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__中国古代文艺长廊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673577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__中国古代文艺长廊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__中国古代文艺长廊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__中国古代文艺长廊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__中国古代文艺长廊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__中国古代文艺长廊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__中国古代文艺长廊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__中国古代文艺长廊ppt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汉字与书法,新石器时期的刻画符号- 商代的甲骨文- 商、周的金文- 西周晚期的籀文- 秦代的小篆-,汉字的演变:,文字的雏形,最早成熟的文字,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大篆,金文的标准字体,文字统一,汉字的演变趋势和主要字体 趋势: 字体:,是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书法字体,书法艺术,王羲之,张旭、怀素,狂放不羁,颜真卿、柳公权,注重规范法度,宋四家,追求个性而 忽略法度; 有意无法,祝枝山、文徵明,个性化 平民化 世俗化,篆刻艺术 秦汉时代- 篆刻艺术发展的标志性时期 明中叶以后-,宋元以后-,(1)秦印 (2)汉印,

2、雍容大度,精致不拘,以小篆为主,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 基础,又融合了隶书的风格,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 但篆刻还没有从它的实用功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真正的一门艺术,中国古代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原因,(1)字型丰富、数量庞大的汉字为书法艺术准备了众多材料,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土壤。 (2)知识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 (3)东汉末年,逐渐形成的士人群体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的追求而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4)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5)书法理论的日趋成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6)汉字形体具有先天的艺术性,它的造型

3、符合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汉字形体规范化与书法艺术的追求是统一的。,书法艺术的意义 (1)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2)书法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创造着第二自然。 (3)书法可以益生益智,提炼情感,唤起激情,延年益寿。 (5)书法是调节心理平衡的有效方法。,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的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同时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 重文,宋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原因,(4)书法是人格修养的一种好方法。,在当今

4、汉字输入有电脑、美术字库丰富多彩的时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如果有,其价值何在?,有。 中国传统书法不仅有传递知识文化的功能,还有修身养性的价值。 有助于提高人们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有助于潜移默化增加自身修养,提高品德的功效。 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舍弃的民族文化遗产。,笔墨丹青,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 (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3)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4)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5)魏晋南北朝时

5、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大画家活跃于画坛。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 (6)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 (7)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 (8)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中国画:历史

6、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1)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3)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4)从用色上分,中国画可分为水墨画、设色画。 (5)从画家的社会阶层上看,中国画可分为院体画、民间画。文人画。,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 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凸显个性“以形写神”,创制法度,雍容华贵,注重意境,描绘市井生活,不拘成法,中国文人画有哪些特征? 1追求抒情写意,是北宋以

7、后中国画的主要形式。 2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修养。 3注重诗意。,简要说明“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区别与联系 1文人意趣体现在绘画艺术上即是追求“形神兼备”,重视意境,追求个性的发挥;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作品多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结合;在创作思想上提倡以貌写神,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但是这样的画也存在缺点,主要是回避社会矛盾,脱离现实,境界冷僻。 2民间风情在绘画上的体现不同于文人意趣,后者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而前者更通俗化,为一般文化层次的平民所喜爱。民间画比起文

8、人画缺乏文学和理论修养,但是它趋于朴实、热烈。,诗歌与小说,经济发展、思想自由,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兴盛,繁荣、开放、文化多元 科举制确立、中唐战乱,城市生活丰富、民族危机,科举制被废除,汉族文人地位低下,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诗风浑厚深沉,忧国忧民,语言凝重精练,讽喻诗:平实浅近、 针砭时弊 叙事诗:韵味绵长,唐诗繁荣总体情况,唐诗繁荣的原因 1政治: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社会前提条件; 2经济:经济的繁荣的发展,国力的强盛 3文化:中外、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4其他因素: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

9、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5、继承了历代文化基础,宋词繁荣的原因 1两宋时期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3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4、继承了历代文化基础,两宋时期,中国南北文化出现出何种差异?原因何在?,北方文化表现为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融合、少数民族呈现封建化趋势。南方文化出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 少数民族在同两宋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受到中原先进封建文化的影响。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围困与进攻,被动挨打,割地求和,山河破碎。,差异:,

10、原因:,小说,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背景 1、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 2、市民队伍的壮大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读者队伍扩大。 3、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4、印刷术完善和书坊书肆迅速发展,为小说传播提供有利条件。 5、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下层文人跻身于小说作家队伍中,队伍扩大。,世俗文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1隋唐以来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2城市经济发展的繁荣。 3市民阶层的兴起。,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指出这些特色与明清历史的联系。 明清小说的特色: 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 对现实提出

11、深刻批判。 与明清历史的联系: 其一,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的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其二,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深的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梨园春秋,戏剧 (源头-古代傩仪),南戏形成原因: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坊市的限制废弛,出现了许多集市和娱乐场所“瓦舍” 的出现。 民间表演技艺兴盛,各种通俗文化发展。,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

12、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宣泄在戏剧中,民间艺人共同努力。 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元朝对戏曲的爱好,重视以及注意保护艺人。,京剧的艺术特点 1讲究唱、念、打、舞。 2讲究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节奏变化,轻重缓急。 3有生、旦、丑、净四大行当。 4用各种脸谱表现人的性格、忠奸。,京剧形成的背景原因: 外部因素: 首先是北京的文化氛围是京剧形成的有利环境。明清时期的北京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戏剧艺术在北京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其次,统治者大力提倡,上至皇宫,下至官商人家都有戏班。 再次,老百姓喜爱,市井小巷,戏坊林立,人头攒动。 内部因素: “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四大徽班进京,在接触其他

13、剧种的时候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举例说明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 1政治、宗教因素: 如:()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戏就带有巫术色彩。 ()先秦至唐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活动时载歌载舞。 ()政治黑暗是宋、元南戏杂剧的创作素材,元朝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门的文人专致于戏剧创作。 ()京剧产生的标志:徽班进京,是为乾隆皇帝祝寿。,2经济因素: 如:在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发展的根本条件就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3文化因素: 如:()知识群体队伍的壮大,知识分子、民间艺人,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

14、戏曲艺术发展成熟。 ()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南戏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成分,元杂剧也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京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影响文化发展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者相对安定。 2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 3经济因素:经济是否发展繁荣,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4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5文化交往因素: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 6前代文化发展所提供的历史条件。,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先秦:生产力水

15、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加强。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3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称为社会的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4宋元:宋代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两宋之际,太平景象被金人铁蹄踏破,士人南下,流落异乡。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诗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朝廷不思进取。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