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版高中美术教案 洞穴摩崖壁画_高中美术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650693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版高中美术教案 洞穴摩崖壁画_高中美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版高中美术教案 洞穴摩崖壁画_高中美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版高中美术教案 洞穴摩崖壁画_高中美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版高中美术教案 洞穴摩崖壁画_高中美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版高中美术教案 洞穴摩崖壁画_高中美术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范文广西版高中美术教案 洞穴摩崖壁画_高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欣赏课案例 壁画洞穴摩崖壁画 一、教 材:广西美术出版社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中学试用课本美术欣赏 高一年级全一册二、课 题:第二章 壁画三、教学内容:洞穴摩崖壁画欣赏四、课 时:一课时五、教材分析:壁画这一章内容我分两个课时,一个是着重学习原始艺术的板块,一个是中西方壁画相比较的板块,本课是第一课时洞穴摩崖壁画欣赏,重点在于认识人类最早的绘画,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和从文化的角度展开美术欣赏课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和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六、教学对象:高一乡镇学生在高中生心理及生理都趋于成熟的阶段,学生已经形成较

2、独立的个性,各自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审美主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体验等进行联想、感受、以激起思想的火花。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学的美术鉴赏知识,联系文学、地理、历史等人文学科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洞窟、摩崖壁画作品,着重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肌理、造型、构图等艺术语汇,使学生了解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2、能力目标:以多种提问、讨论方式引导学生交流、评析和欣赏作品,体会从多角度去鉴赏艺术作品,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拓展思维,培养学生鉴赏、求知、探究的学习习惯。3、情感目标:用文化比较的方法,比较中、西方不同时期的原始艺术的异同

3、及联系,认识人类早期的原始艺术及其文化艺术价值,提高对壁画艺术的认识、欣赏能力,培养文化关怀的素养,对多元民族、文化艺术的尊重和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八、教学重点: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野牛图、广西花山岩画人物图九、教学难点:体会史前人类的洞穴壁画、壮族先民摩崖壁画的风格特征及表现手法,形成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十、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壁画 2、野牛图、人物图的相关图片、影像资料 十一、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讲授法、评述、讨论法为主,在学生个人审美经验基础上,结合影像、图片资料展示,引导学生比较、评析和欣赏作品。十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步骤与教学过程实录(片段)一、导入

4、及初步欣赏: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加强趣味性,营造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为后面能自由讨论评析作品的环节做热身。2、学生采用交替插话竞相发言的形式,教师要从七嘴八舌的聊天中捉住要点,及时以斗牛这一话题引入正题:西班牙,野牛,并展示图片,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野牛图:二、进一步整体感受:任何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设计聊天的话题、对话和图片、影视资料可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致,并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中,为积累审美经验打下基础。 一、创设情境导入:1、 师生互动,聊一聊身边的壁画、西班牙斗牛的场景生:学校文化走廊的墙上装饰有壁画,画中人物有阅读、运动的,也有象医生、科学家的师:很好,观察得很

5、细致!壁画上的内容、题材都与我们身边的事、物有关,艺术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去塑造艺术形象。请问,一提起西班牙,你们首先想到的大型活动是2、生:斗牛!是在电视里见过师:斗牛士身姿矫健,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去引逗、躲避、刺杀那蛮牛,西班牙人的祖先正是凭借这敏锐的观察力,画下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野牛,看,这头牛像不像你们见过的斗牛画得很象吧,猜猜是多少年前的作品?生:几百年前?几千年前?师:距今至少有一万五千多年,是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留下的遗迹,史上第一个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3、生:难以想象,蛮荒时代的原始人竟然会画画,还能画出这样的画作。师:对,这就是著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野

