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一个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信念与追求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626966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w一个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信念与追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ww一个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信念与追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ww一个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信念与追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ww一个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信念与追求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ww一个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信念与追求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w一个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信念与追求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w一个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信念与追求ppt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信念与追求,“我在这明媚的初春读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当我知道他的名字的时候,他却已离开了人世。香格里拉的人民呼唤他,连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也忍不住呼唤他。”一位署名“”的网民在新浪网上留下了这些感言。这个让他感伤的名字叫作龚曲此里,云南省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一位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藏族军人。,促进民族团结的楷模,在云南省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龚曲此里55年的生命中,促进民族团结始终是他的心头大事。他胸怀大局,热爱祖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为迪庆高原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全国各族儿女树立了维护民族团结的榜样。龚曲此里本人是藏族,又是在藏族聚居的

2、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工作,在迪庆工作的24年间,他利用自己是藏族,通语言、熟情况、懂民风民俗的优势,架起了党和少数民族地区沟通的桥梁,成为少数民族群众的贴心人。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有困难顶着干,有危险抢着上,以模范行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在扎实的工作中建立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他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事业落到实处,把促进民族团结的理念播撒到各族群众的心里,以经济发展促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夯实民族团结的根基,得到群众的敬重和钦佩,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穿军装的活佛”。,龚曲此里注定属于雪山。3次命运转折关头,他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雪山,立志终生与之为伴清

3、晨,嘹亮的军号吹醒了宁静的军营。一位饱经沧桑的大校军官早已伫立在雪线上,向着太阳即将升起的地方行注目礼。龚曲此里几乎每天都以这种方式,开始自己新的一天。“一个领略不了雪山壮美的人,就很难在高原呆下去!”这是龚曲此里常对军分区新来的干部战士说的话。于是,人们听到了关于他一次次选择雪山的故事。1970年,龚曲此里怀着矢志从军报国的梦想,参军入伍,来到了怒江江畔边防某团一连。他勤奋学汉语、学政治,刻苦练体能、练技能,很快成为一个军政兼优的好兵,入了党、提了干。边境发生战事后,龚曲此里毅然说服家人推迟婚礼,义无反顾走向战场,带领全排官兵浴血奋战,出色完成开辟通道的艰巨任务,所在排荣立集体三等功。光阴似

4、箭,弹指间,他在边防一线战斗了15年。按规定,他完全可以交流到省城去工作。恰在此时,他听说迪庆军分区为方便在当地展开工作,正急着调一个藏族干部。使命的召唤,让时时对梅里雪山魂牵梦萦的龚曲此里果断作出选择:放弃昆明,回迪庆高原!从迪庆州德钦县人武部副部长到军分区领导,转眼龚曲此里又在雪域高原奉献了15年。长期的缺氧环境和超负荷运转,使他患上了严重的高原综合征,特别是心脏损伤严重,每天都要口含丹参滴丸,并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一次病倒后,组织准备安排他到昆明等低海拔地区去工作。这一次,妻子和孩子都希望能进省城。可是,最后的结果却让家人大失所望。龚曲此里思考几天后,还是选择留下:“我是藏族干

5、部,这里更需要我。”这一留又是7年。2007年11月,龚曲此里在副师职岗位上任职满10年。那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有过几次昏倒的危险经历。家人相信,这次下山是铁定的了,便抓紧开始收拾东西,忙着做进昆明的准备。然而,深爱着迪庆高原的龚曲此里,此时已与守卫的热土难舍难分。那时正值北京奥运会前夕,维稳任务十分繁重。他主动向军分区党委写报告:“是党把我从一个翻身农奴的后代培养成一名中高级干部,我请求允许我以一个老兵的身份,继续留在迪庆藏区为党工作,履行使命,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龚曲此里这次的选择如同蜡烛选择燃烧。一年后,耗尽心血的他倒在工作岗位上,为党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龚曲此里39年的军

