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工培训讲座》PPT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663164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焊工培训讲座》PPT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电焊工培训讲座》PPT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电焊工培训讲座》PPT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电焊工培训讲座》PPT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电焊工培训讲座》PPT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焊工培训讲座》PPT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焊工培训讲座》PPT幻灯片(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电焊工培训,*煤矿机运科,2,电焊工培训大纲,第一章 焊接与切割基础知识 第二章 特殊焊割作业安全技术 第三章 焊接与切割作业的劳动卫生及防护措施 第四章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方法 第五章 等高焊接与切割安全技术,3,第一章 焊接与切割基础知识,一、焊接与切割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一)基本原理 在金属结构及其它机械产品的制造中常需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按一定的形式和尺寸联接在一起,这种联接通常分两大类,一类是可拆卸的联接,就是不必损坏被联接件本身就可以将它们分开、如螺栓联接等,见图11。另一类联接是永久性联接,即必须在毁坏零件后才能拆卸,如焊接。 图11 机械联接 (a)螺栓联接(b)铆钉联接

2、,4,焊接就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使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方法。 为了获得牢固的结合,在焊接过程中必须使被焊件彼此接近到原子间的力能够相互作用的程度。为此,在焊接过程中,必须对需要结合的地方通过加热使之熔化,或者通过加压(或者先加热到塑性状态后再加压),使之造成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与扩散,从而达到不可拆卸的联接。,5,(二)焊接方法的分类,按照焊接过程中金属所处的状态及工艺的特点,可以将焊接方法分为熔化焊、压力焊和钎焊三大类。,图12 永久性联接焊接,6,熔化焊是利用局部加热的方法将联接处的金属加热至熔化状态而完成的焊接方法。在加热的条件下,增强了金属原子的功能,促进原子

3、间的相互扩散,当被焊接金属加热至熔化状态形成液态熔池时,原子之间可以充分扩散和紧密接触,因此冷却凝固后,即可形成牢固的焊接接头。常见的气焊、电弧焊、电渣焊、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等均属于熔化焊的范畴。,7,压力焊是利用焊接时施加一定压力而完成焊接的方法。这类焊接有两种形式,一是将被焊金属接触部分加热至塑性状态或局部熔化状态,燃后施加一定压力,以使金属原子间相互结合形成牢固的焊接接头,如锻焊、接触焊;摩擦焊和气压焊等就是这种类型的压力焊方法。二是不进行加热,仅在被焊金属接触面上施加足够大的压力,借助于压力所引起的塑性变形,以使原子间相互接近而获得牢固的压挤接头,这种压力焊的方法有冷压焊、爆炸焊等

4、。,8,钎焊是把比被焊金属熔点低的钎料金属加热熔化至液态,然后使其渗透到被焊金属接缝的间隙中而达到结合的方法。焊接时被焊金属处于固体状态,工件只适当地进行加热,没有受到压力的作用,仅依靠液态金属与固态金属之间的原子扩散而形成牢固的焊接接头。钎焊是一种古老的金属永久联接的工艺,但由于钎焊的金属结合机理与熔焊和压焊是不同的,并且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所以在现代焊接技术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常见的钎焊方法有烙铁钎焊、火焰钎焊、感应钎焊等多种方法。,9,焊接方法的分类见下图所示。,10,(三)切割的方法和分类,按照金属切割过程中加热方法的不同大致可以把切割方法分为火焰切割、电弧切割和冷切割三类。 1火焰切

5、割 2电弧切割 3冷切割,11,1火焰切割 按加热气源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气割 气割(即氧乙炔切割)是利用氧乙炔预热火焰使金属在纯氧气流中能够剧烈燃烧,生成熔渣和放出大量热量的原理而进行的。 (2)液化石油气切割 液化石油气切割的原理与气割相同。不同的是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特性与乙炔气不同,所使用的割炬也有所不同:它扩大了低压氧喷嘴孔径及燃料混合气喷口截面,还扩大了对吸管圆柱部分孔径。 (3)氢氧源切割 利用水电解氢氧发生器,用直流电将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其气体比例恰好完全燃烧,温度可达28003000,可以用于火焰加热。 (4)氧熔剂切割 氧熔剂切割是在切割氧流中加入纯铁粉或其它熔剂,

