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865853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量问题,顾名思义,指问题中主要包含三个量,且这三个量之间存在基本关系。已知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通过基本关系公式求出第三个量。在行测考试中,典型的三量问题有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对这三类问题,无论如何复杂变化,解答时只需抓住问题的核心,即辨明其三量的基本关系。一、行程问题行程问题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其基本关系式如下:上述三个公式可称为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大部分的行程问题都可通过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中的两个已知量后,利用核心公式求解。(一)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研究的是两物体相向(相对)运动的情况,基本公式中的速度和路程对应为速度和与相遇路程。【例题 1】 甲、乙

2、两人在长米的泳池内游泳,甲每分钟游米,乙每分钟游米。两人同时分别从泳池的两端出发,触壁后原路返回,如是往返。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则从出发开始计算的分秒内两人共相遇了多少次? 解析:首先明确这是一个多次相遇问题。多次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次数,要计算出两人游的总路程与第一次相遇时的相遇路程。二)追及问题追及问题研究的是两物体同向运动的情况,基本公式中的速度和路程对应为速度差与追及距离。【例题 2】甲、乙两人从运动场同一起点同向出发,甲跑步速度为 200 米/分钟,乙步行,当甲第 5 次超越乙时,乙正好走完第三圈,再过 1 分钟,甲在乙前方多少米?(三)流水问题流水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水速在船逆行和顺行中的

3、作用不同。船在顺水航行时的实际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水流速度之和,同理可得,船逆水航行时的速度等于船速与水速之差。其核心公式如下:【例题 3】甲、乙两港相距 720 千米,轮船往返两港需要 35 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 5 小时;帆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 24 千米,问帆船往返两港要多少小时?二、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三量关系的问题,三个量之间存在如下基本关系式:在国考行测中,工程问题的考查重点集中在多人工程问题,即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含有多人合作这种情况。若有 n 个人参与工程,则核心公式可写成如下的形式:【例题 2】一篇文章,现有甲、乙、丙三人,如果由甲乙两人

4、合作翻译,需要10 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 12 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丙两人合作翻译 4 小时,剩下的再由乙单独翻译,需要 12 小时才能完成。则这篇文章如果全部由乙单独翻译,需要( )小时能够完成。A.15 B.18 C.20 D.25解析:此题答案为 A。三、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主要研究售价、成本、利润这三量间的关系,其中利润是售价和成本的差值,利润问题的核心公式就是对利润的定义。由此衍生出其他常用公式:解决利润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成本、售价、利润(或利润率)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上述公式解题。【例题 1】某手机商从刚刚卖出去的一部手机中转到了 10%的利润,但如果他用比原来进价低

5、10%的价钱买进,而以赚 20%利润的价格卖出,那么售价减少 25元。请问这部手机卖了多少钱?利润问题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名目的打折问题,所谓的打折是指商家为了促销而采取的优惠活动。打折的程度用折扣率来衡量,折扣率是售价与原价(定价)的比率。【例题 2】某商店花 10000 元进了一批商品,按期望获得相当于进价 25%的利润来定价,结果只销售了商品总量的 30%。为尽快完成资金周转,商店决定打折销售,这样卖完全部商品后,亏本 1000 元。问商店是按定价打几折销售的?A.四八折 B.六折 C.七五折 D.九折解析:解利润问题的核心是要紧扣相关量的计算公式,要求打几折,就要确定两个量,打折前的原定价

6、、打折后的销售额。还要注意一个细节,打折是建立在定价的基础上。“情境”指某一段时间和空间许多具体情形的概括。与对应分析法立足句子的具体语境不同,情境展开法的视野更开阔,它要求考生从句子的小语境扩展到生活的大语境,从单个的词语、句子,扩展到整个文章、文章的写作背景甚至是生活常识,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来解题。因此,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入情入境是解逻辑填空题的不二法门。一、从事理常识角度展开符合日常生活的常识和事理逻辑,是言语表达的基本要求,最浅显的例子就是可以说“狗咬人”,却不能说“人咬狗”,因为它不符合常理。有些逻辑填空题目可以从事理常识角度来解答。【例题 1】 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统

7、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与原意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翻译;同样,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谋而合B.截然相反C.如出一辙D.大相径庭中公解析:句中阐述的意思是在翻译中忠实和通顺缺一不可。结合“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翻译”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的意思应为“不够忠实”。故可先排除与之意思相反的 A、C 两项。截然相反: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相反;大相径庭:指彼此相差很远或大不相同。根据常识可判断,翻译一般不太可能与原意截然相反,故排除 B。本题的答案为 D。【例题 2】 政府对民众批评权的敬畏,政府对民众诉求的尊重,政府跟民众讲道理的,

8、要靠切实的施政程序尤其是法律程序来保障。民意即天意,但这种天意不能是的,含混的,而应该是实证的,具体的,可量度可核对的。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义务 隐晦B.行为 模糊C.意识 笼统D.自觉 抽象中公解析:第一空若填“义务”,句子的主干为“义务要靠程序来保障”,与常识不符,排除 A。同理,“意识”也不需要靠程序来保障,排除 C。“模糊”多与“清楚”对应,“抽象”多与“具体”对应,结合句中“实证的,具体的”,填“抽象”更合适。故答案选 D。【例题 3】 战争文化研究运用了多种学科、多种理论和多种研究方法来解释战争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远比运用单一学科解释要得多,可以修正过去一

