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安全事故案例》PPT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658515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地安全事故案例》PPT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工地安全事故案例》PPT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工地安全事故案例》PPT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工地安全事故案例》PPT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工地安全事故案例》PPT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地安全事故案例》PPT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地安全事故案例》PPT幻灯片(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教育专题,2016年3月,2,建筑施工的特点,1、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大 ,人员密度大,大型机械设备品种多 2、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作业多,繁重体力劳动强度大 3、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随形象进度的变化而改变,3,易发和多发事故的类别(五大伤害),一、高处坠落。人员从临边、洞口,包括屋面边、楼板边、阳台边、预留洞口、电梯井口、楼梯口等处坠落;从脚手架上坠落;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和塔吊在安装、拆除过程坠落;安装、拆除模板时坠落;结构和设备吊装时坠落。,4,事故案例1:2006年3月某劳务公司搭设悬挑式脚手架时,该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脚手架上方进行脚手板铺设

2、作业。当时塔吊将吊运的脚手板运至脚手架顶部,工人在摘除东侧卡环过程中,不慎失稳从架上坠落,由于身上所系安全带没有拴挂而坠落地面。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时死亡。,5,直接原因: 1、临边高处悬空作业,不系安全带。 2、施工作业面下无水平防护(安全平网),缺乏有效的防坠落措施。 间接原因: 1、安全教育培训不够,工人安全意识淡薄,违章冒险作业。 2、安全管理不到位,未设专职安全员或安全员形同虚设、无证上岗。 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作业指导书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或者未按设计、方案等进行操作等。,6,事故案例2:05年1月20日15:30时左右,上海碧水湾花园工地,一职工在92#房屋顶铺设瓦片

3、时,从10米左右高的天窗预留口坠落至地下室地面,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张男47岁江苏省如皋县人。,7,8,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 1、施工人员患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疾病如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等严禁高处作业。 2、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时,不得进行室外高处作业:雨天和雪天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应及时清除。 3、对施工人员进行加强自我保护教育,自觉遵守施工规范。 4、危险地段或坑井边,陡坎处增设警示、警灯、维护栏杆,夜间增加施工照明亮度。 5、购进符合规范的“三宝”、围护杆、栅栏、架杆、扣件、梯材等,并按规定安装和使用。 6、洞口、临边、交叉作业、攀登作业悬空

4、作业,必须按规范使用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并严格加强防护措施。 7、提升机具要经常维修保养、检查,禁止超载和违章作业。,9,二、触电。 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1、电工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2、建筑物或脚手架与户外高压线距离太近,不设置防护网。 3、电气设备、电气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绝缘受到磨损破坏。 4、机电设备的电气开关无防雨、防潮设施。 5、施工现场电线架设不当、拖地、与金属物接触、高度不够。 6、电箱不装门、锁,电箱门出线混乱,随意加保险丝,并一闸控制多机。 7、电动机械设备不按规定接地接零。 8、手持电动工具无漏电保护装置。 9、不按规定高度搭建设备和安装防雷装置。,10,典型

5、案例:上海嘉金高速公路工地触电事故,上海嘉金高速公路二期五标由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包。2005年9月28日19:00时左右,现场一职工手扶泵车出料管浇注跨线桥挡土墙底板时,因泵车输送管触及南侧10米左右高的10千伏高压线,该职工不慎触电,经送泗泾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1,12,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 1、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和用电知识的宣传教育。 2、建筑物或脚手架与户外高压线距离太近的,应按规范增设保护网。 3、经常开展电气安全检查工作,对电线老化或绝缘降低的机电设备进行更换和维修。 4、电箱门要装锁,保持内部线路整齐,按规定配置保险丝,严格一机一箱一闸一漏配置。 5、电动机械设备按规定

6、接地接零。 6、手持电动工具应增设漏电保护装置。,13,三、物体打击。 人员受到同一垂直作业面的交叉作业中和通道口处坠落物体的打击。,14,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的原因:,1、交叉作业劳动组织不合理。 2、拆除工程未设置警示,周围未设置护栏和搭防护隔离栅。 3、起重吊装未按“十不吊”规定执行。 4、从高处往下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垃圾或向上递工具、小材料。 5、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稳、过多、过高。,15,事故案例:2003年2月13日上午7时10分,在某工程二期施工现场,钢筋班工人准备将堆放在基坑边上的钢筋原料吊移至钢筋加工场,钢筋工刘等3名工人在钢筋堆旁作转运工作。由于堆放的钢筋不稳,刘站在钢筋堆上不