6、利用它们的燃烧热和废渣作用实现气割的方法为氧熔剂切割。,12,2电弧切割 电弧切割按生成电弧的不同可分为: (1)等离子弧切割 等离子弧切割是利用高温高速的强劲的等离子射流,将被切割金属部熔化并随即吹除、形成狭窄的切口而完成切割的方法。 (2)碳弧气割 碳弧气割是使用碳棒与工件之间产生的电弧将金属熔化,并用压缩空气将其吹掉,实现切割的方法。,13,3冷切割 切割后工件相对变形小的切割方法有: (1)激光切割 激光切割是利用激光束把材料穿透,并使激光束移动而实现切割的方法。 (2)水射流切割 水射流切割是利用高压换能泵产生出200400MPa的高压水的水束动能,来实现材料的切割。,14,二、焊接

7、与切割的发展概况及应用,(一)焊接与切割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是最早应用焊接技术的国家之一。根据考古发现,远在战国时期的一些金属制品,就已采用了焊接技术。从河南辉县玻璃阁战国墓中出土的文物证实,其殉葬铜器的本体、耳、足就是利用钎焊来联接的;在800多年前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就提到了焊接方法。其后,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对锻焊和钎焊技术也作了详细的叙述。上述事实说明,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焊接历史的国家。,15,气焊大约是在1892年前后出现,那时使用的是氢气氧气混合气体。氢氧混合气体的燃烧温度最高能达到2000左右,因此,只能焊接较薄的工件,而且使用氢气很不安全,容

8、易发生爆炸事故。所以,在工业上未被广泛采用。 到了1895年,发明了用电炉制造碳化钙(俗称电石)的方法之后,又发现了乙炔气(电石与水接触后产生的气体)和氧气混合燃烧,可以得到更高的温度(3200),在1903年,氧气一乙炔气火焰被运用到金属焊接上去,奠定了气焊技术的基础。,16,近代主要的焊接技术电弧焊,是在电能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之后发展起来的。20世纪初,作为焊接设备的正式产品手工电弧焊机问世。20年代后期电阻焊和40年代后期埋弧焊、惰性气体保护焊相继获得应用,50年代CO2气电焊、电渣焊、摩擦焊、电子束焊、超声波焊和60年代等离子弧焊、激光焊、光束焊相继出现,使焊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近

9、年来,太阳能焊机、冷压焊机等新型焊接设备开始研制,特别是在焊接生产自动化及电子计算机在焊接切割生产中的应用方面有很大发展,将会使焊接切割技术的发展达到一个新阶段。,17,(二)焊接与切割的应用,焊接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金属加工方法,与其它热加工方法相比,它具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结构设计灵活,用材合理及能够以小拼大等一系列优点,从而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造船、电站、汽车、石油、桥梁、矿山机械等行业中,焊接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加工手段。在世界主要的工业国家里每年钢产量的45左右要用于生产焊接结构。在制造一辆小轿车时,需要焊接500012000个焊点,一艘30万吨油轮要焊1000km长的焊缝

10、,一架飞机的焊点多达2030万个。此外,随着工业的发展,被焊接的材料种类也愈来愈多,除了普通的材料外,还有如超高强钢、活性金属、难熔金属以及各种非金属的焊接。同时,由于各类产品日益向着高参数(高温、高压、高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焊接结构越来越复杂,焊接工作量越来越大,这对于焊接生产的质量,效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焊接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它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更为广阔。,18,三、学习焊接切割安全技术的必要性,随着生产的发展,焊接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与此同时,伴随出现的各种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严重地威胁着焊工及其它生产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为切实保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国家经贸委于1999

11、年发布的第13号主任令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和国家标准GB53068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中都明确规定:金属焊接(气割)作业是特种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者,称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与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并经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经贸委统一制作的安全技术操作证后方准独立作业。,19,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这些作业的人员,即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及行为对于安全状况是至关重要的,许多重大、特大事故就是因为这些作业人员的违章造成的。鉴于特种作业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