6、牛图,和大家一样,当它被发现时,人们也不相信是原始人画的,说起来还有段有趣的故事,二、请学生观看发现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影视片段:1879年的一天,一位名叫马萨利诺 桑托拉的生物和历史学家,他带着4岁的女儿玛丽亚到阿尔塔米拉岩洞考察,桑托拉找到一些文物碎片,女儿则在一边玩耍。突然,传来女儿的惊叫声。桑托拉急忙放下手中的事儿来到女儿身边。原来,玛丽亚手拿蜡烛发现洞顶有一头野牛睁大眼睛正在盯着她。三、通过看影视资料,学生能亲身体会野牛图是画在黑暗洞窟顶上的,将近2米长如真牛一般,了解到画幅的大小和特点等,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感受到作品所在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情境。三、进一步呈现作品、感受、分析

7、、欣赏: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主要围绕课程目标“三维度”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设计的提问、抢答、讨论:1、看完影视资料后,教师给出预设好的思考题和图片资料,欣赏后让学生抢答,由于之前带着好奇的心去观看,所以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发言,逐步提高欣赏、评析作品的能力。2、引导学生围绕艺术形象、造型特征、色彩特点、艺术感受、原始壁画产生的原因等知识点去思索、议论,避免学生思维过于涣散,使教学节奏紧凑有效进行。3、问第5个问题目的是为了过渡到观看影视资料,了解原始人狩猎的情景及产生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的“狩猎观”的理论依据, 最终达到学习原始洞穴摩崖壁画的教学目的,学会去尊重原始艺术,关怀不同民

8、族的多元文化。 三、作品评析和欣赏一.洞窟中的瑰宝 谈谈你的观后感,为什么人们不相信这是史前人类画的,甚至认为是造假的?1. 为什么当时的人们怀疑桑托拉的发现是个诈骗行为?2. 画中的线条、色彩在造型上起什么作用?3. 从哪里你可以感受到画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4. 为什么在黑暗的洞窟顶上作画、画了多少、有多大?5. 对“野牛”的形象你有什么体会.6. 为什么原始人在壁画中多表现形体巨大、行动迅捷的动物,而很少表现象鸡、鸭、狗、兔这样的小动物?(参考资料:旧石器时代晚期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依次为1.受伤的野牛、2.野牛、3. 野牛、4.马、5. 鹿、6. 山羊1. 这些岩画大多为彩色,主

9、色调是赭红和黑色,也有些许紫色,色彩艳丽,动物形象逼真。野牛的形象充分显示出史前人们对于动物所具有的精熟的解剖学知识。显然,原始艺术家们对于这些动物的观察深入而且敏锐,他们不但善于使用生动有力的线条更擅长色彩与光影的处理。2. 仔细观察,画的边缘都有线条状的刻痕,沿刻痕是黑色的线条。这让人们猜测,万余年前这洞窟里的主人是先用坚硬锋利的石器在岩石上刻出动物的轮廓,然后用黑色勾边儿,再用红色和黑色等颜料着色。3. 考古学家们推测当时所用的“画笔”可能是苔藓类植物或是兽毛,据研究,洞窟的主人使用的颜料是用动物的脂肪和血调和天然矿物质。艳丽的色彩经久不褪。许多画巧妙利用洞顶岩石凹凸不平的自然形状画就,

10、更显动物的自然本色。4. 洞顶和洞壁大多是分散的动物画像,如野牛、野马、野猪、猛犸、山羊、赤鹿等,原始人刻画熟悉的动物形象,有站、有跑、有卧、有叫,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这些形态逼真而又生动的大型野牛壁画多以写实、粗犷和重彩手法表现。5. 写实风格的野牛图制作时间,距今至少有一万五千多年,这幅画在绘画技巧上运用精简的轮廓和多种色彩,创作出精彩的形象:这头野牛被画在主洞的窟顶上,显然是先勾线后涂色的,色彩以赭红与黑为主,黄色和暗紫色是辅助颜色。这头站立的野牛,比例真实,肌肉丰满,尾巴翘起像在甩动,脸上表现出狂野不羁的神态。6. 在旧石噐时代捕获到大型猎物可以解决人们长久的温饱问题,所以画下了当时狩

