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肾病中的治疗原则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659595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X 页数:109 大小:18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肾病中的治疗原则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肾病中的治疗原则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肾病中的治疗原则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肾病中的治疗原则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肾病中的治疗原则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肾病中的治疗原则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肾病中的治疗原则ppt课件(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治疗原则,(一)哮喘(成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症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此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治疗原则】,1.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 的药物。 2.哮喘的治疗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 3. 应避开过敏原及触发因素,加强患者教育。 3.哮喘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定期随访、评估及

2、监测患者哮喘控制程度,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修订治疗方案。 4.抗生素仅在有感染指征时使用。 5.危重哮喘急性发作经规范药物治疗后仍无改善甚至持续恶化者,应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的应用】,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急性哮喘发作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2.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非应急治疗时吸入给药为首选途径。 3.绝大多数慢性持续哮喘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每天使用400g的布地奈德)即可较好地控制。一般中重度持续哮喘可选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后,逐步减量,直至达到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最小有效剂量

3、。在哮喘控制不理想时,需及时评估,上调治疗,症状急性恶化,可将吸入糖皮质激素增加4倍,连续应用714天。 4.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可口服糖皮质激素。参考剂量为:泼尼松或泼尼松龙2040mg/d,57 天,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用,可根据病情的严重度适当调整剂量和疗程,也可以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4mg/d治疗。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静,脉及时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1000mg/d)或甲泼尼龙(40160mg/d),无糖皮质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内停药,有糖皮质激素依赖倾向者可适当延长给药时间,控制哮喘症状后逐渐减量。不推荐长期使用地塞米松。对未控制和急性加重的难治性哮喘患者,可先给予较大剂

4、量的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再逐渐减少剂量,用最低剂量维持治疗。此外,应同时给予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以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维持剂量。,5.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口咽局部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定植、感染。吸药后应及时用清水含漱口咽部。长期使用较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者亦可能出现医源性库欣综合征表现。,(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 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 的不良反应。,【治疗原则】,1.根据分期和严重度

5、分级确定治疗方案。 2.COPD稳定期:包括患者教育与管理、避免危险因素、支气管舒张剂及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氧疗、康复治疗等。 3.COPD急性加重期院外治疗:首先确定COPD急性加重的原因和严重性评价。除支气管舒张剂外可考虑口服糖皮质激素。 4.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治疗:控制性氧疗、抗感染、支气管舒张剂、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及呼吸支持疗法等。,【糖皮质激素的应用】,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适用于(1)COPD稳定期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50 预计值(级和 级COPD)并且有临床症状者;(2)反复急性加重的COPD患者。 2.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长效2-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比单用吸入

6、型糖皮质激素效果好。部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联合2-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3.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对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有益。短效2-受体激动剂较适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可加抗胆碱能药物;较为严重者也可考虑静脉滴注茶碱类药物。COPD加重期住院患者宜在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基础上,口服或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要权衡疗效及安全性决定用量。参考剂量:泼尼松或泼尼松龙2040 mg/d,口服,连用510天后逐渐减量停药。或静脉给予甲泼尼龙40 mg/d,25 天后改为口服,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糖皮质激素剂量和疗程。对COPD患者不推荐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4.对于COPD患者,吸入

7、型糖皮质激素在口咽局部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定植、感染。吸药后应及时用清水含漱口咽部。,(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 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呼吸系统疾病。IIP分为7种类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U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COP);急性间质性肺炎(AIP);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BILD);淋巴细胞性间质炎(LIP)。7种类型的IIP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反应和预后差别很大。目前认为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的IIP类型有COP及NSIP等,而大部分IPF

8、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原则】,1.IPF:目前对IPF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病理确诊的典型IPF以及高分辨胸部CT显示以蜂窝样改变为主要病变的典型IPF,糖皮质激素治疗基本无效,不主张使用。对IPF炎性渗出早期(胸部CT显示磨玻璃样病变)患者可考虑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治疗。建议决定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时需与患者及家属讨论,应签署知情同意书。IPF急性加重期应予以积极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给予所有IPF患者最佳支持疗法,如氧疗、肺康复治疗等。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IPF的主要手段。,2.NSIP: 最近认为NSIP并非单一疾病,可能与其他IIP混合存

9、在。病理学将NSIP分为细胞型、混合型及纤维化型。细胞型及混合型NSIP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满意,而纤维化型疗效较差。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3.COP: 大部分CO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少数COP可急性发病,可在症状出现后短期内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严重病例或复发患者可能需要较高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制。,4.AIP:大部分AI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差。对早期AIP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能有效。 5.DIP: 由于DIP有明显的肺功能损伤及病情进展较快,一般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制。 6.RBILD: 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

