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历史的10个成语典故_典故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647622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华历史的10个成语典故_典故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中华历史的10个成语典故_典故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中华历史的10个成语典故_典故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中华历史的10个成语典故_典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华历史的10个成语典故_典故(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范文关于中华历史的10个成语典故_典故1、太公钓鱼商朝末年,纣(zh u)王荒淫(y 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 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 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 鱼儿自己会上钩的。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

2、 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 士兵只好回去报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 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 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他。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2、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 为什么来得这么晚? 伯禽说: 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

3、,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 为什么来得这么快? 太公说: 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 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 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 ),凡言 民 处皆改为 人 ,此语就改成了 平易近人 。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3、千金一笑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

4、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 褒姒(s ) ,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幽王见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国国君。褒姒入宫后,很得幽王的宠爱,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随心意,就是褒姒有个怪脾气,从来不笑。幽王下决心要让她笑一笑,于是贴出布告: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赏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争相入宫。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说一些荒诞的笑话,可褒姒看了,听了,仍不露一丝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gu )石父,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他出了一个坏点子,叫做 烽火戏

5、诸侯 。原来古时候,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白天某处发现了敌情,就点燃晒干的狼粪,靠 狼烟 传递情报;如果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传递情报。这样一座传一座,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部队赶往京都,听候调遣。幽王听了这个计谋,万分高兴,决定一试。一天,天气晴朗,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顶上,登台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顿时狼烟四起,直冲云天。远近诸侯看到烽火点燃,还以为敌国来犯,于是纷纷点齐兵马,向镐(h o)京奔来。他们赶到镐京城下,却看不到一个敌兵,只见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这下,可把褒姒给逗

6、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轻率行事,笑诸侯这样容易上当。褒姒一笑,幽王高兴了,马上给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那些诸侯可气坏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幽王对此并不在意,为睹褒姒笑脸,又多次玩此闹剧。不久,戎(r ng)人发兵前来攻打镐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来了,赶紧派人去点烽火,向诸侯求救。可是这一次,诸侯们还以为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就这样,镐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被杀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成语 千金一笑 ,形容美人的笑颜十分难得,价值千金。4、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

7、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 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 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 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 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成语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5、道不拾遗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

8、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 道不拾遗 (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 这个成语常与 夜不闭户 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6、大义灭亲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 )杀死哥哥卫桓(hu n)公,自立为国君。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父亲 卫国大臣石(qu ),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儿子说: 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 石厚说:

9、 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 石说: 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 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 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 石连连点头。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 大义灭亲 。成语 大义灭亲 ,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x n)私情。7、志在四方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 )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 )国和梁国。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

10、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 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重耳听了很惊讶,说: 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

11、齐国呀,我不走! 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成语 志在四方 ,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8、退避三舍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 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说: 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楚王说: 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 要

12、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成语 退避三舍 ,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9、病入膏(go)肓(hung)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

13、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 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 另一个小孩说道: 这没什么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名医诊断后,对晋景公说: 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实在没法子治啦。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 你的医术真高明啊! 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病入膏肓 这则成语

14、,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10、唇亡齿寒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 )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 )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 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 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 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 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 唇亡齿寒 ,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 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 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成语 唇亡齿寒 ,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