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秋菊班会4稿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148628419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秋菊班会4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郑秋菊班会4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郑秋菊班会4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郑秋菊班会4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郑秋菊班会4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郑秋菊班会4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秋菊班会4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中有了他 集体更和谐集体因我而美丽【班级】六年级【现状分析】进入六年级,随着心智年龄的增长,外界诱惑、升学压力令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课内作业和课余爱好肯下苦功夫钻研,但随之也形成了一股自顾自,除此之外的视而不见的现象,班级学生之中的同伴互助与关爱相比低年级少了很多,几个学生向老师反映找同学帮忙讲题时他们没有耐心,要么拒绝要么“慷慨”地递过作业本让同学随便抄,缺乏一种奉献精神与互助意识。调查发现,少先队员通过各方面的教育,对中国共产党有着一定的认识。他们通过各种媒体,对一些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有所了解,然而,对于他们的精神品质以及他们崇高的信仰,部分学生有所耳闻但缺乏真切而深刻的体验,所以难于以此指

2、引自己的思想与言行。【设计思想】小学德育纲要中对小学生的培养目标指出: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现在正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少先队员要接受党的教育,做党的好孩子。六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向少年的过渡时期,也是生理、心理等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特定的成长环境也造成了他们缺乏服务意识、集体意识,而共产党员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本节班会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全员

3、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主收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事迹,在相互的交流、感化中感受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产生崇敬之情,明确自己作为少先队员的光荣使命,进而反思自己的言行,学习优秀党员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班会目标】1知道在党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的一些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他们的先进事迹,以优秀党员为榜样,学习他们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优秀品质。2明确少先队是在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组织,珍惜红领巾,热爱少先队,从自身做起,为他人、为集体着想,就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具体表现。【班会准备】1分小组调查、访问、查阅有关优秀党员的故事材料,收集整理,为班会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2制作幻灯片等。【班会形式】小组汇报

4、、讨论交流【注意事项】【班会过程】一、感受-和谐集体 播放以前集体中学生互相帮助、关爱集体和班级成员取得优异成绩的照片,学生观看、回忆、体验。【设计意图】以学生在集体中成长的照片引起他们美好的回忆,感受以前集体生活的和谐和我们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以及取得的优异成绩,感受集体的温馨。二、思考-班级问题 前几天老师收到一封信,在信中这位同学倾诉了他的苦恼:最近他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作业中错题很多,可他向同学请教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忙自己的事,找不到愿意帮助他的人。 最近你们有没有遇到这类的烦恼呢?请把它写下来(预设) 今天我们利用这节班会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设计意图】提出班级实际问题,引起学

5、生的共鸣,让此成为班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三、学习-党员品质1.教师讲述优秀共产党员李素丽的故事 明确:这个人叫李素丽,她经常跟大家说,她还有一个名字,叫共产党员。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党员故事:刘胡兰、董存瑞、杨善洲等3.讨论交流,发现这些优秀党员的共同品质:舍小我,为集体为大家无私奉献。 教师升华:这种奉献精神来源于“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最好引用某人名言)4.感受身边党员的无私奉献 播放照片、录像:学校里他们天天见到的为大家服务的党员教师 学生交流: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设计意图】以优秀共产党员最可贵的品质舍小我,为大家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本环节中采用教师讲述、学生交流

6、、图片感染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产生一种认识崇敬效仿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的言行,达到教育效果。四、践行队员使命1.提示:我们班的每位同学也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少先队员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共产主义的预备队2.重温入队场景和当时老师家长的期待、自己的决心(课件出示图片,背景音乐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3.请市十佳少先队员游冰月谈自己的事迹(感受)(调整到前面)教师小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优秀共产党员想到自己身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与责任,学习优秀少先队员的品质,同时也是反思自己不足之处的过程。五、指导行动方法1.解决上课时同学提出的问题(简单列举一下)2.把之前每位同学

7、写出的自己的困惑和小组成员或老师交流 集体交流,预设: 分析原因:很多同学只想到自己,缺乏为他人、为集体着想的品质 找到方法: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心中有他人 换位思考3.监督实施 讨论办法:知道容易做起来难,怎样鞭策同学把这种为他人服务的高尚品格实施落实到行动之中,坚持下去呢?预设:评选“服务他人优秀组”、服务之星 两人互助互评、互相监督 以自创格言、名人名言激励自己总结:同学们,你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是00后的新新人类,你们注重创新,追求个性,但是,请记住,只有和谐的班级才有利于所有学生个性的张扬,“人”的成长需要平等、民主、团结的环境。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和谐来美化每个人的心灵,用和谐来促进

