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小学初中版)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664902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小学初中版)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小学初中版)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小学初中版)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小学初中版)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小学初中版)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小学初中版)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小学初中版)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好东西,反 思,1.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你会想到哪些问题?2.在 教学设计中,你在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时有哪些习惯或困惑?,例A:松鼠教学目标(七年级),例B: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分析能力。 2.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而领悟这对父子如何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从中理解父母之爱,懂得感恩。,例B:

2、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五年级),教学目标2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课后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的品质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提 纲,一、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二、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三、确定教学目标的因素分析 四、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一、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一、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宏观目标指导、限制中观与微观目标。 宏观目标不等于中观目标之和; 中观目标不等于微观目标之和; 上位目标与下位目标是

3、全息关系。 启示1:在教学设计中出现的教学目标必须是每篇课文、某节课所特有的、具体的教学目标。 启示2: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应该作为课堂教学的愿景或导向存在,不宜代替课堂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四种基本价值取向: “普遍性目标”取向 “行为目标”取向 “生成性目标”取向 “表现性目标”取向 (施良方课程理论,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二、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1.普遍性目标取向(古代;班级授课制早期) 是基于经验、哲学观、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学宗旨或原则。 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柏拉图:“有德性的生活” 具体到语文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设计教学目

4、标时强调知识传授,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例(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教学目标):“学习闻一多先生埋头苦干、钻研学问的学者风度和敢说敢做的革命家风格。”,二、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2.行为目标取向(二十世纪初,五、六十年代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至今影响巨大) 指明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所发生的行为变化,以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教学目标。 “唯科学主义”价值观。 博比特:课程怎样编制课程 “学习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 活动分析法 查斯特:工作分析法 泰 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目标来源:学生+社会+学科 目标筛选:教育哲学+学习心理 目标陈述:学生行为+学科内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

5、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 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个性化 动作领域: 模仿、控制、精确、连接、自动化,加涅:教育心理学,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教学设计原理 为学习设计教学 把学习结果分类 根据学习类型选择教学策略,“行为目标”取向,强调能力的培养:“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学,其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突出了不同于记忆知识的、包含在技能和能力之中的诸目标的重要性。”(克拉斯沃尔语) 例:“学生将通过陈述来证明已掌握了五项逗号规则的知识(具体说出有哪五项规则),并能在逗号被删除的句子中正确插入逗号。”,二、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3.生成性目标取向(20世纪70年代提出) 源于杜威“教育

6、即生长”的命题,认为教育目的不能外在于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儿童的生活和生长、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才是教育目的本身。 最根本特点是过程性。斯滕豪斯提出的“过程模式”,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具有不可预测性。 斯滕豪斯:“教育即引导儿童进入知识之中的过程,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 例“非指示性教学”。,二、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4.表现性目标取向(20世纪80年代提出,在本世纪影响) 明确规定学生应该参加的活动,描述具体的学习情境,指明学生在情境中将要处理的问题或将要完成的任务,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该在活动中习得什么。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和多元化

7、。 例:“解释失乐园的意义”;“考察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二、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历时性: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突显出不同历史时期教育重心的转移。前后之间是否定之否定的关系。 共时性:任何历史时期的教育中都同时存在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取向。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实质上混合了四种目标取向。,二、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启示1:“情感态度价值观”之类的普遍性目标往往是长期性的,导向性的,不适合作为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不宜单列。 不可把情感教育、人生教育、环保教育等人文性目标作为一节语文课的主要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多的是体现在教

8、师的言传身教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中。,二、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启示2: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向行为目标靠拢,以使语文教学具有更强的确定性。 清晰的行为目标可以让学生每节课有看得见的收获。 分类的行为目标为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明确指导,有助于目标的落实。 分类的行为目标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可测的标准,有助于目标的检测。,目标分类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二、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启示3:“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是生成性目标。改变重结果轻过程之怪现象是新课程设置此一维度目标的初衷。 不应把生成性目标仅仅理解为与“预设”相对立的、课堂上随机生成的目标,而应该理解为让学生在有计划的课堂学习活动中,经历

9、、体验从感知到概括再到应用的完整过程,从而实现在认知心理上有所积淀,在方法上有所体悟的目标。,二、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启示4: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度表现性目标提供了一个选择。 表现性目标符合语文实践性、个性化的学科特点。 把目标确定为限定情境下学生要完成的具体学习任务。 把教学过程变成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达成不同的目标。,三、确定教学目标的因素分析,1.课文的多重身份 2.学生的多重身份 3.获得的启示,1.课文的多重身份(以文学作品为例),目标追问,启示1,根据课文的突出特点来选择本课培养同类体裁课文阅读能力的侧重点,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 把一般

10、阅读能力和整体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次要的、常规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往往体现在常规目标中,体现在课堂中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中。) 教学中要善于突破重点,注重落实常规。,2.学生的多重身份,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楚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美国)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2.学生的多重身份,目标追问,启示2,预估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反应(哪些读懂了?哪些有点懂?哪些完全不懂?),以此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 教学目标既要扬学生之长,更要补学生之短。 教学目标要有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

11、四、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一)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要求: 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 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3.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4.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四、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二)平时写教案的具体要求: 1.不要硬套三维目标。 2.目标要集中。(一节课的目标最好不超过三点,一篇课文的目标最好不超过四点。) 3.让学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建议直接写成“学习目标”!),两则教学目标的比较,(3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12、,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年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6个生字,理解“纵横交叉、操纵自如”等词语。(2)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与威尼斯的关系。(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来描写事物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有感情的朗读等加深对威尼斯的认识,体会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从而激发热爱自然美好景象的情感。,(7年级)松鼠教学目标,示例:松鼠教学目标(修改),例1:松鼠教学目标(修改),推荐阅读,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著,施良方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月版 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施良方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版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施良方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8月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等著,皮连生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安德森等编著,皮连生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中学卷),何更生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