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导学案-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48659098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导学案-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导学案-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导学案-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导学案-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导学案-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导学案-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导学案-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另一类是_。2非生物因素:光、_、水、_等。3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1)_关系。举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2)_关系。举例:稻田里的杂草与水稻。(3)_关系。举例:一个窝里的蚂蚁。二、对照实验在研究_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_以外,其他条件都_的实验。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_的影响,生物必须_才能生存下去。同时,生物也_和_着环境。2举例。(1)荒漠中的骆驼,_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_。(2)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_。(3)对寒冷的适应:生

2、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_的厚度可达60毫米。(4)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_。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_,生物也在不断_,适应环境。答案:一、1.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2温度空气3其他生物(1)捕食竞争合作二、一种条件不同相同三、1.生态因素适应环境影响改变2(1)尿液出汗(2)长很多(3)皮下脂肪(4)疏松3改变进化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1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1)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下去。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光能影响动物的体色,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2)温度: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

3、很窄,温度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3)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来源:学_科_网2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1)种内关系:生物在种内关系上,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的现象是常见的,如蚂蚁共同搬运食物、狼群捕食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场所或其他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的情况也是存在的。(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生物界中寄生的现象非常普遍,如蛔虫、绦虫寄生在人体内,菟丝子寄生在豆科等植物上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

4、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做竞争,如杂草与水稻竞争阳光、水分等。捕食关系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杜鹃捕食昆虫,狼捕食野兔,等等。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生活习性。(1)形态结构:如沙漠地区的植物根系发达,叶呈针状,这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水中生活的鱼身体呈梭形,用鳃呼吸,是对水生生活的适应;拟态、警戒色和保护色等。(2)生理特征:如鸟类适于飞行生活而进行的双重呼吸等。(3)生活习性:如猫在白天休息,晚上活动捕鼠;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徙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

5、响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影响环境。如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多姿多彩的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氧含量提高,其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例题1】 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该诗句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A光B温度C水D空气解析:(1)知识点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主要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2)选项分析:春天气候变

6、暖,水中的鸭子感知到的是水的温度变化。(3)易错点:鸭生活在水中,诗中描述的是水对鸭生活的影响,容易误选C项。答案:B【例题2】 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水葫芦能在昆明滇池生殖繁衍,说明水葫芦适应当地的环境;由于水葫芦的大量繁殖,导致水面透光度低,改变了水体颜色,影响大气与水中气体交换,并导致水中其他生物得不到足够的养料和空气,从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7、因此这一事例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答案:C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2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3许多蚂蚁一起向一个大型的昆虫进攻,并把它搬运到巢穴中,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寄生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下图所示。他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量如下表。通过分析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地点鼠妇数量水泥路上0水槽边的石头下24庭院里的花盆

8、底下18干草地中2A.高温干燥 B阴暗潮湿C空气污浊 D阳光充足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B“草盛豆苗稀”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雨露滋润禾苗壮”6庄稼地里的小麦与杂草的关系是()A竞争 B寄生 C合作 D捕食7一种捕食小虫的动物,白天一般不活动,傍晚出来觅食,其体色为黑色,白天很可能是在哪里休息?()A干燥的地方 B潮湿的地方C黑暗的地方 D明亮的地方8下列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A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来源:学&科&网Z&X&X&K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秋天大雁南飞越冬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来源:学科网9蚯蚓在土壤中

9、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了()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D生物适应环境10浮萍、树、狮、虎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各自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A相对性 B绝对性C普遍性 D稳定性11沙漠里的一种鼠类白天躲在洞里且将洞口封住,夜间才出来活动。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A这是鼠类的本能 B鼠类躲避光刺激C动物的应激性 D生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12对分布在甲、乙、丙三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单位:mm)甲地区乙地区丙地区体长395460540耳长12510890尾长11590来源:Zxxk.Com80如果上述测量数

10、据来自于安徽的黄山、吉林的长白山、广西的桂林,则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推测:(1)丙地区为_;来源:学科网ZXXK(2)对该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素为_。答案:1C在光照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影响桃花盛开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2C沙漠中缺少水分,所以水分是影响沙漠植物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3A4B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方法。由于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花盆底下找到的鼠妇数量最多,比较这两种环境可以找到共同之处:阴暗潮湿。这正是鼠妇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5B6.A7C生物的生活习性与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据题意可知,该动物一般白天不活动,且其体色为黑色,适于生存在黑暗的环境中,所以白天很可能在黑暗的地方休息

11、。8D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是对水分的适应;仙人掌的叶变成刺是对干旱缺水的适应;秋天大雁南飞越冬是对温度的适应;蚯蚓使土壤疏松,可以改良土壤,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9B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蚯蚓通过其生命活动,使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10C11D解析:沙漠环境的典型特点是缺水,在沙漠里生活的生物都有一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习性。白天气温高,阳光强烈,水分散失快,白天躲在洞里并将洞口封住有利于保水。12解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结构与环境相适应。根据所提供的“耳长”数据可以判断其生存环境气温的高低,耳长、尾长较短的个体有利于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寒冷环境。答案:(1)吉林长白山(2)温度14实 用 文 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