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_初中美术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649409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_初中美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_初中美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_初中美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_初中美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_初中美术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范文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_初中美术教案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欣赏评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作品口头表达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能够体会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但是缺少对历史的深入了解。 3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中先秦至两汉时期的欣赏与评述课,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其间派生出的美术作品也随时代的变换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这几个时期美术作品的理解,首先要

2、建立在对其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这节欣赏课有必要先让学生做些历史的“功课”,了解几个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特点,以及收集感兴趣的相应时期的文献资料,著名的美术图片等等,并把他们编好组,一个组对应一个时期,组长负责简述时代特征和介绍两件这个时期里最有名的美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4.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 2.能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历史课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回

3、顾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 2.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和美术作品相互印证与对照,进行探究学习。 6教学课时 1-2课时 7.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资料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8.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展示所选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图片和其他历史资料图片图表,以便于学生进行对照和比较。 2.可引导学生共同回顾讨论中国历史的分期方法,并回顾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与思想信仰的一些具体表现,以便为欣赏美术作品提供一定的分析和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欣赏美术作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

4、兴趣选择一些准备深入欣赏和评述的作品。 二、欣赏 1.组织学生对一些重点作品进行欣赏并对作品中的视觉形象,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进行初步的描述。 (1)欣赏分析洛神赋图,介绍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理论;介绍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法则,是学生了解传统美术最重要的审美评价标准。 (2)以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和灵岩寺罗汉像为重点进一步进行深入欣赏,以加深学生对传统美术的体验和认识。 (3)结合富春山居图的欣赏介绍文人画产生的历史及其特点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4)以欣赏徐渭、陈洪绶和石涛的作品为重点,进一步了解这些注重主观表现的有创造性的文人画在丰富和发展传统美术上的贡献。 (

5、5)结合宋瓷、明清建筑和民间年画的欣赏,进一步扩展欣赏领域并为树立更全面美术文化观点奠定基础。 (6)美术欣赏评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课堂讨论等想结合。力求提高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史前或上古时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什么样的含义或思想内容?这些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深层意蕴和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与审美理想有什么时候样的关系? 3.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围绕本课的叫心议题-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时代审美特征及其社会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讨论。 4.根据学生或小组准备的材料,分别对其他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 5.美术欣赏评述活动

6、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个别学习,分组学习,课堂讨论等可以互相结合。 三、小结 可根据本课目标和具体情况设计总结活动方式和程序。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注意查找中国古代时期各朝代优秀美术作品的有关社会历史资料和美术史料,为下节课欣赏与评述学习活动准备好必要的条件。 9作业安排 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课件 11自我问答 本课时教学中本着论从史出的原则,我首先安排学生在课余学习,收集资料。本堂课学生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配合老师完成各项任务。但由于我缺乏上活动课的经验,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到最后学生思考

7、得出结论的环节,时间不是很充足。 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读书与藏书的情结(造型表现) 九年级共两个班,80名学生,由于是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 一 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读书与藏书的情结的第二课时是藏书票的创意。前课介绍藏书读书知识,本课是创意。藏书票是一门综合艺术,展现内容涵盖各个学科,也最能提升美术文化的层面。因其历史原因,大部分都在文化颇高的群体中流传,是读书、爱书的标志,制作时又需一定的版面技巧。所以,对于一所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讲都很陌生。故在教学设计时,我打算从调动每个学生的兴趣入手,设计了一场大家都积极参

8、与的“藏书票拍卖会。”为了参加拍卖,学生以了解拍卖品的方式,都积极主动的将藏书票的发展一一艺特点欣赏优秀的藏书票等较枯燥内容收入脑海里,然后以创意有个性的藏书票自我评价自我创意展示学生思路互领座谈会各抒己见,引出交叉学科的承载与藏书、爱书的主题。 二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设计藏书票的过程。 三 教学难点 通过讲解藏书票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古人对书的热爱。 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 教学进程 教师创设情境:今天,我请同学们参加一个拍卖会。拍卖什么呢? (学生目露惊奇,部分学生开始交头接耳) 大屏幕显示:藏书票拍卖会字样,一枚较早的藏书票图片及资料。 教师:对于藏书票,我们了解不多,但我相信,我们的

9、同学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对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谁了解最多,谁就有资格参加今天的拍卖会,谁就有机会收藏这枚藏书票。(学生反应热烈,查教材、翻字典、找资料,前后左右开始议论,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主动求知的热情被呼唤出来。教师板书课题) 掌声中小拍卖师走上讲台。对藏书票的知识进行提问,全班同学全部过关。(随着拍卖的开始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大屏幕显示:倒计时开始。 学生兴致之高,超乎想像,随着倒计时的结束,小拍卖师落槌,藏书票被一同学购得。此时,有关藏书票的历史、发展、特征、艺术特色等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拍卖前的主动了解,已遨游于学生的脑海之间。 大屏幕:切换不同风格的藏书票作品供同学们欣赏。 伴着音乐学生进