6、旅生涯中,担任的职务不少,走过的地方也不少。特别是在云南迪庆工作的24年,和他相识相处过的人,至今对他念念不忘,为他的事迹所感动,为他的精神所激励,也为他的早逝而惋惜。 在迪庆,记者采访了数十位与龚曲此里相识的人,包括部队官兵、地方干部群众和他的亲属,讲述他们眼中的龚曲此里,采访常常被哽咽和抽泣所打断。 从这一个个看似平凡的故事里,不仅反映出龚曲此里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所做的工作和贡献,更折射出龚曲此里心系藏区促发展、践行宗旨为人民、胸怀大局保稳定、勤奋敬业作表率的崇高精神。,部队战友: 知心、关心、得民心 身边的“知心司令” 袁小龙(云南迪庆军分区一连连长) 龚曲此里把解决基层战士的困难作为自

7、己日常工作的首要问题,被官兵们亲切地誉为身边的“知心司令”。 2006年底,副司令员带着机关几位领导冒着大雪看望新兵连的战士,当时大家都站在操场上列队欢迎,副司令员见此情景,马上命令所有人员回到班上,他一个班一个班的去看望新战士:和新战士们坐在火炉旁拉家常,询问有没有生活上的困难。西藏籍新战士扎西来自牧区,刚到新兵连汉语水平不是很高,和战友们在交流上有很大的障碍。龚副司令员知道这个情况后就鼓励扎西要好好学习,尽快适应部队的生活,同时也叮嘱我们新兵连的带兵干部要多关心牧区来的新战士,在生活上要多给予照顾,同时也要在训练上严格要求,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军营生活。 没过几天,副司令就派人送来了几本汉藏对

8、照的学习手册。每次到新兵连,副司令都要为新兵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官兵冷暖挂心上 王成东(云南香格里拉县人武部) 龚曲此里同志十分关心干部的安心、尽心工作,把随军家属的安置挂在心上,发挥当地民族领导干部人熟、懂行规的优势,把干部家属安置工作作为拴心留人,稳定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有机会就向地方领导反映情况,带着干部找地方领导汇报困难。十几年来,先后有近10名干部家属经龚曲此里同志的努力,得到了地方妥善安置,为和谐军政关系和干部扎根高原奉献军营作出了贡献。 龚曲此里同志经常与干部谈心交心,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当了解到有一名后勤干部因家庭困难、家属工作没着落而产生思想波动时,主动谈心,正

9、面引导,解开思想包袱,第二天就带着那位干部去找州文化局长、副州长,报告困难,请求安置帮助,经龚曲此里同志反复做工作,在就业安置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地方领导终于点了头,要来编制,对这名干部家属给予了较好安置,解除了干部的后顾之忧。,干部群众: 无私、尽责、爱国防 萍水相逢的恩人 徐世友(迪庆废品回收公司经理) 我有今天,得益于龚曲此里多年的无私相帮。 2004年4月的一天,龚曲此里下班回家,在一个路口碰见几名藏族青年正和收废品的我争吵。上前劝和后,龚曲此里看我不像本地人,便攀谈起来,知道我刚从四川富顺来打工,一时找不到工作,带的钱又花光了,只能靠捡废品维持生活。 我是个外地的汉族人,和龚曲此里完全

10、是萍水相逢,可他一直挂念着我。打听到一个建筑工地需要人手,立刻找到我,暂时解决了我的生计问题。但他还是不放心,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 后来又帮我成立废品回收公司,并给我送来两万元的启动资金。事后才得知,这笔钱,是龚曲此里从亲戚家借来的。 靠这两万块钱,我把废品回收公司办得红红火火,半年下来,不仅还清了借款,还赚了好几万块钱。 早知他身体不好,我就不给他添麻烦了,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治好他的病啊,亲属亲友: 热情、善良、有爱心 他太爱帮助人了 斯那拉姆(龚曲此里的妻子) 2003年5月,龚曲此里回老家和村里的老人尼布谈心时,老人说:“年轻时,我们最爱唱北京的金山上。北京天安门是啥样啊?要是能去北京看

11、看,这辈子就值了!” 看到满头银发的老人,了解到他们的渴望,龚曲此里记在心里了。聊天中,他得知村里还有25个70岁以上的老人,都想到北京去看看。他对老人们说:“我可以资助一点,坐飞机的钱我出不起,你们自己也筹一点吧。” 回家后,他跟我商量,把家里仅有的8000元存款都拿出资助老人,又到县民政局帮助协调了一笔经费,一起交给带头的老人尼布,让他带着村里的25个老人到北京观光。 这些年,这种事太多了。他太爱帮助人了,不管修桥、修路的缺资金,只要找到他,他都从家里拿钱去帮助。龚曲此里就是这么个人,总是那么善良、热心。 他在家里比较“霸道”,这些事基本他说了算。当然,他对我感情专一,对我和娃都相当好,他