12、中的重要性,劳动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法律法规都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管理提出了要求。原劳动部曾发布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劳安字199131号)、矿山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资格考核规定(劳部发199635号)等规章。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已经成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20,职工在焊接切割工作过程中需要与各种易燃易爆气体、压力容器和电机电器接触。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有害粉尘、弧光辐射、高频电磁场、噪声和射线等。上述危害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起爆炸、火灾、烫伤、急性中毒(锰中毒)、血液疾病、电光性眼炎和皮肤病等职业病症。此外还可能危及设备、厂房

13、和周围人员安全,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21,学习焊接安全技术的目的在于使有关的管理人员、操作工人掌握焊接操作的基本原理,操作安全及防护的方法,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88)及各项有关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做出适当的处理,从而保护操作者自己和周围人员及厂房设备不遭到损害。随着焊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劳动保护的措施也要不断地发展才能适应安全工作的需要。焊接安全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防火、防爆、防触电以及在尘毒、磁场、辐射等条件下如何保障工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安全操作。焊接工人只有详细地了解焊接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焊接工艺、工具及操作方法,才能深刻地理解

14、和掌握焊接安全技术的措施,严格地执行安全规程和实施防护措施,从而保证安全生产,避免发生事故。,22,第二章 特殊焊割作业安全技术,一、燃料容器、管道的焊补安全技术 化工燃料容器和管道在使用中因受内部介质压力、温度、腐蚀的作用,或因结构、材料、焊接工艺等缺陷,所以要定期检验。有时在生产中需要抢修,时间紧、任务重,且要在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环境下进行,稍不小心就会引起火灾和中毒事故。因此,在进行化工及燃料容器和管道的焊割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爆、防火、防毒等技术措施。,23,1置换动火与带压不置换动火 化工及燃料容器和管道的焊补,目前主要有置换动火和带压不置换动火两种方法。凡利用电弧和火焰进行焊

15、接或切割作业的,均为动火。 所谓置换动火就是将燃料容器与管道中的可燃物完全置换出去后再进行焊补作业。置换动火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有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所以一直被广泛应用。,24,(1)置换动火 置换动火就是在焊补前水和不燃气体置换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气体,或用空气置换容器或管道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使容器或管道中的有害气体达到规定的要求,从而保证焊补的安全。 置换动火是一种比较安全妥善的办法,在容器、管道的生产检修工作中被广泛采用。但是采用置换法时,容器、管道需要暂停使用,而且要用其他介质进行置换。在置换过程中要不断取样分析,直至合格后才能动火,动火后还需再置换,显得费时麻烦。另外,如果管道中弯头死

16、角多,则往往不易置换干净而留下隐患。,25,(2)带压不置换动火 带压不置换动火,就是严格控制含氧量,使可燃气体的浓度大大超过爆炸上限,然后让它以稳定的速度,从管道口向外喷出,并点燃燃烧,使其与周围空气形成一个燃烧系统,并保持稳定地连续燃烧。然后,即可进行焊补作业。 带压不置换法不需要置换原有的气体,有时可以在设备运转的情况下进行,手续少,作业时间短,有利于生产。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可燃气体的容器与管道的外部焊补。由于这种方法只能在连续保持一定正压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控制难度较大,而且没有一定的压力就不能使用,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目前应用不广泛。,26,2发生爆炸火灾的原因 (1)焊接动火前对容器或管道道内气体的取样分析不准确,或取样部位不适当,结果在容器、管道内或动火点周围存在着爆炸性混合物。 (2)在焊补过程中,周围条件发生了变化。 (3)正在检修的容器与正在生产的系统未隔离,发生易爆气体互相串通,进入焊补区域,或是生产系统放料排气遇到火花。 (4)在具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的车间、仓库等室内进行焊补作业。 (5)焊补未经安全处理或未开孔洞的密封容器。,27,3置换焊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