10、尚不清楚。有报道认为戒烟后病情无改善或病情继续恶化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患者病情改善。,7.LIP: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疗效较好,但有些患者疗效欠佳,可在数月内死于疾病进展或肺部感染等。,【糖皮质激素的应用】,1.IPF:已明确大剂量糖皮质激素(0.5 1 mgkg-1d-1)治疗不能改善生存率而且伴有较高的病死率。对部分IPF可考虑较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0.5 mgkg-1d-1)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及硫唑嘌呤,治疗48周评估疗效,若无效或病情恶化, 应停止治疗,若有效,逐渐减至维持剂量7.510 mg/d,治疗至少维持6个月1年。上述剂量与疗程尚无充足的

11、循证医学证据。,2.COP 及NSIP: 目前对于理想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及疗程尚无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建议起始剂量为泼尼松0.751 mgkg-1d-1(或等效剂量甲泼尼龙或泼尼松龙),412周左右对病情和疗效进行评估,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一般疗程 612个月。如治疗效果不佳,应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3.AIP: 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剂量与疗程目前尚无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早期AIP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能有效。如糖皮质激素冲击无效可考虑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4.DIP: 目前对于理想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及疗程尚不清楚,尚无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建议治疗方案:起始剂量为泼尼松(或等效剂量甲泼尼

12、龙/泼尼松龙)2060 mg/d,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 5.RBILD:目前尚无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尚不清楚。部分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病情改善。 6.LIP: 目前尚无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建议起始剂量为泼尼松(或等效剂量甲泼尼龙/泼尼松龙)0.751 mgkg-1d-1,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四)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是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内的曲菌抗原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种疾病。ABPA在急性发作期有喘息、发热、咳嗽、咳痰及咯血等症状,慢性期表现为肺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治疗原则】,1.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辅助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

13、)。 2.根据病程分期决定治疗方案。 3.应避免暴露于高浓度曲霉菌环境。 4.治疗伴随的其他疾病,如变应性鼻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糖皮质激素的应用】,1.首选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急性期推荐剂量:一般泼尼松 0.5 mgkg-1d-1, 2周后改为0.5 mg/kg隔日口服,一般疗程3个月左右,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糖皮质激素剂量和疗程。急性期症状严重者最初2周泼尼松剂量可提高至4060 mg/d,疗程亦可视病情适当延长。减量应根据症状、胸部影像检查和总IgE水平酌定。(2)慢性糖皮质激素依赖期和肺纤维化期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提倡隔日服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吸入型糖皮

14、质激素可改善哮喘症状,但不影响肺部浸润的吸收。,(五)结节病,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以非干酪性坏死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常侵犯肺、双侧肺门淋巴结,临床上90% 以上有肺的改变,其次是皮肤和眼的病变,浅表淋巴结、肝、脾、肾、骨髓、神经系统、心脏等几乎全身每个器官均可受累。,【治疗原则】,1.治疗方案制订前需进行个体评估,包括受累脏器的范围和严重度、分期以及预期治疗效果等。 2.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适应证: (1)明显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短、胸痛),或病情进展的期以及期患者; (2)胸部影像学进行性恶化或伴进行性肺功能损害者;,(3)侵及肺外器官,如心脏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伴视力损害的

15、眼部受累,或持续性高钙血症。 3.如已经存在晚期肺纤维化,其治疗重点应加强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如有指征可考虑行肺移植术。 4.无症状的期患者不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无症状的期或期患者,如果仅存在肺功能轻度异常而且病情稳定者不主张过于积极地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保持动态随访,有明显适应证时应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1.首选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初始剂量为泼尼松(或等效剂量甲泼尼龙或泼尼松龙)2040mg/d (或0.5 mgkg-1d-1)。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如有效,则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疗程624个月,一般至少1年。 2.如停药后病情复发,再次糖皮质激素治疗仍然有效,并在必要时加用

16、免疫抑制剂。 3.吸入糖皮质激素无明显获益,但对于有气道黏膜受累的患者可能有一定疗效。,(六)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是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症状有流涕、鼻塞、鼻痒和喷嚏,这些症状具有自限性或治疗后能缓解。变应性鼻炎的分型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分为间歇性或持续性;根据症状严重度及对生活等的影响可分为轻度或中-重度。,【治疗原则】,1.主要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患者教育。 2.鼻内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 3.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采用阶梯式药物治疗方案。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应坚持临床随访及疗效评价,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增减治疗的强度。,【糖皮质激素的应用】,1.鼻内糖皮质激素是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一线治疗。也可用于中-重度间歇性变应性鼻炎和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 2.参考治疗方案: (1)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首选鼻内糖皮质激素(倍氯米松300400g/d或等效剂量的其他鼻内糖皮质激素)。如症状严重,在治疗初期可加用口服H1抗组胺药物和(或)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2)中-重度间歇性变应性鼻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