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拓展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671837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拓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化学拓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化学拓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化学拓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化学拓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拓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拓展ppt课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 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右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 、氢气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 将气体混合外,还有 、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人乙装置的,2,水中吸收氨, (“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 。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常温下,Ba(OH)2和NaOH混合溶液的pH14,取该溶液100mL,持续通入CO2

2、,当通入的CO2体积为0.56L时生成沉淀最多,试通过计算回答(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设溶液体积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1)混合溶液中Ba(OH)2和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各是多少? (2)当通入的CO2总体积为2.24L时,溶液中各离子(除H+、OH外)的物质的量浓度各是多少?,(1)cBa(OH)20.25mol/L c( NaOH)0.5mol/L (2)c(Na+)0.5mol/L c(HCO3)1mol/L c(Ba 2+)0.25mol/L,2.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实验操作: 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

3、a、b、c、d、e。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稀硫酸。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发生。在F出口处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 关闭弹簧夹c,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然后立即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胶塞,如图所示。氢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火焰熄灭。 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继续通氢气,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打开弹簧夹b,无底细口瓶C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请回答下列问题:,(1)检验氢气纯度的目的是 。 (2)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的现象是 ,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此时再打开弹

4、簧夹b的原因是 ,C瓶内气体的成分是 。 (3)在步骤中,先加热铁触媒的是 。 反应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答案:1)排除空气、保证安全 (2)锌粒与酸脱离 尽量增大氢气的浓度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N2、H2 (3)铁触媒在较高温度时活性增大,加快氨合成的反应速率铁触媒 N2 + 3H2 2NH3,3.下列反应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怎样变化 1)A(g) + 2B(g) 2C(g) 2)A(g) + B(g) 2C(g) 3) A(g) + B(g) 3C(g 4) A(g) + B(g) 2C(g ) + 2 D(s) 5) A(g) + B(g) 3

5、C(g ) + 2 D(s) 6) A(g) + B(g) C(g ) + 2 D(s),4.可逆反应:C(s) + H2O (g) CO(g) + H2(g) 达到平衡时,测得气体的质量为m g.混合混合气体 的物质的量为n mol,当改变条件使平衡向左移动达 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为n=x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达到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为_ (2)达到新平衡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的变化值M = _ (3)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呈下列变化趋势,试确定m和n的关系。 () 若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增大,则有_ () 若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不变,则有_ () 若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减小

6、,则有_,5.密闭容器中,反应 2NH3(g) + CO2(g) CO(NH2)2(s) + H2O(g)达到平衡。增大压强后,平衡发生移动,但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28 B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30 C起始状态时,氨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是1314 D起始状态时,氨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是1413,6.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 成塔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溶液吸收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是: Cu(NH3)2Ac+CO+NH3 Cu(NH3)3AcCO(正反应放热) (1)必须除去原料气中的CO的原因是 。 (2)醋酸二氨合铜()吸收CO的生产适宜条件是 。 (3)吸收CO后的醋酸铜氨液经过适当处理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 以供循环使用。醋酸铜氨再生的生产适宜条件是 。,答案: (1)防止催化剂中毒(2)低温高压(3)高温低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