9、些错误或存在的观点,也可以对历史进行另外一种角度的解释或观察。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合理 偏差B.科学 误会C.深刻 误差D.客观 分歧中公解析:先看第二空,根据常识,“观点”不会存在误会或误差,排除 B、C两项。“修正”意为修改更正,是以正确的为标准改正错误的、不符的,可见,“修正”不能与“分歧”搭配,由此排除 D。因此本题答案为 A。二、从材料背景角度展开每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的写作背景,尤其是关于时事、热点类的文章,背景的色彩更浓。逻辑填空中有些题目就具有这种特点,它考查的不仅仅是对词语的恰当运用,更多的是对材料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平时一定要多阅读,开阔自己的视

10、野。【例题 4】 美元贬值可以有效提高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打击其他国家对美出口能力,而促使美元贬值的有效手段就是推高市场的原油价格,使人们对经济前景持态度,美元下跌。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悲观 带动B.观望 遏制C.怀疑 阻止D.乐观 导致中公解析:句中说的是“使美元贬值的有效手段”,故最后的落脚点应放在促使美元下跌上,B、C 的“遏制”、“阻止”恰与此相反,故可首先排除。另由经济常识可知,只有当人们对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时,才会引起美元下跌。故本题应选 A。【例题 5】(2012国家) 从长远来看,要维持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繁荣,就必须注重提高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这最终决定

11、了一个城市真正的,决定了一个城市是不是长期居住,是不是值得在闲暇之时走进,去发现和体验每个人各具特色的生活状态。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内涵 值得 千家万户B.品位 适宜 大街小巷C.地位 方便 街头巷尾D.价值 能够 寻常巷陌中公解析: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二空。“宜居城市”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1996 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 21 世纪新的城市观。所以本题从我们日常积累的知识来看,应选B。

12、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言语理解与表达中,词义辨析是一大考查重点。因此,正确理解、准确辨析词语的含义,对解答逻辑填空题至关重要。进行词义辨析,可从词语的核心义、词语的色彩义和词语搭配三方面着手。我们这讲主要为大家介绍如何根据词语的核心义来辨析词义。一、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词义所指的范围词义所指的范围,有大小的不同,也有所指对象的不同。公务员考试中,对范围大小不同的近义词辨析考查较少,多是对词义所指对象的考查。在辨别词义所指对象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1.对象的类属划分有些词语词义相近,但所针对的对象属于不同的类别。示例一 “度过”VS“渡过”度过:指过去的意思,多用于表示与时间有关的对象,如

13、“光阴”“童年”等;渡过:渡,水字旁。指经过与水有关的江、河、湖、海等,也指经过困难、危机等。【误用】社会各界好心人士捐款共计 20 余万元,帮助这家人暂时度过了难关。【辨错】句中说的是“难关”,应该与“渡过”搭配。示例二 “驱除”VS“祛除”驱除:驱,马字旁,赶牲口的意思。故“驱除”的适用对象为蚊虫、敌人等具体事物;祛除:祛,示字旁,故“祛除”的适用对象多为疾病、疑惧或迷信等抽象事物。【误用】经过众多专家的会诊,王教授的头风病终于被驱除了。【辨错】句中说的是将疾病治好,疾病为抽象事物,故应用“祛除”,而非“驱除”。【例题 1】 失败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技不如人,也不是因为我们不具备成功的实

14、力,而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在心理上了一种固定不变的看法,这种看法往往会让人们觉得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某个目标。这种定式心理在很大程度上 了人的思维,也同时 了人们创新的脚步。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默许 囚禁 禁锢 B.默认 禁锢 囚禁C.默许 禁锢 囚禁 D.默认 囚禁 禁锢中公解析:“默认”有承认之意,“默许”有许诺之意,“看法”与“默认”搭配更合适。“禁锢”主要用于抽象的事物,“囚禁”主要用于具体的事物,“思维”属抽象事物,“脚步”属于具体事物,故正确答案为 B。2.对象的内外指向性每个人从意识觉醒开始,就产生了内外两个视界,如:从独立的个人来看,自己是内,他人是外;从团队来

15、看,队员是内,非队员是外;从地域来看,家乡、祖国是内,其他地方都是他乡、异国,是外。如此种种内外意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意识带入到语言中使得我们的词语也有了内外的指向性。示例一 “反思”、“后悔”VS“参考”、“接纳”“反思”的只能是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后悔”也只能后悔自己的行为,不能“后悔”别人,所以这两个词指向的都是内;“参考”的只能是主体以外的人的观点,同样“接纳”也只能针对自我以外的人或事物,两个词都指向外。示例二 “光临”、“高见”VS“寒舍”、“拙见”“光临”、“高见”为敬辞 1,指向的只能是他人;“寒舍”、“拙见”为谦辞,指向的只能是自己。【例题 2】 为英雄全训华

16、守墓 37 年的陈健,获得了“感动中国”2005 年度人物的称号。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 ,但是他却为此坚守 37 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约束 淡去 B.制约 淡忘 C.约束 淡忘 D.制约 淡去中公解析:“制约”只能来自对方,而“约束”既可以来自对方,也可以来自自己。题干中的束缚是来自“自我”,因此选“约束”。“淡去”是淡化、稀释、褪去的意思,“淡忘”指印象逐渐淡薄以至于忘记。题干说的是“火红的时代背景”,用“淡去”表示对这种鲜艳的“火红”色背景的淡化、稀释,符合句意。故第二空选“淡去”。故正确答案为 A。3.对象的时态特征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