10、入创作阶段。学生边观察、边构思、边讨论。方寸之间容大干世界,学生们的思绪插上想像的翅膀,去勾画自然之美,蓝天、白云、碧水、绿树。去勾画祖国风光,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每一件作品都充满激情和创新,灵感的火花进射出奇思妙想而标新立异。 下面的两则讨论,是学生在主动挖掘主题和具体表现方面,在本课又掀起的又一个小高潮。 学生一:我画的是一个树墩,上面放着一台录音机,里面是鸟儿欢乐的歌唱。(这是一个环保的主题,教师应及时的进行肯定和鼓励,可是未等我说话,就有同学踊跃的发言了) 学生二:不妨在树墩边画一枝树杈,一片树叶,画中的你正在放飞一只小鸟,希望的绿叶定会长成参天大树,放飞的小鸟载着我们心中的梦想。

11、 (满怀希望的表述引来掌声) 学生三:鸟儿回归,它的家园又在哪里?放飞梦想,梦想飞向何方?(该生发言有点偏题,调子过于沉重,可也有一定道理,给予肯定。我发现该同学落座后,用大块的绿色在作画,我想,这个梦想和家园在他的绿色里) 这时,我发现如果再不及时的引导,全班都要加入到这个行列,而步入选题狭窄的泥潭。我走到学生中问,充满感情的交谈。(拉回主题) 其实,我们的思路很宽,不必去勾画四川九寨沟使人流连忘返的神奇境界,不必去描绘湖南张家界令人心旷神怡的人间仙境,单是秋来叶落,光秃秃的树枝在蓝天的映衬下也会编织出线组织的美妙,我们不必去描绘惊天纬地的巨人,也不必去描绘时代造就的英雄,在我们的中间,同样

12、存在着令你感动的人和事。(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拔,把学生的思绪拉回主题) 大屏幕:切换往届有个性有争议的构思图片 班级中有一个平时最不喜欢美术的同学,这次低着头,一言不发的画着,引起我的注意,他设计的是一扇开启的窗,几条单线的构图,窗扇很破,窗外一片空白,窗台是由藏书票的拉丁文构成,稚拙的感觉扑面而来。这幅作品有个性,富于创新意识。虽然此构思与藏书票的制作有些分歧,但最终出于鼓励创新,张扬个性潜能的角度考虑,我征得他的同意,把它复制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参加座谈,目的是鼓励同学们画出有个性的创作草图。 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不断的小声议论。(教师没有制止,同时对作品只字不谈)同学们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激烈

13、的讨论开始了。 学生一:藏书票的设计要有一定寓意,我不知道窗外的一片空白,想表达什么。 学生二:藏书票的最后制作是版画的方法,如此简单的线条,毫无 生气的构图,算不上是一件作品创意,只是一、二年级的线描而已。(竟然有掌声) 学生三:你画的窗户,怎么连最起码的透视都忘了? 学生四:窗外一片空白,我不明白,哪怕是黑夜,还得处理成黑调子呢? 学生五:试想,这样的藏书要被贴在书的扉页上,谁还会欣赏这本书?我们会怎样看书的主人? 这哪里是欣赏,分明是对作品的批判。 教师:刚才一部分同学从单一角度解读了这幅作品。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但一幅画有一幅画不同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妨换个

14、角度,仔细看看,去探究一下他的良苦用心。 这个同学突然站起来,用略显笨拙的表达说出了心中的感受,我画这件作品时没想太多,从大家的批评看,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我平时画的就不好,二是我的画没有创意,古人有这样的题目:深山藏古寺,万绿丛中一点红和踏花归来马蹄香,传统的国画更有计白当黑,于无声处胜有声,齐白石老先生有蛙声十里出山泉。我画窗户外的空白就是吸取这些思路,小的时候我家的房子条件不好,窗框都被雨淋烂了,关不上,在我的印象中,窗框就是这个样子,每当我思考问题,凝视窗外的时候,只有这个窗扇印象最深,因此我自己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被表现出来。 (长时间的掌声,他的发言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有敬佩,有赞扬,

15、也有深深的思考) 学生一:窗外的空白其实是一个迷人的世界,那里有宽敞的操场,有人声鼎沸的热浪一场高过一场,窗里是一位残疾的孩子下不了床,无法去领略外面的世界,窗外的空白,就是他心中的梦想。 学生二:这是一个失学儿童的世界,窗外是蔚蓝的天,清新的空气, 是美丽的校园此刻又传出书声朗朗,一批批的学子攀书山,游学海,用知识武装自己,加入到建设祖国的大潮中去。窗外的世界是对求学的渴望。 学生三:这是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世界,有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的国徽,雄伟的天安门,有三峡工程的壮观景象,有香港,澳门的回归,有申奥成功的喜悦,这窗外的空白,正是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向世界宣言。 学生四:窗外的空白是白衣天衣护服的颜色,在抗击非典期问,白衣天使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撑起了民族的尊严,谱写了一曲中华儿女血脉相连的赞歌。 学生五:窗外是山村小学的炉膛,一位女教师正趴在地上,用嘴吹 着湿柴点炉子,火点燃了,灰暗的教室里顿时明亮一片。教室渐渐暖起来,学生陆续进来了,室内顿时充满真实的阳光。 (师生共同鼓掌) . 这件有个性的创意,这件筒单的草图,在同学们心中燃起了智慧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