11、猎的场面;此外从探究原始文化的角度考虑,也可能是一种图腾崇拜。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很低,原始人渴望能拥有超人的能力,征服这些梦寐以求的猛兽,原始人认为这些画可以赋予他们莫大的自信心和神奇的力量,所以原始人有选择地绘画这些动物,是原始文化的产物,也说明了原始审美意识的萌芽。7. 总之,深藏在洞窟中的旧石器晚期的壁画,苛求形象的逼真,显然是在象征巫术祈求野兽的繁衍。所以史前艺术家在技术上不断磨练、探索与追求,其真实性使油脂彩绘的效果近似油画的写实技法,堪称是人类最早期的优秀油画作品。)四、设疑、补充与课程拓展: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的亮点,也是美术欣赏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1、观看“

12、狩猎观”影视片段,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树立学生美术欣赏的自信心,丰富美术欣赏的情境体验,拓展学生知识面。2、观看“意象观”影视片段,这部分内容属于艺术知识拓展,旨在了解,不做深入探讨。目的为使学生明白美术鉴赏绝非天马行空胡编乱造,其观点也许先有大胆的猜想,但最终都有严谨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科学验证;其次学生从中可以体会从多种角度、多个观点欣赏艺术作品。3、同时这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为欣赏广西花山岩画人物图做铺垫。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大胆进行各种设想。 四、迷一般的艺术播放原始人狩猎情景和对意象绘画展开研究的2个影视片段,要求边看边思考:1. 洞穴壁画的产生,除了“狩猎观”,还能有什么观点2. 在

13、大约七八十平方米的洞顶上,除了布满野牛、野马、野山羊和鹿等动物的绘画,还有一些远古人的手形和一些至今没能破译的符号,它们包含着什么含义呢? 图1.手印法国科斯凯洞窟壁画图2.符号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参考资料:一、意象美术:(一) 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一些。美术家在这类作品中往往采用了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或突出结构特点,不符合客观物象比例;或强调某种色彩感受改变了客观物象的色彩关系;或打破惯常的时空概念,营造出一种幻境。这类作品扩展了我们的视觉范围,丰富了我们的审美经验。(二) 影片中展示利用科学研究,揭秘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是

14、重现脑中想象的绘画幻象式的意象,进入史前人类的脑部,成为平面图像的记忆,产生了平面图像的洞穴壁画,他们记录视觉影像,而不是身边的马、牛,不是仿造自然万物,而是复制脑中出现的视象二、参考网络文章:绘画艺术思维的象征型空间意象的表现从维步入二维1、原始人完全以意象的方式将风马牛不相及的物体、幻想联系在一起,如手印、符号、野牛、野马、驯鹿等,这些活跃在原始人脑海里的表象思维,同有意识的塑造形象的欲望结合起来,并且凭借色彩、线条等造型手法表达出来,意象才能转化为艺术形象,才属于艺术思维的范畴。这是人类从表象思维到象征式绘画艺术思维的飞跃,标志着人类思维从自发走向自觉阶段。2、原始绘画总是散发着无穷的魅

15、力,其原因就是它本能的贴近现实,充满着童趣和野性的呼唤,具有着无穷的生命力。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等,是人类早期象征型绘画艺术思维的绚丽花朵。原始壁画具有如此惊人的魔力,连毕加索都自叹弗如!所以后来的许多现代派艺术家要返朴归真,那就是因为这人类童年原初艺术的魅力。)五、自由欣赏、分析及探究型评述: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的精彩部分,学生发言非常踊跃,我们会感受到学生的观点是那么的精彩,他们对文化、艺术有着独到的认识和见解。1. 看图分组欣赏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多种设想和观点,达到较好的鉴赏效果;用模仿作品中的人物动作,身体力行感悟作品中的造型特征,使本课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2.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美术知识、艺术素养,多种学科的综合知识,在个人审美经验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想象。以明确提出问题的形式直接切入欣赏的要点,如艺术感受、画幅特点、艺术形象、造型特征等,从直观感受到逐渐丰富欣赏作品内容,使学生的联想、猜想朝着合理、正确的方向不断升华,进而达到由表及里的更高一筹的审美境界。 五、从多个角度看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