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工业园区拓展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纵二路支二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48668125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6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秀山工业园区拓展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纵二路支二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秀山工业园区拓展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纵二路支二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秀山工业园区拓展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纵二路支二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秀山工业园区拓展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纵二路支二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秀山工业园区拓展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纵二路支二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秀山工业园区拓展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纵二路支二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秀山工业园区拓展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纵二路支二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秀山工业园区拓展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纵二路支二段)道路工程施工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工程建设背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脉中段,四川盆地东南缘外侧,为川渝东南重要门户。秀山县东临湖南省龙山县、保靖县、花垣县,西南连贵州省松桃县,北接酉阳县。是重庆经济区连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通道、西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秀山县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获得过“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等荣誉称号。秀山区位图秀山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区西北部,东面以三纵线

2、(黄杨大道)以及梅江河为界;南面以二横线(渝秀大道)为界;西以西环大道(秀山工业园区二路)为界,北面以北环大道(秀山工业园区二路)为界,用地棣属中和镇涌图乡(永安村、天桥村、乌杨村、道唐村、龙光村等)管辖范围。2017年10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这是秀山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而深远。1.2本项目所在区位位置本项目秀山工业园区拓展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纵二路支二段)位于秀山自治县中和街道秀山工业园A区综合园拓展区。纵二路支二段:道路呈南北走向,与纵二路支一段共线,设计起点交叉口与规划建设道路横一路三号段相交形成十字型交

3、叉口,设计终点交叉口与规划两江大道相交形成十字型交叉口,路线长度565.061m。1.3设计内容秀山工业园区拓展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纵二路支二段)施工图设计,设计内容包含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综合管网工程。其中电力工程、给水工程、燃气工程仅做预留空间。本次设计情况如下:第一部分:道路工程第二部分:交通工程第三部分:照明工程第四部分:综合管网工程本册为第一部分,即道路工程部分。1.4上阶段审查意见暂无2. 区域建设条件(摘录地勘报告)2.1地形地貌纵二路支二段拟建场地内,道路呈南北走向,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区地貌,沿线两侧受人类工程活动改造影响较大。线路通过地段地势平坦,地形

4、坡角在510,全线路中线地面高程363.87m383.71m之间,高差约19.84m。2.2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秀山工业园区拓展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纵二路支二段)位于秀山县工业园区内,道路沿线有道路相通,其道路接现状道路以及规划道路,交通方便。2.3气象及水文测区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之特点。大气降水以降雨为主,雪雹少见。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2.2(出现日期:2006年7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 -1.8(出现日期:1955年1月11日),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 7.7,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 5.7,最大平均日

5、较差: 11.9(出现日期:1953年7月)。年蒸发量: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出现年份:1959年),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mb。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26.7(m/s) ,风向:西北 (出现日期:1981年5月10日)。一日最大降水量:192.9mm(出现日期:2007年7月17日),雨季平均起讫日期(日/月)5月2日9月27日,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190.9mm,出现日期:1956年6月24日21时00分 6月25日 15时46分,经历时间:18时46分。2.4地层岩性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地表层分布第四系全新统

6、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红粘土,下伏基岩为寒武系中统八挂庙组(2b)的白云质灰岩,其岩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详见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第四系全新统(Q4)(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粘土夹碎块石组成,硬质物含量在20%30%间,稍湿,松散。碎块石多呈棱角状,块径大小不一,不均匀分布于粘土中。该填土为平场回填形成以及修建房屋道路时回填。堆填时间约1-10年。该填土零星分布于场地表层,其厚度0.50m(ZY156)4.30m(ZY173)。(2)红粘土(Q4el+dl):黄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伊利石和绿泥石,表层夹有少量植物根系,成块状或柱状,局

7、部网状裂隙较发育,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较高,无摇振反应,呈可塑状,残坡积成因。该土层大面积分布于场地,钻探揭露厚度0.20m(ZY14)14.60m(ZY147)。寒武系中统八挂庙组(2b)(3)白云质灰岩(2b-DM):浅灰色,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碳酸钙,含方解石和白云质。裂隙发育,沿裂面风化后呈锈黄色,充填物为泥质和角砾岩,偶夹薄层灰岩溶蚀破碎带。岩质较硬,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为中风化岩层。该层岩层为场区内的主要岩层,钻探揭示厚度4.60(ZY51)15.90m(ZY113)大面积分布于场地内,钻孔未揭穿。2.4.1基岩面特征局部场区

8、地形呈斜坡状,岩层产状约31010,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貌较平缓,经后期挖填平场,现岩土分界面(基岩顶界面)倾角与原始地形坡度角基本一致,其岩土分界面倾角一般为510,局部地段较陡,倾角达到25。根据平面图及柱状图,场地范围内基岩埋深为0.2014.60m。基岩面起伏不平,基岩顶面高程范围350.74m(ZY129)373.94m(ZY69)。2.4.2基岩风化特征场地内基岩面与地面基本一致,局部起伏较大。中风化带基岩较为破碎,风化裂隙相对发育。中等风化带顶界埋深0.20m(ZY14)14.60m(ZY147)。各钻孔岩土层厚度标高详见附表(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2.5地质构造根据地表

