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精编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8654143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随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精编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随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精编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省随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精编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省随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精编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省随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精编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随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精编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随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精编解析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湖北省随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一、选择题(817题为历史,每题2分;共计20分)(共10题;共20分)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思想控制的加强B.法家学说的衰落C.儒家学说的流行D.中央集权的削弱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分封制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C.郡县制D.行省制度3.“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代社会艰难转型。”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

2、空前团结B.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瓦解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鸦片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4.“民国”之取代自秦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5.“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该材料表明取得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B.坚持持久抗战C.日本战略失误D.全民族团结抗战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 A.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D.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7.世界文明史中说“人类疾病的病源首次具有了国际性,那些以往与世界其他地区相隔绝的各个民族,在疾病爆发时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因为他们的体内不具备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这种情况发生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B.经济大危机后C.新航路开辟后D.工业革命后8.近代英国以权利法案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是( ) A.建立英国议会制度B.以法律条文限制王权C.废除一些贵族的特权D.决定英国建立共和国9.下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生的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4、 ) 莫斯科保卫战 诺曼底登陆 武汉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A.B.C.D.10.全球经济演变的本质就是科技突破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C.计算机网络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相结合。二、非选择题(第3335题为历史,共20分)(共3题;共20分)11.【统一发展开放】 材料一: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

5、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宋代谚语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说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演进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为了促进这一趋势的发展,对西藏所采取的管辖措施。 (2)材料二中谚语反映了经济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现象中农业发展表现任一例。 (3)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材料三与哪些事件有关?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

6、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多年来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别从中美两国的角度谈谈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开启我国对外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是哪次会议?为了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结合当今的美国大搞贸易战,利用新冠肺炎对中国大

7、做文章,中印边境关系日趋紧张等时事,概述当前形势下中国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按要求写一段历史小论文。 1933年美国国内经济危机严重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为振兴经济实施新政。在这些反危机的新政措施中有一项是创立联邦救济制度、兴办大规模的公共工程来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这张海报印发的目的是宣传以工代赈的救济方式。海报上下方有两行字,上面一行为“工作付酬的美国”。中间是一工一农两人手持劳动工具,两人脚下是美国地图。两人之间有一株已经成熟的谷穗,象征劳动的果实。在谷物之上有一个英文单词,意为“繁荣”。凑巧的是海报上下两行字工程规划署名称和“工作会酬的美国”一语英文词头都是WPA,

8、平添了一点情趣。陈仲丹墙头政治注:“墙头政治”是指在公共场所张贴的有政治意义的文告或宣传画。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观阅图文材料后的某个认识,并说明你这样看待的理由。(要求:关于材料的认识观点明确,说理有据,表述成文并在50字以上。)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817题为历史,每题2分;共计20分)1.【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体现的是思想的活跃和开放,西汉时期“独尊儒术”体现的是对思想的控制,这种变化,体现了思想控制的加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法家学说的衰落 ,不符合题意; C. 儒家学说的流行 ,不符合题意; D. 中央集权的削弱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9、: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2.【解析】【分析】A.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建立一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统治,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D.行省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

10、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3.【解析】【分析】A. 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不符合题意; B. 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瓦解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代社会艰难转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鸦片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4.【解析】【分析】A.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B.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 C.五四运动,不

11、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取得胜利,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民国代替了帝国,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5.【解析】【分析】A.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不符合题意; B. 坚持持久抗战 ,不符合题意; C. 日本战略失误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 ”,可以看出, 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12、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6.【解析】【分析】A. 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土地改革,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分析辨别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题干中的“

13、说法不正确”的字样。7.【解析】【分析】A.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不符合题意; B. 经济大危机后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人类疾病的病源首次具有了国际性,那些以往与世界其他地区相隔绝的各个民族,在疾病爆发时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可以看出,世界联系的加强,使得疾病成为世界性的危机,这种情况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工业革命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理解;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8.【解析】【分析】A. 建立英国议会制度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议会拥有最高权利,国王权利受到严格限制,这就是君主立宪制,因此以法律条文限制王权是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废除一些贵族的特权 ,不符合题意; D. 决定英国建立共和国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