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解析版重庆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B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8654124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8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解析版重庆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编解析版重庆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编解析版重庆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编解析版重庆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编解析版重庆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解析版重庆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解析版重庆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B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重庆市重庆市 2020 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B 卷)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分,共分,共 15 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共 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共 15 题;共题;共 15 分)分) 1.古代巴人在重庆境内留下了丰富的生产生活遗迹和遗物。下图所示遗迹为“李家坝水田遗址中的耕作牛蹄 印”,是他们已使用牛耕技术的证据之一。这一遗迹发现于今天重庆的( ) A. 渝中区 B. 涪陵区 C. 奉节县 D. 云阳县 2.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2、) A. 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B. 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C. 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D. 战国时期大国争雄 3.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汉代巴郡人民创作民歌“晨风习习吹动,春雨滋润禾苗。太守注重农业, 百姓丰足富饶。”颂扬一位清明正直的巴都太守。这位太守是( ) A. 张仪 B. 吴资 C. 李盛 D. 赵部 4.文物是考证历史的原始史料。下列图片所示文物,以当时人们日常书写材料为载体的是( ) A. 秦半两钱 B. 居延汉简 C. 东汉画像砖 D. 龙门石窟北魏石刻 5.一些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创造了卓著的文化成果。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文化成果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韩非子儒家学说 B. 顾恺之兰

3、亭集序 C. 贾思勰齐民要术 D. 苏格拉底“原子论 6.赣南虽然山多,但山间溪谷多冲积成局部平原,颇宜于耕种。瑞金就是一个“种一年吃三年的好地方。中 国共产党建立的下列革命根据地,以瑞金为中心形成的是( ) A. 中央革命根据地 B.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 湘赣革命根据地 D.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7.某校将以“百年历程”为题筹办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的大型图片展。下列对中共中央在下图所示 会址召开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解说,正确的是( ) A. 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B.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D. 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

4、乱反正胜利完成 8.从全国抗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中国抗日战场抗击和牵制着日军总兵力的 78%-94%, 其中 1937 年末为 88%,1938 年末为 94%,1939 年末为 83%,1940 年末为 78%。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四年中,中国仍然抗 击着日本总兵力的 34%69%。这表明中国战场( ) A. 是抗击日军的唯一战场 B. 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 C. 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D. 最早结束二战的战事 9.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 史诗。下列图片所示民族英雄,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是:( ) A. 杨靖宇 B. 赵

5、登禹 C. 张自忠 D. 左权 10.七七事变后,随着大片国土的陷落,各类工厂从沿海和省外其他城市大批迁入重庆。这( ) 使重庆成为全国唯一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区 促进了重庆经济的发展 为全国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使重庆成为中国战时首都和中华民国陪都 A. B. C. D. 11.揭示历史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表中因果关系对应 正确的是( ) 选项原因结果 A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C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A.

6、 A B. B C. C D. D 12.不同类型的资料具有不同的证史价值。下列资料中,对了解澳门历史史证价值最大的是( ) A. 电视剧澳门的故事 B. 档案“20 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 C. 小说澳门历史演义 D. 口述史“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13.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埃及创造的是( ) A. 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 C. 儒略历 D. 帕特农神庙 14.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发表于 1939 年 4 月的一幅由英国人创作的漫画德国永远不 会被包围。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 A. 德国全面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B. 德国避免了经济危机的打

7、击 C.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以打击德国 D. 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 15.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 B. 亚非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C. 罗斯福上台后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等法律 D.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分,共分,共 5 分。(共分。(共 1 题;共题;共 5 分)分) 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中国历经沧桑,民族认同始终如一,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

8、坎坷,越是增强多元一体的中 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造成这一鲜明特性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 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和统一工作,实现了 “书同文”。汉代儒者继承先秦儒家“大一统”思想,重视揭示春秋中有关“大一统”的微言大义。董仲 舒宣扬“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汉武帝采纳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在大一统社会政治环境下,司马迁著的史记,不但重视反映大一統政治格局的历史,而且对于汉朝的 “海内一统和国家强盛給予热情颂扬。秦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即使在分裂割据的年代,各个政权的统 治者,大

9、都以统一为己任、以炎黄之后自居。儒家“大一统”思想始终是凝聚民族精神的支柱,使分裂的国 家终归于统一。 摘编自黄朴民“大一统”原则规范下的秦汉政治与文化等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 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C”。 (1)“大一统”思想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华文明的认同。 (2)秦统一文字、汉统一思想等文化现象体现了“大一统”的时代精神。 (3)史记文笔优美,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政权统治者不再坚持“大一统”思想。 (5)“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

10、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填图题:本大题共三、填图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小题,第 21 题题 2 分,第分,第 22 题题 3 分,共分,共 5 分。(共分。(共 2 题;共题;共 5 分)分) 17.观察下图,请将下列遗址的名称写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性遗址。 (2)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性遗址。 18.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的方框内写出相应国家的名称。 (2)请在图例栏中对应的横线上写出:柏林墙。 (3)仔细观察该图,指出柏林墙的修筑使西柏林处于怎样的状态。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小题,第 23

11、 题题 7 分,第分,第 24 题题 6 分,共分,共 13 分。(共分。(共 2 题;共题;共 13 分)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 旅。据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有北两条,这成为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19591969 年 ,在“丝绸之路”的我国境内新发现了大批文物,在民丰这个当时曾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汉司乐府印 ”,说明那时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使者和行旅所需食粮的管理屯田事务机构。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至 1920 年底,留法勤工俭学生人数约计 1700 人。遭

12、受一战打击的欧洲经济萎缩。远涉重洋来到 欧洲的勤工俭学生,遭受到苦力待遇,亲身体验了资本主义以掠夺别国和本国劳动者生存的事实。他们深 切感受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和剥削、压迫、战争密不可分的,要想免除这些灾难,必须根本上消灭资本主 义制度。因此,他们逐渐抛弃对资产阶级民主的信仰,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建立共产主义组织,走上无 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卫金桂等一战后的旅欧华工、勤工俭学生与中国社会主义运动 材料三:自 1980 年下半年开始,4 个经济特区相继投入开发建设。短短几年时间,特区经济迅速崛起。仅 以深圳特区为例,从开始兴建到 1983 年,就和外商签订了 2500 多个经济合作议,成交额

13、达 18 亿美元, 引进了一批设备和技水成果。1983 年与 1978 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 11 倍,财政收入增长 10 倍多, 外汇收入增长 2 倍。 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留法勤工俭学生受到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方式及其成效 (4)综上,你可得出怎样的结论?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同时又是世界秩序严重失调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 战有 30 个国家、 15 亿人口卷入战争, 人员死亡达 1850 万, 其中

14、 1000 万为非战斗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1805 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 1516 亿美元。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随着大批新兴独立国家的加入,联合国的组成情况逐渐发生变化。1971 年在第三世界国家(多为 新兴的独立国家)的一致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更使第三世界在联合国 内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从面扭转了联合国受两个超级大国左下的局面。在这之后的历次联合国 的重要会议上,都能听到一百多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声音。 据齐世荣世界史当代卷等整编 材料三 :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同国际社会开展交流合作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 共产党同 10 多个国家的 240 个政党发出共同呼吁,呼吁各方以人类安全健康为重,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携手加强国际抗疫合作。 摘编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