9、地质调查,线路区处于秀山背斜西北翼,本次在场地中部,拟建纵一路支一段处约50m处的基岩露头处测得岩层产状及构造裂隙,现将各裂隙分别叙述如下:岩层产状31010,起伏粗糙,层面张开度小于3mm,无充填,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区内发育有2组裂隙:裂隙J1:产状23071,裂隙间距1.02.3 m,较平滑,微张,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延伸1.33.8m。该组裂隙倾角较陡,属硬性结构面。裂隙J2:产状14077,裂隙间距1.23.3m,平直,多呈闭合状,局部微张,无充填,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延伸0.8m3.6m,属硬性结构面。岩层层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岩层层面倾角基本稳定。场地内及其邻近未

10、发现断层。2.6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经调查,勘察区属于剥蚀浅丘区地貌,现状地势平坦,场地内横一路三号段K0+920处北侧有一鱼塘,为场地主要地表水体,局部地段场地低洼地段有积水,该类场地在雨季有水,旱季多干涸。2、地下水场区地下水主要为覆盖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内。场地内人工填土大面积分布于场区,其厚度不稳定,因其孔隙发育,透水性好,为相对含水层,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因人工填土层分布地势较高,南侧地势低洼,排泄条件较好,不利于地下水的存储,故该类地下水贫乏。(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基岩强风化带中,中风化基岩因裂隙较发育,岩体

11、破碎,其透水性较好,中风化基岩带中基岩裂隙水较发育。大气降水是勘察区基岩裂隙水的主要补给源。因路基分布地势较高,周边排泄条件较好,不利于地下水的存储,故该类地下水贫乏。本次钻孔施工结束后,提干孔内施工残余水,于第二日进行水位观测,钻孔未见稳定水体,形成“干孔”。该区域地下水较贫乏。根据地区工程经验,在暴雨季节,地下水水位一般从相对隔水层(基岩)顶面上升12m。场地及邻近未见污染源,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环境类型为III类,根据场地周围环境条件及当地建筑经验判定,场地环境水、地下水对砼结构、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红粘土,无腐蚀性土

12、层存在,周边无污染水源流入场地,根据当地建筑经验,判定场地土层对砼结构、钢筋砼结构中钢筋、钢结构等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2.7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2.7.1土体工程地质特征1)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层(Q4ml)人工填土:杂色,主要由粘土夹碎块石组成,硬质物含量在20%30%间,稍湿,松散。碎块石多呈棱角状,块径大小不一,不均匀分布于粘土中。该填土为平场回填形成以及修建房屋道路时回填。堆填时间约1-10年。该土体在场地多呈零星状分布,局部地段厚度不均。本次勘察于场地内未选取钻孔做N63.5重型动力触探。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红粘土该土层分布于场地内。钻探揭露该土层呈黄褐色暗紫红色,

13、多呈可塑状,局部人工耕地表层呈软塑状流塑状,切面稍有光泽反应,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本次勘察在30个钻孔中取样进行土常规试验,试验结果统计如下表2.7.1-1。经统计并计算可知,场地内红粘土含水比w=0.83,液塑比Ir=1.64,变异系数=1.48,红粘土的复浸水特征分类为类,其收缩后复浸水膨胀,不能恢复到原位。经统计可知,场地内粘土呈可塑状,属红粘土。红粘土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厚度不等,土体内部裂隙较发育且具有胀缩性,会降低土体的整体性,影响地基稳定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安全、合理、经济的地基处理办法,建议采用换填法处理。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按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

14、J50/T-043-2016)表10.4.3-4,插值得红粘土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平均值取300kPa,红粘土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3000.90求得270kpa,红粘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2700.50求得135kpa。并对该土层在21钻孔内做标准贯入试验。统计成果见表2.7.1-2。红粘土呈可塑状,为中等压缩性。根据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按照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9-4-3,建筑规范编写组公式:fk=22.7N+31.9,红粘土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246kPa,特征值取123 kpa。2.7.2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场区内白云质灰岩岩体呈薄中厚层状、厚度较大,为场区内的主要岩层,岩相变化较大,其风化

15、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块状,少数短柱状。场地大面积分布,厚度较大,局部地段胶结较差,岩质较软。据地方经验,风化裂隙较发育,岩体多为破碎岩体,呈碎块状,局部地段少量岩芯呈短柱状,力学性能差,锤击岩芯易散(碎)。各钻孔取样试验分别统计如表2.7.2-3。各岩石测试成果统计结果如下:表2.7.2-3白云质灰岩性质统计表岩性编号抗压强度(Mpa)天然饱和白云质灰岩ZY737.3 37.5 33.8 27.3 30.2 28.9 ZY2332.1 30.3 29.8 24.7 23.7 22.4 ZY4334.2 34.7 29.3 26.7 25.8 24.2 ZY7132.6 27.7 28.3 23.2 21.1 23.0 ZY8731.3 34.7 33.2 23.9 26.3 27.3 ZY10032.5 32.9 29.1 25.8 25.1 22.1 ZY12828.1 31.1 31.8 21.5 23.9 24.8 ZY13530.5 32.8 33.6 23.9 25.9 26.2 ZY141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