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年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48665276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20年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2020年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2020年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2020年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2020年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20年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20年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整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整理【篇一:促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也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把握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使较快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下去。如果单纯追求快速增长,忽视质量、效益、结构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有可能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攀比高速度,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结果则欲速不达。 为促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2、整,更加注重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提升节能环保水平、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理解,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二、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水平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水平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水平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持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二O二O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水平显著增强,科技促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水平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

4、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技人才是提升自主创新水平的关键所在。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

5、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管理创新转变。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动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

6、”,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 农业的发展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这是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基本思想。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

7、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合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扎实稳步推动新农村建设。必须理解到,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增大力度扶持“三农”的水平和条件,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统筹区域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一)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统筹区域发展

8、,促动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别,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邓小平在1988年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区要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协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协调发展问题。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对于解决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依据。 (二)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指坚持实施推动西部大

9、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动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新时期新阶段,缩小区域发展差别的的基本目标和促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具体举措;(1)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动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2)增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3)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4)增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

10、扶持力度。协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5)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水平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六、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

11、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世界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二)促动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三)增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

12、的根本基础。(四)增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篇二: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其内涵是:凡是有劳动水平的人都应尽自己的水平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是:(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

13、(2)旧的社会分工的存有和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客观必然性在于:(1)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多种经营方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存有。(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

14、义的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服务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的报酬,即劳动力、土地、资本、信息、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能够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里不包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资产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三、深化分

15、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准确理解“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重要表现。但是,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必然会拉大收人分配的差别,其客观经济根据是:一是贯彻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二是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三是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升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人们的收入差别拉大;四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所造成的优胜劣汰,也会导致收入的差别。 鼓励一部分人

16、、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由当前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它并非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但却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这就是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样,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协助作用和带动作用促动其它地区、其他劳动者学习先进,提升经济效益,再加上国家对收入的调节,最终保证全体劳动者波浪式的共同富裕。 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是鼓励辛勤努力成绩大的人和有条件快速发展先富、致富的方式,是通过诚实劳动致富、合法致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政策能够把效率与公平有效地协调起来。 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