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凝血仪的检测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659566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化凝血仪的检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动化凝血仪的检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动化凝血仪的检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动化凝血仪的检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动化凝血仪的检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化凝血仪的检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化凝血仪的检测ppt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动化凝血仪的检测,邵欣,概述:,血液凝固分析仪简称血凝仪。血凝仪的雏形出现于20世纪,最早采用的是电流法原理,主要是模拟手工凝固时间法测定以达到半自动化操作,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光学法的血凝仪,但是血凝仪的真正发展与普遍使用乃是始于电子技术,免疫化学技术迅速发展的20世纪7080年代。血凝仪从自动化程度方向可分为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两类,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检测原理:生物学法(凝固法) 免疫学法 生物化学法,生物学法(凝固法):将凝固血因子激活剂加到待检测血浆中,使血浆发生体外凝固,血凝仪连续记录血浆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原逐渐变为纤维蛋白,其理学性状发生变化,当一束光通过反应

2、杯时,其透射光和散射光的强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光学法就是凝血仪根据血液凝固而导致的光弧度的变化来判断血浆凝固终点的方法。,凝血仪的检验项目:,血浆活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血浆活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在体外,37条件下于待测血浆中加入足量的接触因子激活剂和部分凝血活酶,在Ca离子参与下,通过激活因子 而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缺乏血小板血浆凝固、其凝固的时间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的长短与内源性凝血因子的质与量,血浆中是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功能的筛查试验。 、测定方法:手工法(试管法) 仪器法 、参考区间:男性:373.3(31.543.5)S 女性:3

3、7.52.8 (32 43)S 受检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超过10S以上 才有病理意义。,临床意义,、对内源性凝血途径因子(、) 缺乏较CT敏感,能检出 ,C小25% 的轻型血支病,APTT延长的最常见疾病为 血支病。 、APTT是普通肝素治疗检测的常用指 标。 、血管性血支病。 、异常抗凝血增多 、纤溶亢进(DI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原理:在体外条件下待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适 量的Ca离子,通过激活因子而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使之 血小板血浆凝固,其凝血的时间为凝血酶原时间(PT)。 的长短放映了血浆中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因子、 的水平,它是最常用的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

4、功能的筛查试 验。 测定方法 手工法 仪器法 报告方式 1以PT的秒(S)数报数。 2凝血酶原时间比率()报告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报告 参考区间:PT值(S):成人为S 新生儿延长S PTR: 成人为0.851.15 INR:依ISI不同而异,临床意义 PT延长或PTR增高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和 低 (无)纤维蛋白原症。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 素K缺乏症、纤溶亢进、DIC晚期等 血循环中抗凝血物质存在,如口服抗凝血 剂肝素和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 ()等 PT缩短或降低 先天性凝血因子U增多症 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长期服用避孕药等。 INR是口服抗凝剂治疗监测

5、的首选指标 (.),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原理:在体外,条件下于待检血浆中加入凝 血酶溶液后,直接将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 蛋白,使之血小板血浆凝固,其凝固的时间称为 凝血酶时间() 、测定;手工法仪器法 、参考区间:S,超过正常对照,S以 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TT延长:见于 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 常纤维蛋白原病,其中更多的见于获得性纤维蛋白原血症,如 肝脏疾病、DIC晚期等; 应用肝素或肝素类物质存在) FDP增多等。 TT可作为溶栓治疗监视的指标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原理:clauss法(凝血酶法)在待检稀释的血浆中加 入足量的凝血酶,使血

6、浆中的Fg转变成以Fg含量一定的国际标准品为参比血浆测定其对应的凝固时间,制作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可以得到待检血浆中Fg含量。 PT衍生法:基于PT反应曲线差值来确定Fg含量的方法。 参考区间:成人:2.004.00g/L 新生儿:1.253.00g/L 临床意义: Fg增高:1感染:毒血症、肺炎等无菌炎症:肾病综合 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 病: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恶性肿瘤 外伤、烧 伤、外科手术后 妊娠晚期等 Fg减少:1 原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结构异常 2 继发性 纤维蛋白原减少:DIC晚期、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Fg可作为溶栓治疗监测的指标,分析前的质量控

7、制,一、 血液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 标本采集前:要求患者处于平静与空腹状态,避免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纤维成分的激活。采血前一周内不可服用对检查有影响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采血工具:提倡使用真空采血管收集标本,以减少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化。 标本采集: 采血人员应技术娴熟,“一针见血”,以防组织损伤,外源性凝血 因子进入针管。 止血带应尽可能扎得松些,时间不超过 1min。 取血时,回抽的速度要缓慢并且均匀,使用血液平稳的进入,防 止气泡产生。 采血量视检测项目需要而定,但必须保证血量与抗凝剂量比例合 适,然后迅速将血液与抗凝剂轻轻的颠倒混匀58次,避免用 力震荡而破坏凝血蛋白。 标本避免出现凝

8、块及溶血。 标本的运送和保存: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在室温下运送,严防 剧烈震荡、日光直射和污染;标本应分离血浆置于-20度冰箱保存。 标本的分离:在室温下离心。,二、检测试剂的选择及使用,1使用仪器厂家推荐使用的配套试剂,校准品和质控物。 2试剂应该严格按照厂家的说明书储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根据检测目的选用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试剂。,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规范化操作, 使用半自动血凝仪时,吸样管的排液端 贴在反应杯内壁加试剂,以避免产生气 泡。 、仪器法测不出结果的标本(PT、TT等项目的 检测见于标本Fg含量过低或黄疸干扰等) 、做好室内质控 、参加室内质控,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受患者状况(生理病理变化、饮食 改变、服用药物等)标本质量等因素影响, 因此,对于检验结果应该结合标本质量和临 床诊断等做出综合判断,才能发生正确的检 验报告) 、重视异常结果、危重疑难患者等检验结果的 复核或复查,并且,对于危急值必须及时报 告给临床。 、加强与临床沟通,积极做好为临床和患者提供的咨询 服务,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持续改进检验质量。,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