8、每位同学的全面发展。【设计意图】这是学习优秀党员、优秀队员的高尚品格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大家一起想办法将这种优秀的品质践行下去,发扬开来,纠正班内不健康的风气,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会延伸】1.“服务他人优秀组”或“服务之星”的评比2.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记录自己的进步之处,定期和同学老师交流。【附录】李素丽的故事:她是一名普通的公交车售票员,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给他们最需要的服务:老幼病残孕,怕摔怕磕怕碰,她搀上扶下;“上班族”急着按时上班,她尽量让他们上车;外地乘客容易上错车或坐过站,她及时提醒他们;中小学生天性活泼,她提醒他们车上维护公

9、共秩序,车下注意交通安全。对待一些不讲理的乘客,她也是以礼待人,以情感人。有个小伙子上了车就往干干净净的地板上吐了一口痰。她轻声提醒他不要随地吐痰。不想气呼呼的小伙子又吐了一口。这时,她没有再说话,走过去,掏出纸把地板上的痰迹擦干净。在全车人的注视下,小伙子脸红了,下车时连连道歉:“刚才全是我不对,请大姐原谅。”10多年来,她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劳动给人们带来真诚的笑脸、热情的话语、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关怀,被人们誉为“盲人的眼睛、病人的护士、乘客的贴心人、老百姓的亲闺女”。因为她一直坚持这样的工作理念: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我会永远用自己的真情和奉献同大家一起走向

10、明天。刘胡兰(1932-1947),女,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现改名为刘胡兰村)人,10岁参加儿童团,13岁参加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培训班,15岁被破格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18岁转为正式党员,1947年1月12 日上午,敌军包围了云周西村,把全村男女老少都赶到观音庙前,还抓了几个人在庙里拷打。刘胡兰预感情况不妙,摘下奶奶留给她的戒指,又从衣兜里掏出一块手帕(一位八路军烈士的遗物)和一盒清凉油(她的入党介绍人送给她的纪念品),把这三件小东西交给继母胡文秀。这点东西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却是刘胡兰的心爱之物。接着敌人的屠杀开始了,有六个不向敌人低头的乡亲,被凶残的敌人用铡刀铡下了头。这

11、时候,大胡子狞笑着刘胡兰,刘胡兰二话没说,从容地向铡刀走去。年仅15岁的刘胡兰,就这样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47年3月,毛主席得知刘胡兰牺牲的消息,当即挥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大字,对刘胡兰短暂的一生作了崇高的评价。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他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中国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负不屈,视死如归,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崇高的革命精神。 董存瑞(1933-1948)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机智地夺下敌人的一挺机枪而被记大功一次,被部队授予勇敢

12、奖章。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又立大功一次。至牺牲前,他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勋章。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了党。毛泽东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后,各战略区的部队纷纷练习城市攻坚战。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队参加冀热察战役。隆化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敌人事先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构筑的暗堡还被称为“模范工事”。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队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

13、5座碉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国军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以自己的身体充当火药支撑架。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敌军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

14、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杨善洲从1953年担任区委副书记起,先后担任过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1977年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直至1988年退休。他很少呆在机关,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为提高亩产解决群众温饱,他亲自试验并示范推广“三岔九垄”插秧法。直到现在,保山当地群众插秧还沿用这个方法。他还推动了“坡地改梯田”、改籼稻为粳稻等试验田。1978年至1981年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排第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杨善洲被人们称作“粮

15、书记”。他担任地委书记后,按照政策,组织部门上交了他家人“农转非”的报告,他闻讯后坚决要求撤销了报告。他的妻子和大女儿一辈子都在农村。他担任地县领导干部30多年,可直到退休也没有能力为在农村的家盖一所像样的房子,他家的房子曾经是全村最差的。杨善洲退休后回到大亮山林场种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元在施甸县城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了一幢新房。老伴找到他:能不能凑点钱,帮娃们还账?他东拼西凑仅拿出9600元。为了不拖累孩子们,杨善洲做主把房子卖了。1988年3月杨善洲退休后,婉拒上级安排他到省城安享晚年的厚意,走进施甸县大亮山,与15名职工一道开始了起早贪黑植树造林的生活。那时,就地取材搭起来的40多间油毛毡棚是大家的栖身处。1992年,大亮山林场盖起第一间砖瓦房,他让给了新来的技术员。在四面透风漏雨的油毛毡棚,老人一住就是9年。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却坚持不从林场领取报酬。最初的几年,林场每月给他补贴70元伙食费,后来调到100元。林场曾多次要给他一个月500元的补助,他总是一句话顶回来:“我上山是来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22个寒暑过去,大亮山林场人工林面积达5.6万亩,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