们刚才都划了旋律线,大家觉得它的旋律是怎么样的?生:起伏委婉师:对了,这其实也就是沪剧音乐的一个重要的特色,非常的优美委婉、高低起伏。师:同学们唱得很好,但是其实作为戏曲除了演唱以外,很重要的就是表演。我们前面已

8、经说过戏曲的一大特点就是演员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演员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现故事和塑造人物。比如沪剧星星之火中的杨桂英一家,他们用了蜿蜒动情的唱腔和悲痛欲绝的表情,控诉了旧社会的罪恶。(播放视频:“隔座高墙隔重山”)再比如沪剧江姐中,江姐经历了丈夫被害、叛徒出卖等事情,在剧中演员用了丰富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出她的悲伤和愤怒。当江姐面对叛徒的时候,她满腔怒火,怒斥叛徒:“你这个无耻的叛徒!”(做动作)我们看看哪个同学来模仿一下。生:模仿。师:刚才同学们模仿了剧中的表演,你们觉得这些动作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是完全一样还是虽然不一样但是能看到我们生活中动作的影子?由此

9、我们可以看出沪剧的表演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沪剧的表演是源于生活的,我们能够从中看到生活的印记,但是事实上,这些表演动作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是经过提炼的,它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师:(出示表格)这个表格怎么填?师升:填写表格:(四) 演艺小舞台【教学设计】1 学生表演星星之火片断,其他学生猜曲名,表演学生介绍剧情2 学生表演唱支山歌给当听,其他学生猜曲名,教师补充点出其是根据歌曲改变的,体现了艺术的发展与整合性,因此沪剧具有生命力能不断的传承。3 教师表演为你打开一扇窗,学生猜曲名,教师介绍剧情。4 学生表演燕燕做媒,其他学生猜曲名。教师补充这段唱与我们学过的一首江南民歌紫竹调的旋律基本相同,提议全

10、体学生一起唱。【教学实践片断】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级中有很多同学有演唱沪剧的特长,平时大在校沪剧队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的曲目。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演艺小舞台。请每组同学出一个沪剧节目,请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沪剧中哪出戏中的哪个唱段。(第一组代表表演星星之火唱段)师:你们知道这是哪出戏中的唱段生:星星之火中的母女会师:表演的同学,他们回答得对吗?我们能不能请两位表演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部戏的剧情?师:学生要是介绍得不好或者不全面教师补充:农妇杨桂英在丈夫贫病而死后,携子双喜到上海探望在日本纱厂当包身工的女儿珍子。母女只仓促一见,即为包工头庄老四逐走。在纱厂地下党领导刘英帮助下,杨氏母子进了纱厂做工

11、,并设法使桂英与女儿相会。不料事为东洋领班发觉,珍子被毒打致死。桂英悲愤交集,急欲报仇,经刘英启发教育,终使其投身革命行列中。厂方害怕事态扩大,采取流氓手段绑架桂英,诱逼她把珍子之死罪责嫁祸于共产党。桂英识破了阴谋,怒斥敌人的罪行。(第二组代表演唱燕燕做媒)师:(两位同学唱到一半时,老师作个手势,让全班同学一起唱)看来我们都会唱这个唱段,这段叫什么?生:(异口同声)燕燕做媒师:对了,这是罗汉钱中著名的唱段燕燕做媒沪剧发展到今天,在表现内容到表现形式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知道,京剧现在有了“京歌”,我们沪剧呢,也有了它的戏歌。比如唱支山歌给党听。我们同学正好有一位会唱这首歌的,我们请他来为大家

12、表演一段。(第三组表演唱支山歌给当听)师:我们刚才说过了,戏曲的特点就是有剧情,有表演。这段唱是不是属于戏曲呢?其实,这是一首由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改变的歌曲。但是在改变中却融入了大量的沪剧的韵味,并用沪语演唱。这说明了我们的艺术是不断的发展的,姐妹艺术可以相互融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师:那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由沪剧风格的戏歌,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教师演唱)生:为你打开一扇窗师:对了,这就是沪剧电视剧昨夜情的主题歌为你打开一扇窗。这首戏歌由于唱腔优美,短小易唱,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好象我们同学中也有会唱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唱这首沪剧戏歌,作为我们今天这课的结束。(大家一起唱为你打开一扇窗(五

13、) 小结【教学设计】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小结。 【教学实践片断】师:今天的课上,我们接触了沪剧这种具有上海特色的戏曲形式,也欣赏了同学们带来的精彩的沪剧唱段。从中,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对沪剧艺术的喜爱,对传统文化的关切。其实在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宝库中,象沪剧这样的艺术瑰宝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正等待着同学们去欣赏、传承和发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三、教学反思本教学内容是补充的,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们的听觉、视觉、触觉、动觉,通过听、看、学、唱、演、议缩短了现代学生与沪剧的心理距离。在观摩了沪剧特色班学生的研究课后,我把这一内容在普通的初二班级进行了尝试性的教学,学生们兴致昂然,也使得我积累

14、了可贵的普及现代戏曲的教学经验。从贴近生活的沪剧唱段中,学生非但发现了生活的影子,还感受了沪剧的唱腔和艺术特点,课中绝大部分学生能自信地唱出吴浓软语的韵味,课后有52%的学生萌生了探索的欲望。虽然我不能保证每一位在上海渡过初中学习生涯的学生都能欣赏沪剧、都能喜爱沪剧,但是我确实因为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听、看、学、唱、演、议而欣喜万分,学生们接触了沪剧-接受了沪剧-让学生对同一作品从多种感官去感受,从听觉、视觉、联想、动觉、触觉等各方面去体会,从而获得审美体验;让学生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从交流中去体会、去提高、去寻找方法、去通过多种感官加强对音乐作品和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达到审美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