7、慎滑倒,被随后滚落的一捆钢筋压伤。7时25分刘被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于12时20分死亡。,16,直接原因: 场地狭小,钢筋材料堆放困难,堆放不整齐,不稳。 间接原因: 1、工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工作场所情况不了解。2、吊装管理不到位。 事故教训:1、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和技能,增强安全意识。2、对于场地狭小的现场,应进行科学的文明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场地,物料堆放必须整齐有序。,17,四、机械伤害。 主要是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吊装设备、各类桩机等对人的伤害。,18,典型事故1:河北省石家庄巿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新校区工程塔吊倒塌事故,时间 地点:2006年8月,河北省石家庄市 事件

8、:塔吊坍塌,多名工人从塔吊上直落下来 后果:5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19,原因:初步分析,塔吊进行拆除时,两个爬升轴右侧一个推到最里端起到支承作用,而左侧爬升轴未推到位,没起到支承作用。塔吊上部结构的载荷原由两爬升轴转换到完全由右侧爬升轴承担,上部重心向左侧发生偏移顶升套架急速下滑,造成塔身弯折翻倒,上部结构平衡臂及配重坠落地面,拆除作业人员坠落,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20,典型事故2:中国建筑东莞工地塔吊坠落酿惨剧,2009年12月4日16时10分许,广州在建的东莞地标台商大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台商大厦目前已建52层(高度为203米),发生事故的塔吊位于212米高处。30余吨重的塔吊,从

9、近50层高的楼顶直接坠落,击穿3层地下室,造成3人死亡,5人重伤。,21,五、坍塌。施工中发生的坍塌事故主要是: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模板支撑失稳倒塌、基坑边坡失稳引起土石方坍塌、拆除工程中的坍塌、施工现场的围墙及在建工程屋面板质量低劣坍落。,22,典型案例1:广州市天河区一工地发生棚架坍塌事故造成4死4伤,2010年5月8日晚上10时30分许,天河区黄村奥体南路的花花世界第五期工程工地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高支模倒塌事故,造成工人4死4伤。,23,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但据悉该坍塌属于典型的高支模坍塌事故,受力钢管间距过大(作业面下部用于承重的钢管间距不得超出80厘米,但该工地承重钢管间距约150厘

10、米,“间距越大。钢管用得越少,搭得更快,拆得也更快,但问题是钢管少了,承重能力下降,现有的钢管数量仅为安全数量的1/3 ),24,典型案例2:河南一商住楼边坡坍塌事故 2010年8月河南省漯河市某商住楼在进行基础施工时,突然发生边坡失稳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80余万元,25,直接原因:该工程边坡上部为0.5m左右的杂填土, 护坡时未清除,且顶部未按方案采取封闭措施,导致雨水渗入,软化了结构面使结构面抗剪强度降低。间接原因: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单位未严格按已论证的方案施工。对渗入基坑及护壁的水未引起重视,26,27,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1、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1、,冒险蛮干。2、基坑施工未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3、在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不按规定随意堆放建筑材料。4、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搭建不牢。5、拆除作业未设置禁区围栏、警示标志等安全措施。6、施工机械不按规定作业和停放,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太近。7、雨季和冬季解冻期施工缺乏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维护。8、挖土作业时,有人员在挖土机施工半径内作业。,28,除以上建筑工程施工5大伤害外,建筑工地及工人宿舍火灾事故亦需要大家注意。,29,典型案例1:中铁十九局隧道工地工棚发生火灾10人死亡,2010年5月3日晚10点30分左右,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至包头市第二双线铁路工程二道河号铁路隧道施工现场附近,

12、中铁十九局施工人员租住的民房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烧伤14人。目前,伤员正在解放军第253医院抢救治疗,事故原因调查及善后工作正在紧张进行。,30,事故原因,怀疑由于工人在宿舍内明火煮食或私拉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煮食引起此次火灾。,31,典型事故2:青岛一工地发生火灾 44间宿舍化为灰烬,2010年1月27日,青岛延吉路一家工地民工简易宿舍突然起火,大火将44间宿舍烧为灰烬,事故虽无人员伤亡,但工人的财物报括存折,银行卡,现金等均被烧毁。,32,典型事故3:工地失火 刚领的工资化灰,2010年2月10日中午12时许,沙溪镇沙坪村中天建筑公司工地宿舍着火,大火烧毁员工宿舍工棚2排,万幸的是,大部分工人因春节放假已离开了工地,现场没有发现人员伤亡。有工人说,刚领到手的工资被烧,建筑公司的办公室人员称,重要资料和文件也被烧毁,初步估算大火过火面积约一千平方。起火原因怀疑与工人在宿舍内煮食有关。,33,34,35,谢谢,36,谢谢,37,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