12、拿家里的钱助人,我们都支持。,用使命丈量生命的高度,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生命的高度却可以不断攀升。从龚曲此里身上,我们看到了使命铸就的生命高度。,生命融入使命,使命升华生命。倾注生命代价的奉献,最能称出使命的重量;耗尽生命能量的追求,最能彰显人生的价值。龚曲此里从不把病魔放在心上,更不把缺氧放在眼里。强烈的使命意识,使他在献身国防的奋斗中义无反顾;崇高的人生追求,使他在促进民族团结的大业中勇于担当。可以说,正是对使命的忠诚和奉献,使他的生命和灵魂达到令人仰望的高度。,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龚曲此里以重病之躯坚持战斗在迪庆高原?他在日记里说:“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就是要凭着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13、,为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幸福甘洒热血,勇于献身。”在他看来,如果说使命是一个圆圈,那么圆心就是党和人民;如果说使命是一个支点,那么杠杆就是忠诚、热血和生命。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各族群众的深厚感情,对伟大祖国的真诚热爱,赋予他无穷的力量,给予他不竭的能量。,一个高深的灵魂并未走远,清明时节,在多家网站开设的纪念馆里,网民们以点烛、献花等方式寄托哀思,纪念龚曲此里,让虚拟的网络空间变得真实而温暖。 “拼命三郎,把毕生精力贡献出来,值得尊敬的好人。”“龚曲此里,伟大的勇士!我向您致敬!”“您是真的英雄,是香格里拉的守护者!” 生前,迪庆高原各族群众把龚曲此里称为“穿军装的菩萨”;身后,更多的人用不

14、同的语言描绘着他们心中的藏家雄鹰。 网友“胖海豚”说:“也许岁月可以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他为之奋斗的一切,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一颗美丽的心灵诠释生命真谛 “龚曲此里是幸福的。因为他爱,因为他被爱。他爱这片土地上素不相识的老百姓,不管他们是什么民族;这片土地上的人也爱他,不管他们是什么民族。看到龚曲此里把收养的少数民族孩子视如己出、夸耀说看,我这个家幸福吧的时候,我不禁潸然泪下他的幸福,令人嫉妒。”龚曲此里的幸福,深深地感染了一位来自新华网的网友。 龚曲此里守护高原的一生,因为付出而幸福,因为执著而充实。 年月日,在仅有万人口的香格里拉县城,两万多人自发为龚

15、曲此里送行。 一位网友认为:“人们呼唤他的名字,诉说他的事迹,颂扬他的精神,是因为他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利益,真正是民族的脊梁、社会的中坚和时代的先锋,真正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2005年5月,龚曲此里(中)在香格里拉城区建设工地参加劳动。图片:新华社发(摄影:钟兴良),作为全国五大藏区之一,云南迪庆一直是最为稳定的。这其中,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龚曲此里功不可没。24年来,龚曲此里一直坚守在迪庆高原,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奉献出全部的智慧和心血,直至最为宝贵的生命。2008年11月2日,他累倒在办公室里。3个月后,他永远离开了这片土地。,一份充满希望的事业山高水长,龚曲此里令人尊敬,他为之付出全部

16、的民族团结与进步事业,同样牵动着网民的心。 “香格里拉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幸福山谷的代名词。然而,读完龚曲此里的故事之后我发现,这才真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幸福山谷不同民族的人们如家人一般相处,和谐、安详。”一位曾经去过香格里拉的网友说。 民族团结是香格里拉的生命线,是香格里拉美丽的源泉。 在新华网的军事论坛上,网友为龚曲此里献上了一首优美的诗 “静静地,你躺在这里,为高天的雄鹰哼一曲无言的恋歌/我不相信,不相信死亡,会属于你/你的生命在这个多情的季节,一如香格里拉亦梦亦幻/那巍峨的雪山,不正是你挺拔的身躯/那灿灿的阳光,可是你的笑容/还有那绿绿的牧场,那是你的,也是我们心中的希望,永远的希望”,我的感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地区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民族工作者,要像龚曲此里那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搭起一座民族团结的桥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促进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